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的特点研究

2021-08-27王文静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版面设计数学

【摘 要】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对《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教材插图丰富,兼顾数学内涵;配色科学,与内容设置密切相关;体例结构设置鲜明;内容的选择紧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背景丰富,呈现形式关注学生学习体验,例习题难度适中.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中学数学教师研究教材的启示.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版面设计;体例结构;知识呈现方式;例习题难度分析

引言

课程问题在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实力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是我国法定的文件,其价值取向、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及内容标准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程设计专家和数学教研人员,以及优秀的一线教师共同研制出了数学教材.数学教材是日常教学最主要的参考资料,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

2018年新年伊始,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此为指导,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人教A版)进行了全方位修订.由于新编教材于2019年下半年才开始正式发行,并在部分地区使用,关于这版教材的文献数量并不多.笔者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法对此版本的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使用本套教材的师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1 教材版面设计——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对数学知识涉及的生活事物或情境配以清晰美观的图片,既能辅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能增加教材使用的趣味性,体现《课标》“不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的理念[1].

1.1 插图丰富

人教A版中的插图非常丰富,有印刷图稿、摄影图稿与描绘图稿,具体涉及到函数图象、风景画、图表等[2].笔者统计了必修第一册中各种形式的图片数量(见表1),发现插图数目较多,而且在章节页数愈多时,插图数目也随着增加.

1.2 插图设计兼顾数学内涵

教材中的插图设计在增强的吸引力的同时,兼顾辅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的开篇以辽阔的草原配图(见图1),呈现斑马群的生活状态,既深刻蕴含着集合的概念,又能与生存、文学联结在一起.

再如,函数内容的每个章节中都有大量函数图象,反映数形关系.本版教材较以往版本的教材,函数图象区间长度更长,颜色更为鲜明,不同函数图象区分更加明显.例如教材250页,论述了声音中包含的正弦函数,为了表示声音的振幅,配上了以下图象(见图2).并且还涉及到正弦函数和音乐的关系,突出了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

1.3 教材的配色科学,且与内容设置密切相关

本版教材为彩色.以必修第1册为例,其装帧色彩主要为蓝色,绿色主要是“探究”栏目的颜色,黄色是“思考”栏目的颜色,红色通常为标题的编号,还有其它颜色.暖色系是给人以跃动、温暖、华丽等印象,冷色系给人以冷静、平稳等印象.暖色与冷相搭配,教材这方面做的很好,由于数学偏向严密的思考,因此多用冷色调,对于重点关注的内容则配以赤色.

2 教材的体例结构设置鲜明

2.1 整体结构

人教A版的整体编写体例为封面→编写人说明→本册导引→目录→正文→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后记→封底.从教材的说明来看,必修第1册对编写人员有较简略的说明,在本册导引中简略地阐述了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整体了解;从习题上看,数量并不多,教材没有提供解答,这给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在编排形式上和以往的教材版本类似,都包含知识点、例题、习题、作业等.在教学要求上,注重从真实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此版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要求较为详细,更强调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领会,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意识.另外,在各章节均为学生提供课外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与实际生产活动的联系.

2.2 章节体例

教材按照内容→例题→练习→习题→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小结→复习参考题的主线进行编写.每章的章头均配有图片与详细的章节导入,章后均有本章小结,增设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及回顾与思考.注重展现章节联系,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此版教材的一个特色环节是:在知识的引入中加入思考题[3],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新知,注重理解知识的来源及应用.

3 教材的内容选择紧扣《课标》要求

3.1 主要知识点

教材共5册书:必修两册,选择性必修三册.相对于原来的21本教材,本版做了相当部分的删减与创新.必修教材面向全体学生,构建高中学生的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教材,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教材严格按照《课标》要求编写,教材的内容构思严谨,并循序渐进地展开.笔者以必修第一册为例进行说明.

必修第一册的主要构成内容是不等式、函数、集合、方程,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总页数为260页,分为5章(见表1),共24个小节.以第五章所占篇幅最多,由此可见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将会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与 2004年人教A版的課本作比较,本版教材的首章包括 “集合”,而这项内容也是原必修1的首章.这体现出教材制定者对“集合”的重视以及肯定,突出它在数学中的重要影响.然而之前位于选修1→1及2→1的“常用逻辑用语”被同样放置到了第一章.事实上,充要条件、全称、存在量词,例如,在语言中的“”和“”,不仅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这样设计凸显出对数学交流的严谨性要求.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将函数和方程、不等式放在同一章节中,而在2004年版本中,三项内容分别处在不同的章节中.教材这样安排与《课标》的要求“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相契合.

