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2021-08-27晁增福翁生权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问卷互联网+教学模式

晁增福 翁生权

[摘           要]  介绍了宜宾学院在2019—2020学年开展“互联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通过将“雨课堂”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利用后台数据提升了过程性考核的客观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高,但又能认识到互联网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所以更容易接受“‘雨课堂+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等数学”;线上教学;“雨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051-03

对工科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高等数学是大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通识基础课[1],是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开设后续课程的必要基础,但高等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逻辑的高度严密性给很多学生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甚至有部分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了心理恐惧。在很多高校,高等数学也是挂科率最高的学科之一。同时,高等数学是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开设的第一门理论课程,是学生对大学课程的“第一印象”,也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后期的“科学观”“学习观”,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整个大学学习,甚至是人生观和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对高等数学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杨月梅等[2]探讨了“互联网+教学”理念下,将“慕课”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刘洪宇等[3]研究了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和数学软件辅助教学的高等数学课程“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朱健民等根据国防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慕课的建设过程及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介绍了慕课的建设经验[4]及加强课程、教材及学习者融合的目的及途径[5]。蒋英春[6]介绍了“互联网+”时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探索、实践的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并进行了一些思考。而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乱了教育教学的节奏,也为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我校从2018年开始引入“雨课堂”,至2019年末“雨课堂”已经在很多课程中得到了应用。2020年春季学期,我们又尝试开展了多种方式的“线上”教学。为了了解学生对“线上”教学及“互联网+课堂”模式的认可情况,2020年暑期我们利用“问卷星”开展了一次调查问卷,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指导后期的教学改革工作。

一、“互联网+”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18年秋季学期,我们开始尝试将“雨课堂”应用到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但初期“雨课堂”只是扮演了“教学小助手”的角色,主要用于课堂签到、随机点名及课件上传等。按传统教学模式,100人左右的课堂,教师自己点名每次课前点需要5分钟左右;让课代表点名,用时往往和课代表的负责程度有关。而利用“雨课堂”的“课堂签到”功能,除第一次课外基本上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点名工作,事实上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展示课堂签到的二维码,这样正式上课时点名工作已经完成。“随机点名”主要用于抽查学生的签到情况和课堂提问。雨课堂“随机点名”的滚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但是这种“刺激”的持久性值得商榷。利用“雨课堂”授课时,课件可以直接上传到服务器,这样课后还需继续观看课件的学生就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看到教师已经讲授过的所有课件,避免了学生找老师拷课件的麻烦。所以,从课堂管理层面上来说,以上功能确实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可以让教师更专注于课程教学。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使用了“发布”功能,发布过一些消息、作业,但是使用频率不高,效果也不明显。

2020年春季学期学校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学习不延期”的要求。为了不影响教学质量,我们做了诸多前期工作:建立了QQ群(学生都有账号,支持手机、电脑等多种平台,学生手机上都已下载,绝大多数同学都已开启了“消息提醒”)作为交流平台;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平台上选择适合我校学生学情的优质教学资源;测试QQ群视频会议、釘钉直播、智慧树翻转课堂、雨课堂直播等平台,以期找到一种适合我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考虑到学生对QQ平台使用更加熟悉,所授课程学生绝大多数在2019年秋季学期已经使用过“雨课堂”,而且雨课堂平台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添加题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及时反馈等情况,我们最终选用了“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课程资源+QQ群”的模式开展网络教学,即以雨课堂直播为主平台,负责教学内容的发布、学习效果的测试和教师答疑等;学生在中国大学MOOC上自主学习指定的课程资源;QQ群作为应急平台,负责发布消息、学生意见反馈等。但是授课期间,多个教学平台出现网络问题,而学生的反馈也不理想,我们实时进行了调整,最后改变为“雨课堂直播+QQ视频会议”的授课模式,即教师利用雨课堂直播平台授课,同时开始QQ视频会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情况选择一个平台参与学习。教师按照“线下授课”的方式中间穿插了提问、测试等环节,而学生可以及时通过雨课堂弹幕或QQ群发言进行反馈。课后,教师又可以通过“雨课堂”的发布功能,推送一些课前了解或课后扩充、思考的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模式较好地模拟了“线下教学”,学生能及时参与课堂,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同时,雨课堂后台准确地记录了学生参与课堂、作业完成等情况,为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

二、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本次“线上”教学及“互联网+课堂”模式的认可情况,2020年暑期我们利用“问卷星”面向该部分学生开展了一次调查问卷。最终有206人参与了本次调查问卷,有效问卷206份。从数据汇总情况来看:

1.为了了解学生对自我约束力和互联网的主观认知,调查问卷设置了“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约束能力怎么样”和“‘互联网对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两个问题。参与调查问卷的206人,认为自我约束能力强或者比较强的只有50人,149人认为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一般,占比72.33%。可以看到被调查的大多数学生认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这和任课教师对学情的判断是一致的。

