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8-27李燕娜陈石研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价值观政治

李燕娜 陈石研

[摘           要]  在“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注重学生价值取向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开展特色就业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等实践探索,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006-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复兴大任落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其思想政治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这就意味着国家要求高校在各类课程中发挥育人功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深入挖掘其内含的教育基因,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做到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共同发挥作用,积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就业指导类课程是高校课程育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要求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个人性格、兴趣、能力、价值取向和适应力的综合性学科,在短期内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使之在未来具备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育和培养,从总体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创业需要的过程。本文立足就业指导类课程实践,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行为和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各个发展阶段始终以服务大学生和关照学生为主,努力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可用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全面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各个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真正意义上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一是课程教学的设计,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和内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性地融入新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形成新的教学设计。二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在课程中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着力培养国家需要的就业创业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师资的配备,课程的授课教师除了专业教师外,还应按照一定的比例和要求配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这样有利于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发现个人性格、兴趣,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更利于融入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运用技巧将就业指导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充满热情、有集体荣誉感的时代新人,使其在就业创业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前奠定好思想基础。四是课程内容的融合,要做好就业指导类课程的衔接,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家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首先要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入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勇于追求至善至美的社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实践活动中提高个人的鉴别力和判断力,真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总之,在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改革时,在尊重课程自身的发展和建设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挖掘和运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为他们成长成才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在高校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所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不能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那么大学生将受到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等价值导向的影响,仅将物质多寡作为评判个人价值实现与否的标准,将严重使大學生偏离正常轨道,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其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将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在社会中形成示范效应,反之,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类课程的全过程,坚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指导其职业行为,将有利于“课程思政”根本目标的实现。

正是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高校就业指导类教育者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尝试提炼课程中蕴含的价值范式和文化基因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即以课程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改革。

(一)在课程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新时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出现了一些思想问题,因此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可尝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多元化职业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懂得人生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培养满足新时代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指导类课程需要给大学生强化的重要职业价值观。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要胸怀祖国,兼顾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承担应有责任、坚持公平竞争,把汗水洒在艰苦的就业创业舞台上,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時实现个人价值。

(二)在课程教育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课程教学中,要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第一位,因为理想能指引人生方向,信念能决定事业成败。大学生在未来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或创办企业,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一方面,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发展事业融合起来,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另一方面,在未来的职场中,要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把远大志向变成现实,要在学校里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走进社会勇于实践,在就业创业实践活动中,能够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敢于创新,勇于奋斗,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做好一件事情到干成一番事业。

(三)在课程教育中融入为人民服务教育

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要体现出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导向。大学生步入高校由国家精心培养,经过几年的学习,毕业后步入社会又反哺社会,促进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始终坚持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同心同向。在课程的教学过程和实践环节中,大学生更应该树立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至关重要。这要求大学生在课程中要融入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因素,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主,将个人目标和就业创业理想同建设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以及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密切联系起来,把自己的个人价值和远大理想融入为人民服务和为国家建设当中来,争当一名新时代有担当、有抱负的建设者和开拓者,肩负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历史使命。

三、开展特色就业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是就业指导类课程的直接对象,也是该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体验者,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直接检验着该课程的真实效果,因此,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除了课堂的理论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特色就业创业实践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在实践教学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工匠楷模代表、优秀校友为模范,通过召开讲座的方式向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用他们突出的个人工作经历或奋斗故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激发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其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所学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在就业创业活动中实现价值。[5]至此,通过言传身教的引导和教育,更易于使大学生在意识层面内化后,将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外化为就业创业行为,进而达到育人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校园内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讲座、模拟面试比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就业创业实践活动,以这些实践活动为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衔接起来,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并乐于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创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团队意识,训练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实践能力,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就业创业专业技能和指导未来就业创业发展方向,真正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育人功能。

新时期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愈加严峻和复杂,高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有力抓手,在就业指导类课程中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使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或创业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就业观,进而鼓励大学生在毕业后进行就业创业时与社会的需要、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发展相结合,使之转化为劳动生产力,推动各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使整个社会受益,真正做到服务人民和国家。[6]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0.

[4]翁灏.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152-155.

[5]宋妍,王占仁.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141-144.

[6]冯瑛,李永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胜任力融合培养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67-69.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价值观政治
我的价值观
办公室政治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