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生得失角度探讨新时期市井小说的生命美学

2021-08-28肖云

今古文创 2021年30期

【摘要】中国传统的重农、重商和远离现代都市的文化观念,使我国的市井阶级文学长期处于发展的边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特殊的现代文化发展语境,逐渐使我国的市井阶级文学在改革开放后,受到现代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西方社会经济、文学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響,出现了许多社会底层市井文学创作的繁荣现象。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市井小说开始聚焦城市底层,书写市井人生,缔造市井传奇。本文将从市井人物的生命状态、人生得失方面全面探讨新时期市井小说的生命美学。

【关键词】人生得失;新时期市井小说;生命美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0-004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研究系列论文,项目名称《新时期市井小说中的生命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2076。

一、新时期的市井小说

在不断变换的新时期文学思潮中,存在着一批文学素养与文学水平实力都独占优势、反映平凡生活的作品。这其中有邓友梅极具京味的“民俗学风俗小说”,有陆文夫的“苏州味”小巷系列小说,有刘心武的“四合院家族小说”,有陈建功的“谈天说地小说”,有刘恒的“当代边缘人物小说”,有林希的“津门文化小说”,有冯骥才的“天津卫传奇”等等汇集成了一股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市井小说潮流。首先,应该更加充分地肯定当前中国市井居民的生活,以这种类型的小说为主要题材来探讨文学作品,目前文学作品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当代作家创作过程中以中国式社会为题材的创作原型,它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更使当时的中国作家能够更加深刻地进行自我反思与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在那些着力于中国市井化的风俗现象描写的漫画作品中,传统的风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地区、个人或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这种文化精神的具体呈现主要可以体现出作品的区域性、民族性,还集中渗透着作品的时代性。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并孕育符合时代精神和文化的传统风俗的文学作品,也使得这些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美学风格。

二、新时期市井小说中的生命状态的矛盾展示

作家以自身所经历的艺术现代社会精神状态角度来重新审视并观照这个现代社会市井人物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因此会丢掉自己的人生经历,最后会感到失落的高尚的艺术现代文学性和艺术现代精神。作家的部分短篇文学作品中,虽然基本上都能明确触及现代中国市井社会文化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荒谬现象,但基本上所指的都是当时当地市民的庸俗、刁钻和顽劣等生活态度,这是一种常见的现代市井社会人们的现象。那么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在这个现代市井社会文化的不断变化和进步中,很多现代市井的主人和当地居民的实际日常生活逐渐偏离了原来日常生活的轨迹,焦虑、苦闷、失望、彷徨等不良情绪不断变化滋生。对于这些,作家们除了给予同情之外,并不能给他们明确指出正确的日常生活态度。所以作家只能通过让他们以消极和庸人玩世的生活态度来面对自己,甚至是面对他人对此进行各种嘲笑和自我指责或者叛逆的一些行为。如陆文夫的《圈套》中赵德田唯唯诺诺、贪生怕死,自导自演了一场圈套的闹剧。冯骥才的《那五》中那五游手好闲,顶着没落贵族的头衔混日子。这对于中国整个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来说是种巨大的思想折磨,但对于中国新时期的市井小说来说,具有创新开放意识的新时期小说是种巨大的潮流。他们不仅在时代的潮流中敢于追求,敢于参与,又敢于放弃主流,是敢于游离的时代文学浪子。

当然,在新时期市井小说中,透过浮躁、焦虑、彷徨、失落的生命形态下,能更多感受到的是时代浪潮冲击之下的人生的无奈和悲凉。市井人生的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失去,有时代的因素,也有市井小民性格的抉择。在如此艰难的人生状态下,更多能感受到的是鲜活的生命的悸动和旺盛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的存在。人生活在自然的物质世界中,生活必然会受时代影响,发生改变。但人更重要的是生活在精神世界、意义世界中。作为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要过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生活。市井小民们善于创造琐屑生活中的一切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价值。

在50年代就以《小巷深处》闻名的苏味作家陆文夫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市井小说作家。进入新时期,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为小人物立传,书写时代动荡中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如《美食家》中的朱自冶一生爱吃、不管在哪个年代,日子如何困苦,都改变不了想吃美食的决心,也曾经因为吃而遭受责难。但时过境迁后,一个小小的爱好,竟让他成为苏州城内的美食家,为苏州的美食文化做出了贡献。冯骥才《神鞭》中的傻二,凭着自己一头长辫子,打败了街头恶霸,击退了洋人,扬我国威,何其神气!

