APP下载

邂逅八仙山

2021-08-30周敏

三月三 2021年3期
关键词:田东县榕江黄氏

在广西田东县南部山区的江城镇有一座八仙山,颇有些名气。从田东县城驱车跨过右江,一个小时左右便来到江城镇集市。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广袤的田野,秀美的山川。从江城镇街上向西穿过田东至天等二级公路,沿着田间小路走过一片稻田,便来到八仙山脚下。八仙山巍峨绵延,俨然一位高大威武的卫士,把守着山前的摩崖造像,把守着古榕江两岸的一草一木,把守着勤劳质朴的江城人。

江城带个“江”字,顾名思义与水有关,宋时因朝廷在古榕江边建城而得名。江城镇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个半土坡半石山的小盆地,土地肥沃,蜿蜒流淌的古榕江和玲珑挺拔的群山,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环抱着一马平川的盆地。这里虽然远离县衙,却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宋至明代中叶,江城为向武州土司所在地,那古城墙如今仍依稀可见。该镇地处田东、天等、德保三县交界,交通便利,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

江城镇的八仙山为当地胜景,山脚下有个香火案台,案台上的香炉密密匝匝地插满了香茬,不时有人前来烧香祈福,香烟袅袅。山前有一条小溪,常年流水潺潺,小溪两边古木参天,青藤缠绕,仙气弥漫。山后怪石嶙峋,威武的山头如卧虎,守护着这方山水。抬头一望,摩崖上的八仙雕像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摩崖造像位于江城镇八仙山麓前峰的悬崖峭壁上,在宽约20米、高约10米灰白色的石壁上,精雕細刻着八个人物形象。造像画长约4米,高1米多。雕刻在崖壁上的八位神仙形神兼备,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从左至右分别为握葫芦的铁拐李、持渔鼓的张果老、拿笛子的韩湘子、脚踏荷花抱着散财童子的何仙姑、肩背宝剑的吕洞宾、捧着玉板的曹国舅、提着花篮的蓝采和、抱着芭蕉扇的汉钟离。

这八位神仙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其形象为何被雕刻在江城八仙山的摩崖之上呢?

相传某年,天宫蟠桃园的桃子熟了,玉皇大帝举办蟠桃宴,传旨各路神仙准时赴宴。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等仙人应邀起程,结伴而行。众仙腾云驾雾,飘到田东江城地界上空时,看见下面的土地干涸,庄稼失收,民不聊生,便动了恻隐之心。他们发现从天等向都往田东方向流的一条河水,流到江城地界时被一排大山挡住而隐入地下。众仙决定让河流改道,便各显神通,纷纷施展神力驱赶大山,瞬间便展现一片平展展的土地。铁拐李用拐杖一划,河水顿时改道,变成了现在汩汩流淌的古榕江,灌溉千顷农田。

铁拐李划拐杖的地方,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桑洞瀑布。古榕江流到桑洞村附近,跌落绝壁,宽阔的水帘白花花地洒向崖下,飞珠溅玉,那“哗哗”的水声不绝于耳,震响山谷,演奏着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大自然交响曲。后人为了纪念众仙的功绩,便在一面巨大的石壁上刻凿了八个仙人像,世代供奉朝拜,当地人把这座山叫作“八仙山”。

仔细看,八仙左边还刻有一个牛头人身像,画高1米多。那牛头人身像怪模怪样,憨态可掬,当地壮家人称之为“牛头仙”。牛头仙何德何能,竟然与八仙平起平坐?当地民间传说,众仙在江城赶山有功,玉帝为感谢这些神仙的功绩,准备册封他们。于是,这些神仙就派老实巴交的牛头神为使节,到天上向玉帝汇报。玉帝问其有多少个仙人,牛头神只报何仙姑、吕洞宾等八位而没有报自己,便返回人间。玉帝即按牛头神上报的八人,在八仙山断崖前的平台上为他们封仙位授爵,牛头神因而没有受封。后来,江城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在功禄面前只记别人忘记自己的牛头神,便特意在八仙雕像旁刻上牛头仙像,以表达对牛头神的感激之情。

那么,是谁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刻于江城摩崖上呢。志书《向都江城广记》记载:“八仙山上有八峰,其峰峻而齐齐簇立,拔地而起,高逾120尺,峰前之崖如刀砍斧削。土官姓黄名九宵,为此山所惑,以为仙境,故请磨民依山形而雕凿之。”黄九宵何许人也?据现存黄氏土官族谱记载,在封建世袭制的土司时代,向武州土司黄氏土官在位28任,传承25代,黄九宵是第9代第11任土官。黄九宵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是个有作为的土官。时至今日,江城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或说他在向阳关刻石题字,或说他在八仙山刻八仙图,或说他在苍日岭推山开河,或说他带领百姓反抗朝廷,等等。黄九宵是明代向武州一位开明的首领,也是当地壮族民间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位于田东县印茶镇立新村达寒江边上(与江城镇毗邻,古时属向武州所辖)供奉他的南岳庙,至今还香火缭绕,香客不断。

