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抹不去的端午记忆

2021-08-30莫江脉

三月三 2021年3期
关键词:雄黄酒籼米火光

我的老家地处桂西北,深藏在喀斯特石山“王国”。自古以来,山里的传统节日特别多,除了春节、中秋节,还有三月三、四月八、五月初五、六月初二、七月十四、九月初九、十月初十……一年到头,因为这些节日,宁静的山村多了几分热闹……童年时候的我,时常骑在牛背上、靠在栅栏边、坐在火堆旁,弹指数数,翘首期盼这些传统节日的到来。

五月初五端午节,在老家有的说是壮族村民祭牛神、除虫害、避湿邪的节日,又有说是民间凭吊投江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在我的记忆里,端午节是母亲煎炸飘香的“回魂粑”(又称狗屁粑)、父亲翻炒满屋生香的田螺、叔爷点涂除邪避害的雄黄酒、年幼的我泡药浴的节日……

在老家端午节的气氛好像比城里来得稍早一些。刚插完秧田的村民“就地取材”忙着准备过节。夜幕降临,晚风习习,田坎上、溪流边,远处近处,到处都是火光闪烁,那是村民找田螺、抓田蟹、捉泥鳅、捉黄鳝点亮的火光。

晚饭过后,父亲点亮“松明灯”(形似灯笼,用铁线编制而成,有三尺左右的木柄,用晒干后的高山松木片作为燃料),向着田野出发。我们撸起衣袖、卷起裤腿、挎个篮子、拿着鱼叉,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父亲的身后,走到无人的那片田里去,寻找端午节的美食。

寂黑的田野,松明灯的火光照亮了夜空。虫声、蛙声混成一片,草丛中的小青蛙、小蛐蛐、小蚂蚱们看到了火光,纷纷跳开让路。在田里的螃蟹和田螺却毫无顾忌,它们有的吹泡、有的吐泥,有的乘凉,令我们欣喜不已。捡田螺比较简单,稍蹲下身子,伸手便可捡到。但是捉螃蟹可没那么容易,一不小心,手指就有可能被螃蟹的钳子夹住。我对螃蟹敬而远之,火光照见到螃蟹,我都不敢“冒犯”,让父亲和兄长去捉拿它。

沿着湿滑的田坎,我们边走边看,田里的泥鳅、黄鳝、鲶拐瞪着眼愣愣地看着火光……我们闭住声气,稳住脚步,用尖利的鱼叉朝它们瞄准,用力一插,咕咚一声,它们就被叉住了,水桶里又多了一份美味的食材。但是,这些滑溜溜的小精灵特别灵敏,走路的脚步放得稍重一些,它们便尾巴一摆,钻进泥里或洞里去了,只留下一串串小水泡。这时候,即使再尖利的钢叉,也无可奈何了。

端午节前的几个夜晚,泥鳅、黄鳝、螃蟹、鲶拐、田螺……统统被捉到水桶里、水盆里、竹篮里。有蒜头、薄荷、姜叶、辣椒和农家酸水等作料,再有父亲厨艺的加工,在物资匮乏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端午节的这一天,这是我们的饕餮大餐。直至今日,酸辣而又有薄荷馨香的味道,依然令我时时忆起,回味无穷。

老家有着数不尽的山,交通十分不便,但是大自然赐予山里清新的空气、涓涓的溪流。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盛产的糯米、粳米、籼米颗粒肥大、晶亮油光,香而不腻、香软可口,是包制粽子、磨制糍粑的佳品。山里人家在端午节把糯米、籼米和“狗屁叶”掺和碾磨,做成名为“狗屁粑”的糍粑。当天,母亲起得比往常要早一些,她先将糯米和籼米搭配好,用温水泡好,便踏着晨曦的露珠,来到村头的山脚下找当地一种叫作“狗屁叶”的植物。狗屁叶阳面呈深绿色、纹络清晰,背面是灰白色的绒毛,狗屁叶时常缠绕在菜园的篱笆和树枝丛中,拆摘时会散发出浓重的暗香。

中午时分,家里那个古老的石磨又开始转动了。母亲左手拿勺子,右手紧握“7”字形状的磨柄,使出全部的臂力,推着笨重的磨石,把糯米、籼米和狗屁叶混合磨成浆。看到母亲汗流浃背,童年的我虽然个子矮小没什么力气,但也握着磨柄,与母亲一起并肩推磨。笨重的石磨不停地飞转,一会儿工夫,“狗屁粑”的米浆就磨好了,沉淀滤汁之后,一盆墨绿色的“狗屁粑”米糕就成了。

黄昏时分,古朴的村落飘起袅袅的炊烟。这时候,心灵手巧的母亲点燃了火炉,油锅嘶嘶作响,墨绿色的米糕在温热的铁锅里,逐渐变成了黑色的“狗屁粑”,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狗屁粑”的清香,这香气也随着袅袅炊烟飘向远方。

端午泡草药浴、点雄黄酒、挂菖蒲的习俗在老家传承已久。今年已是百岁的叔爷,在他的眼里“百草成药”。每到端午节,天刚蒙蒙亮,叔爷抽吸了几口旱烟,便挑着竹筐,背着镰刀,踏着露珠,上山采摘草药去。中午,叔爷挑回一担沉甸甸的草药,也不休息,就在堂屋把草药一一摊开,教我们识别艾草、菖蒲、鬼针草、樟脑叶、雷公藤等各种草药,并粗略地介绍它们的用途。叔爷拿起香气扑鼻、翠绿葱葱的菖蒲说:“菖蒲呈剑型,挂在门口可以避邪。”说完,他便把菖蒲对称地倒挂在大门、房门、猪圈、牛栏的门楣上。一眼望去,倒挂的菖蒲好像一把“绿色宝剑”,保护着家人的安全,守护六畜的兴旺。

挂好菖蒲以后,叔爷将冲洗干净的草药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放进大锅里加水煮。热气腾腾的铁锅冒出的草药气味熏绕了整个房屋。晚饭过后,年幼的孙辈被叔爷一一点名,依次泡在盛满药水的木桶里,额头上的汗珠纷纷排出,浑身感到特别舒服。叔爷趁着我们浑身冒热气的时候,又用鹅毛蘸上雄黄酒,逐一点涂在我们的眉心、肚脐、手掌、脚掌、手臂、额头、耳朵……点点滴滴的雄黄酒所点到之处,有一丝丝的凉意,仿佛瞬间渗入了我们的肌体,驱走了毒虫。

日子总是过得匆匆忙忙,又是一年端午到,大山里秧田返青、蝉鸣蛙叫、螺香蟹肥、狗屁粑香……这浓浓的乡情、丝丝的亲情都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永远的乡愁。

作者简介:莫江脉,壮族,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作品散見于《广西日报》《广西法治日报》《广西民族报》《河池日报》等。

猜你喜欢

雄黄酒籼米火光
火光
火光
我们用雄黄酒互证清白(外二首)
喝雄黄酒过端午
大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一壶雄黄酒 许尽端午愿
籼米淀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工艺研究
羟丙基交联木薯淀粉对籼米淀粉老化特性的影响
响应曲面法优化早籼米品质改良剂配方研究
切莫乱饮雄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