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本章是对2004年版本必修1的前三章的摘选,但又不是照抄照搬.比如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这一板块中展示了利用GeoGebra软件绘制函数的方法.落实了《课标》“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的基本理念.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爆炸式”增长,以及它和对数函数的关系都将在这一章中阐述,例如,“放射性物质的衰减”基于物理问题研究指数函数,突出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第五章三角函数.它的位置与2004年版本中的位置基本相同,位于必修4的第一章.

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这三个专栏是每章共有的.新教材注重引入数学、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前沿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成绩,将学生带入崭新世界,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还有的章节有“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新板块(见图3)板块提高了学生写数学学术论文的能力,激励学生开拓数学视野,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关注学习者的体验

本版教材重视知识的铺垫,讲解知识的来源,增强受教育者的学习知识体验.知识以导入,体验,表征,讲解,应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里以4.1.1“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为例进行说明.

采用类比法引入,从平方根、立方根延拓到n次方根.体验从指数幂得出n次方根的定义,体现了知识的正向迁移,做到举一反三;以符号语言描述n次方根进行表征;知识讲解时强调为什么负数没有偶次方根;设置四道例题,巩固方根与幂的关系,知识应用;虽然本节并没有进行知识拓展,但在其他节中进行了拓展.例如4.2.1 指数函数的概念在习题后加入放射性物质的衰减一文,凸显了数学应用性强的特点.

3.3 知识背景广泛

新教材涉及知识背景范围很广,主要有生活背景、文化背景、科学背景、数学背景等.生活背景是指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文化背景是指知识来源与风俗或社会文化;科学背景是指知识来源于其他学科;数学背景是指知识来源于数学内部.

以必修第一册的第五章三角函数为例,共涉及22处知识背景,包括10处数学背景、7处科学背景、4处生活背景、1处文化背景.从数据上来看,数学背景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45%的高比例;科学背景所占的比例,仅次于数学背景,达到了32%,反映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生活背景比例为18%,表明教材内容注重数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密切关联.例如,在5.7三角函数的运用中,以弹簧的振动过程背景展开内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初相等一系列概念自然也就呈现出来,体现了数学源自生活、并用于生活.

3.4 例习题难度分析

教材中的习题是以例题→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的形式步步推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有利于高中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例习题的难易程度水平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教材内容的深度.王建磐与鲍建生在2014年提出的五因素四水平综合难度模型(见表2)[4],常被用于比较数学问题的综合难度.

此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di (i= 1,2,3,4,5) 依次为第i个难度要素的权重,代表这五个难度要素的值. dij为第 i 个难度要素的第 j 程度的权重,依据水平分别赋值为1,2,3,4. nij为第 i 个难度要素在第 j 程度上的问题的数量. n表示要分析的例习题数量.笔者借助此模型对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的例习题进行分析(见表3).

为了便于各因素的观察和比较,我们根据以上数据,制作了例习题综合难度的雷达图(见图4).

根据以上雷达图能够发现:三角函数的例习题在运算方面的数值最高,其次是数学认知方面,而在背景、知识综合及推理三方面的数值较低.说明教材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与数学认知能力的培养,但在知识的背景与综合略显不足.结合《课标》,我们发现在选修的D类课程中的“美与数学的周期”“音乐中的数学”等专题会对此做有益的补充.

4 建议与思考

中学数学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该钻研高中数学教材的上位资料《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次,要理解编者的意图.不同版本的教材均具有不同的编写意图和潜在的意向性,正如古人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教材不能呈现全部内容,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剖析.再则,除了要分析数学教材的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结构的编排外,插图、配色等外在内容,同样具有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章建躍.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材变革(续7)——《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的研究与编写[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03): 5-11.

[4]王建磐,鲍建生.高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的综合难度的国际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14(08):101-110.

作者简介 王文静(1980—),女,汉族,山西交口人,太原师范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主要成绩:曾参与、主持多个科研项目,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中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猜你喜欢

版面设计数学
现代平面媒体版面设计的新趋势
谈博物馆展览中宣传物料的版面设计
我们爱数学
图文搭配在版面设计中的视觉效果分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辽沈晚报》优秀源于创新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