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由一例重度抑郁大学生的心理干预引发的思考

2021-08-2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共育小明家校

封 雪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411)

1 家校共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学生的成长是家庭、社会、学校有机结合的结果,家校共育则是通过联合对学生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社会机构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的成长虽由多阶段不同学校共同铸造,但家庭教育却始终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始终。原生家庭具有塑造自我与人格的重要力量,家庭的完整程度和和谐程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经对高等院校的调查数据统计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学生休学退学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针对相关案例进一步分析发现,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由原生态家庭和应试教育的原因所导致。因此,面对00后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特征,加强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中的家校共育工作尤为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智,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把家庭教育并入学生教育的轨道中来,创新家校沟通合作模式,多方面全领域地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使家长在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良性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又指出“要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这就说明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教育目的上,家庭和学校肩负着共同的初心使命;在教育内容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又互为补充。家长应重视家校共育,主动向学校提供全面准确的学生信息,避免原生家庭中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学校能全方位地做到因材施教。

2 案例介绍

小明(化名),来自广东深圳,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大一刚入校,就有同学向老师反馈:“衣冠不整、蓬头垢面的小明有夜间经常在宿舍楼道游荡、经常外出学校夜不归宿、经常在网络发布有攻击性的不良言论、经常迟到早退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等异常行为”。小明的异常表现让班级同学有些排斥,也备受老师们关注。

经调查,小明喜欢读书,谈吐极具文学色彩却傲慢无礼,憧憬985名校却没有清晰的自我定位,自认为学校教学水平与自身学习水平不匹配,抵触学校教学大纲和管理纪律。该生平时性格古怪,一向独来独往,做事偏激,没有朋友。曾在初高中时经受校园暴力:经常被同学们玩弄,受同学和老师的排斥,是同学们眼中异类和笑柄。该生自幼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但父母工作繁忙疏于教育,对孩子的异常行为和学校的沟通干预早已习以为常,致使小明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行为性格越发古怪。

某天,辅导员早上查课时发现小明未按时到教室上课,经电话联系后还是没有音讯。后经辅导员当面沟通,小明却认为某某课程一点意义也没有,纯粹浪费时间,不值得他出现在教室。当辅导员就他经常迟到旷课进行批评教育时,该生一度情绪失控做出了校内引吭高歌示威性旷课的异常行为。

3 案例分析及干预

3.1 案例本质

本案例是典型的因原生家庭、高考失利导致的心理危机事件,有可能诱发校园危机。

3.2 案例剖析

小明有着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却因家庭关心不足缺乏精神依托,因无法博得父母关注,自己设定目标远大,却没有认清现实与目标间的距离,成为众人眼中好高骛远的真实写照。从小在校受同学欺负,却无法与父母倾诉,只能用冷漠无情对待世界,一度在众人心中埋下了滑稽的种子。最终,别人的另眼相待、自身的无法释放愈演愈烈,使他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无法自拔,成为班级同学玩弄的工具。

小明人生目标远大,自身水平却与之大相径庭,他憧憬名校,却因高考失利、复读失利选择地处郊区的上海高职院校。自身原生家庭的物质优越性与学校集体生活的落差太大,使他极度排斥学校的生活。

问题父母所产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参与程度极低,导致在家校沟通不充分的前提下,小明在进入新的大学环境后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就自己在学校经常被“特殊对待”的不满持续将不良情绪宣泄于新的生活环境中,使得自身人际关系障碍复发。在众人看来,他的异常行为是滑稽的,而对于他来讲则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对外界不满的宣泄。

3.3 介入干预

3.3.1 打好关系,耐心倾听,建立信任

现实生活中,人所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在无形之中刻画着自己内心世界的画面,小明的异常行为很容易让人武断地判断为“精神分裂”,但是他又是无辜的,因为每一个精神出现问题的学生必定经受过超出自己负荷的事物。工作在思政教育一线的辅导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学生,扮演好学校与家庭沟通联系的纽带角色,积极创造并利用好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以全面了解学生为目的导向学会聆听,打好关系,建立信任,为危机干预打下良好基础。

3.3.2 分析原因,科学引导,成功蜕变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物价上涨,家长有巨大的生活压力,容易忽视与学生沟通、与学校沟通,单纯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物质生活中,这会使得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发展脱轨,致使孩子的健康发展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此外,家庭在学生成长中没有营造和谐、稳定、温馨的环境也容易导致学生极度缺乏安全感,产生心理危机。家长应在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足够的亲子时间,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孩子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同时家校要具备敏感的嗅觉,及时发现危机预兆,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必要时进行介入干预共克困难。

面对学生在校发生危机,多数家长都有反感情绪,要引导家长正视危机,配合学校辅助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危机。古人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个体在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危机。父母的庇护不可能使孩子一生都免疫于苦难。因此,在家庭方面,学校要在安抚好家长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家长重新认识危机,通过科学的工作预案对其灌注希望,使其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配合辅助学生走出危机,进而使学生可以从危机中获得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良品质。

4 案例总结和思考

为避免家校沟通不充分导致的学生成长受挫,结合当前家校共育的不足之处和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做以下思考:

4.1 重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作用,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增强认同感和融合度

学校可通过即时电话、非即时信箱、公共网络平台、公共网络沟通群等线上模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也可以借家长会、毕业典礼、家访等线下模式创造家校共育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开发家校共育公共平台、开发掌门教育等培训机构与家长沟通的“好家长”APP等媒介来创新与家长沟通的模式,拉近学校与家长的地域距离,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和融合度。

4.2 完善高校与中小学间的衔接工作,实现学生升学后学校与学校的直接对接

当前教育形势下,学生升学后学校与学校的衔接只停留在档案的交接,很多实质性问题并未实现一对一对接,这就直接增加了学生升学教育的困难程度,使得学校对学生的了解只能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实现零到一的突破。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完善学生升学的制度建设,将学校与学校的部门衔接落到实处,进而实现学校与学校、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无缝对接,从本质上克服家校沟通不足的困难。

4.3 建立健全家校互动的工作制度,一生一档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群体,有来自偏选地区、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也有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这些特殊群体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主义关怀,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学生沟通档案(包含学生背景、沟通时间、沟通方式、解决问题、待解决问题等记录),将学生的阶段性困难解决过程与待解决困难记录存档,为学生升学后学校与学校的衔接做准备。

4.4 完善监督体系,扼杀不良教育之风

家庭教育是孩子终身教育的根本,家长是孩子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导师。在教育体制改革更加强调学生人格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家庭教育逐渐趋向弱化,因此,要增加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帮助提升家长的责任意识,必要时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此外,需完善家校共育监督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之间彼此监督的作用,将不良的教育之风扼杀在摇篮之中。

4.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家校共育的体系当中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尤为重要。应加强学生对家校共育观念的认识,创造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双边沟通的机会,加强沟通效率的沟通力度,让学生成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的驱动力,进而实现家校共育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共育小明家校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小明照相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