当作家将现代特有的艺术与现代人的眼光与现代的文学诗词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对小说主人公的各种心理活动与同情的心理再结合起来,就会让广大的读者充分理解市井人物的生存状态。换句话说,文学作家的创作观念会受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所影响,也会客观地看到市井人物的生存与时代背景的巨大联系,更会从人性的角度、历史的层面去考察市井的百态人生。

三、以刘心武、陆文夫等作家的小说为例看人生的得失

新时期的市井小说家们都不遗余力地展现着他们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生,陆文夫笔下走街串巷的商贩、邓友梅的四合院里落泊的晚清贵族、茶舍里高歌的说唱艺人、古玩店里倒卖古玩的商人、鉴宝的巧匠、冯骥才的天津码头里凭手艺吃饭的刷子李、苏七块等。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时代的浪潮、社会的重压下挣扎、生存,在时代的浮沉里,经受人生的一次次得与失。

生命的得与失在市井人生中比比皆是。如刘心武《钟鼓楼》,这篇小说以钟鼓楼下一个院子当中几户人家的生活状态作为主要的叙事线索,在历史的沉浮中,能看到几户人家的过去和现在,小说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很强。更特别的是通过时代的变迁,揭示了当时人们的心理随着那个时期社会的改变而变化,这可以更好地诠释该人物行为的产生,也会使人物在心理上将过去和将来联系在一起。在小说中所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经历着各不相同的过去,所以小说在进行描绘人物当下行为与习惯时,一般情况下都会穿插一段人物的过往经历。小说中的背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同一时期的人物的内心深处所留下的印记,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小说中的各个人物会面临人生的选择。荀磊、路喜纯,他们选择了积极向上,善良美好,淳朴自爱,同时像姚向东、卢宝桑之流,他们则选择了自甘堕落、人格尊严丧失。在小说中对这种人生得失的选择,作家更多关注的是选择背后更加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因素。这些人物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选择状态,根本就是取决于他们所接受到的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在外环境影响,还有这些人物心中独有的信念、人生态度与历史所留下的一些痕迹。小说中并没有对这些人物做出任何主观的褒扬或批判,而是在十分公正的态度下描绘小说中人物的人生百态。在历史的印记与时间飞快运转中,进行了深刻地反省,着重揭示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冲突与交融,进一步讲述了当代市民的生活与心理的描写。小说在各种人物的心理演化过程中,展现了作家对文化的反思、对人性的反省。刘心武的这第一部长篇《钟鼓楼》,以其独特的结构特点,浓烈的京味风格的语言特点,将老北京市民的生活百态从历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展开了深刻地揭示。时代、文化都是作为人生选择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同时也在考验着人性,测试着人性。在人类生存的自然社会中,人们一生中,得与失是反复循环的一个过程,它是不依靠人的主观意志的客观规律。人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抉择,也会面对挫折和苦难,得未必就是真正能够得到,失也未必就是真正失去,得到和失去是相互的,也是相对立的。如陆文夫的《井》中,家庭中丈夫、婆婆的轻视、井边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单位领导同事的冷眼等等,一张张无形的网将她困住。理想、希望一次次幻灭,对于一个满怀目标,为国家做贡献的女工程师来说,是何等沉重的打击?最后投井自杀,这是怎样的悲剧命运!作者也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短篇小说,揭示了特殊时代女性的生存命运。她失去了家庭、事业、生命,但却赢得了尊重,以她高大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当代市井文学的画廊中留下了灿烂的一笔!新时期市井小说将审美的焦点聚集于城市底层平民的生存,以人的生命作为审美对象,关注人的生存方式、生命形态、价值观念、精神思想。新时期市井小说真正实现了对个体的普通人生命的重视,是中国文学对人情、人性的一次有力回归。

四、结语

当代的市井作家们大多拥有较多的中国传统市井文化知识积累,并且也具有较强的现代价值观念,例如审美观和现代文化观的思想观念,这都可以作为其作品结构性的创作题材和不断提高其作品主题性和认同感的基本依据和创作出发点。当代作家的市井作品创作是一种对当下社会脚步的描写,对当下中国城市底层生活中得失的具体描写和表现写实。

就现今的文学创作环境,可以明确看到当代中国市井青年文艺小说批评作家们仍然怀着激动的对人文文化关怀的心情。市井小说中最能打动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涌动,他们活跃在市井的最底层,有着苏州小桥流水般的柔软和坚韧,用自己的方式迈过人生长河中的一次次坎坷,实现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存的意义。新时期市井小说作家始终坚持一种平民化的创作立场进行写作,一改以往作品中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对高大全式典型形象的讴歌,而是对处于生存困境中的普通人,给予极大的关怀。

参考文献:

[1]童庆炳.审美及其生成机制新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

[2]吴济时.文艺生态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3]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肖云,女,江苏泰兴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