但是和任课教师的认知不相符的是,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教学的积极影响。关于“‘互联网對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206名被调查对象中131人认为是积极的,占比63.59%;34人认为是消极的;41人认为“没啥影响”。从学生层面来说,将“互联网”引入教学过程正当其时。

2.学生对以MOOC为主的教学模式认可度不高,相比较而言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直播课。提交调查问卷的206人中认为利用MOOC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效果一般的为147人,占比71.36%;学习效果很好的为45人,占比21.84%;学习效果很差的为14人,占比6.8%。而关于“你觉得老师利用网络开直播课,效果怎么样”的选项中,认为效果很好的为104人,占比50.49%;认为效果一般的为99人,占比48.06%;认为效果很差的为3人,占比1.46%,而其中2人同时认为“以MOOC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效果也很差。在网络授课期间,更多的学生认为“直播”的教学效果优于“MOOC为主”的教学效果,网络授课依旧应该以教师为主。

3.学生对“雨课堂”与传统课堂融合的认可情况。“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更喜欢哪种课堂模式”提供了四个选项,其中选择“传统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学生61位,占比29.61%;选择“MOOC+教师(看视频+老师解答)”的学生25位,占比仅为12.14%;选择“‘雨课堂+传统课堂(老师讲,把“雨课堂”作为辅助工具)”的学生1148位,占比最高,为57.28%;选择“其他”的学生2位(图1)。这一结果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虽然网上有许多优质资源,这部分优质资源对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强的学生来说非常适用,但对自我约束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监督就尤为重要。

4.进一步调查学生对“雨课堂”部分功能的认可情况发现:83.5%的学生认为“雨课堂”详细记录了每堂课的学习情况,能起到“督促”作用;55.34%的学生认为利用“雨课堂”进行课堂交流“很顺畅,可以畅所欲言”。而关于“‘雨课堂的作用,和以往的作业比较,你觉得哪个更好”的调查,94人认为“雨课堂”更好,略低于认为“传统的纸上作业”更好的112人。究其原因,因为高等数学课程的特殊性,主观题比较多,且涉及大量的数学符号,学生必须先在纸上完成,然后拍照上传,增加了工作量。

从学生对“雨课堂”课堂反馈、弹幕、作业提交等功能的认可情况来看,“雨课堂”的签到、用手机进行课堂答题(选择、填空等客观题)、发送弹幕等功能不仅可以起到“教师小助手”的作用,也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通过及时反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雨课堂”的部分功能,如作业提交在现阶段并不能很好地和传统教学进行融合,作用不明显。事实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传统的数学(包括中小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弊端——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比较强调“纸+笔”以及“数学自己的语言”,但忽略了数学和计算机的融合,数学课堂上很少提及“计算机可读的数学符号”。

三、结语

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各高校在教育政策的引导下谋求发展、争创效益、不断增加招生人数,使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迅猛增加,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由于招生规模和招生区域的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对教学管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情况,教学改革也必须符合自己学校的学情。具体而言:

1.教师教学不能只关注课堂、课程、专业,同时必须关注时代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在当前高等数学课堂上,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台上拼命讲,学生台下玩手机”。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某所学校,或者某门课程,或者某个教师的课堂上出现的一个现象,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手机是深恶痛绝的。但从这次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互联网”的认知是积极的,认为“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模式更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任何事物都成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如果教师不关注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影响,不采取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则教与学的沟壑会越来越深。所以说,不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学生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将“互联网”引入传统的高等数学课堂是势在必行的。

2.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由于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学生的情况不同,而“互联网”资源又庞杂无序,难成体系,没有经历高等教学的学生很难自己选择合适的内容、合适的学习方式。而这些工作必将由教师通过“互联网”和“传统课堂”的融合来实现。但这种融合必须兼顾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很难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这也就要求将“互联网”引入课堂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被加强,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被进一步提升。

3.根据时代的要求,教师在后期的教学改革中,还需要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做好互联网、传统课堂、课程思政等内容的深度融合,打造适应本校校情、学情的高等数学“金课”。

参考文献:

[1]宋春合.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效果评估与思考[J].大学数学,2020,36(4):13-19.

[2]杨月梅,陈忠民,庞淑萍.“慕课”平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5(8):140-142.

[3]刘洪宇,阳永生.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4):94-97.

[4]朱健民,李建平,周敏.高等数学慕课是怎样做成的[J].大学数学,2019,35(5):19-23.

[5]朱健民.新时代如何加强课程、教材及学习者的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8(9):93-96.

[6]蒋英春.“互联网+”时代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9):92-94.

[7]秦宣云,郑建梅,李军英,等.高等数学分层分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23-124.

[8]张新鸿,李瑞娟,张华煜,等.基于过程性评价的高等数学双向考核机制的实践和探究[J].高教学刊,2020(26):65-67,71.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问卷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问卷大调查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