坐落在湖南省中部的衡山又名南岳,为中国“五岳”之一。衡山上有座著名的南岳大庙,堪称“江南第一庙”。南岳大庙远在湖南衡山,为何偏安一隅的桂西印茶镇立新村这处闭塞之地也有个南岳庙呢。原来,向武州黄氏土司先祖随狄青南征建立军功,被朝廷封为镇南大将军,授予定宋宝刀,分封管辖田州府向武州右江两岸广大地域。向武州黄氏土司先祖黄志真、黄志威兄弟俩原籍为湖广永州府零陵县,零陵县地处湖南衡阳衡山脚下,土司先祖打小受到南岳大庙香火熏陶,不忘本源,思乡念祖。立新村的南岳庙就是向武州黄氏土司先祖为了传承远在湖南衡山南岳大庙的祭祀及族人分支而建的。这座南岳庙在延续黄氏土官香火,供奉黄九宵灵位的同时,也见证了向武州土司的历史兴衰。

赏毕摩崖造像后,我们登上八仙山。八仙山像一座圣山,守望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放眼望去,群山环抱的江城镇山清水秀,潺潺的古榕江穿流其中,灌溉两岸肥沃的土地;田野上稻浪翻滚,香气扑鼻;山脚下的江城镇楼房鳞次栉比,赶街的人们熙熙攘攘,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虹彩流云,沧海桑田。江城摩崖造像历经了数百年风雨侵蚀仍保留于世,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传承,昭示后人。田东县南部江城镇的八仙山与北部那拔镇的棋盘滩,遥相呼应,犹如一只雄鹰的双翼,托起中国芒果之乡——田东展翅翱翔。

兴许是古人在八仙山摩崖刻上牛头仙像的缘故,江城当地壮、汉、瑶等各族群众向来都很崇拜耕牛,耕牛与江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江城镇,人有节日牛也有。江城镇村民大多能歌善舞,秧歌、侬歌等民间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远近闻名。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流过江城大地的古榕江波浪欢腾,河岸稻菽飘香,游人如织,人们约定俗成,自发在古榕江畔举办传统的牛魂节庆典活动。那天,男女老少来了,亲朋好友来了,四面八方的人都来了,只为体验那一番“侬歌声声祭牛魂,锣鼓阵阵庆丰年”的热闹场面。

牛魂节那天,本地群众及周边的天等、大新、德保等縣民间艺人和山歌手云集江城,扭秧歌、唱侬歌,喝苞谷酒、大快朵颐,共同将牛魂节这一古老的民俗节日演绎成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狂欢节。牛魂节通过开展祭牛魂、赛牛美、斗牛智、展牛劲、拜八仙、唱山歌等一系列富有壮乡民族特色的活动内容,以纪念古老传说中的牛头仙,弘扬其无私奉献和忘我的精神品格。节日那天,农户都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喂五色饭、鸡蛋、香草和黄酒等,节日期间不准役使和鞭打牛,要给牛栏打扫卫生,铺上干爽的稻草,还虔诚地唱起敬牛歌:“牛啊我的宝,牛啊我的财。六月六到了,我把你来敬,我把牛轭脱……”边唱还边给牛喂食。这可不是对牛弹琴——白费劲,而是饱含江城百姓对耕牛辛勤劳作的感恩和爱护之情。

为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田东县把江城镇牛魂节作为本地民族民间重要文化遗产倍加珍惜和保护,使牛魂节成为田东县地方标志性民族民间重要节庆日。2018年12月,田东壮族牛魂节荣登广西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仙赶山,为江城带来好山好水,田园阡陌,物阜民丰。他们造福于民的壮举,给生息繁衍、世居斯地的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带来福祉。如今,改革开放、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更是如虎添翼,使这里的老百姓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设壮美乡村,过上小康幸福的生活。

作者简介:周敏,壮族,广西田东县人,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三月三》《广西民族报》《百色文艺》等报刊和网络平台,有散文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猜你喜欢

田东县榕江黄氏
百年黄氏,传续经典
墨韵书香
“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作品展
广西田东县林逢镇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蒙宥百:流翔高钙来了,角斑病奇迹般的走了
狐生子
第六届“我是小画家”绘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黄氏家风警世
榕江“萨玛节”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藏在深山中的蜡花
———榕江苗族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