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倦怠对儿外科护士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021-08-27康星钰梁梅王希国李素芳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职业倦怠外科

童 丹 童 蕾 康星钰 梁梅 王 宾 王希国 李素芳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巨大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行为、情感及态度的衰竭反应,可影响护士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效率[1]。角色认知是个体对角色扮演制约因素的了解及确定角色行为模式的过程[2]。睡眠质量是个体睡眠是否符合健康发展,睡眠质量会影响个体的工作效率。工作满意度是个体对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的评价,可对工作质量造成影响[3]。作为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儿外科护士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噪声较多,且患儿及家属在住院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不断变化,对儿外科护士的要求较高,极易增加儿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引起职业倦怠。本研究探讨职业倦怠对儿外科护士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10月我院32名儿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注册在职护士;(2)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能完成量表调查;(3)自愿参加本次调查,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1)工作年限不足1年者;(2)调查期间进修学习、因假不在岗者;(3)实习护士。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科室会议时间向研究对象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集体发放问卷,并独立填写、当场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问卷32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2)职业倦怠量表[4]:该量表包括个人成就感、情感衰竭、去人格化3个维度,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个人成就感<34分为低度倦怠,34~39分为中度倦怠,>39分为高度倦怠;情感衰竭<19分为低度倦怠,19~26分为中度倦怠,>26分为高度倦怠;去人格化<6分为低度倦怠,6~9分为中度倦怠,>9分为高度倦怠。(3)角色认知量表[5]:该量表包括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2个维度,共21个条目。采用Likert 7评分法,分值越高表明角色模糊越低,角色冲突越强。(4)睡眠质量量表: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6]评估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催眠药物应用、睡眠障碍、对日间功能影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主观睡眠、睡眠效率7个因子。每个因子计分0~3分,总分为各因子得分之和。总分<4分,睡眠质量良好,4~7分睡眠质量一般,>7分睡眠质量较差。(5)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7]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与同事关系、外部回报、工作家庭平衡、排班满意度、工作被认可、专业发展机会、工作责任/自主性平衡及专业或社会交流交往机会8个维度,共31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得分情况,表1

表1 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得分情况

2.2 不同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得分的比较,表2

表2 不同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得分的比较

2.3 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与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表3

表3 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与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r值)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个人成就感与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P<0.05);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与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P<0.05)。

2.4 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4

表4 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因变量,以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P<0.05)。

3 讨论

3.1 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现状

儿科病人的特点及工作性质决定了儿科护士需具备过硬的护理技术及素养,增加了工作难度,导致儿科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处于中高度水平[8]。此外,护士需要面对医生、患儿及家属,每天需要进行多重角色的转变,给护士带来严重的负担,导致角色冲突及角色模糊增加[9]。儿外科护士在维持护患关系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情绪,极易导致情绪衰竭,对工作状态产生影响,使工作满意度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儿外科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国外常模[10],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得分高于国外常模,提示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远高于常模[11]。儿外科护士需要应对不同心理状态及文化程度的患儿家长,加之工作繁重,部分患儿家长不理解、不配合护理工作,使护患关系极为紧张,儿外科护士极易产生负性情绪,造成职业倦怠。本研究结果显示,儿外科护士角色模糊得分为(24.08±4.96)分,角色冲突得分为(40.95±9.23)分,表明儿外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处于较高水平。角色模糊及角色冲突构成了角色认知,护士往往具备多重角色,面对患儿、家属及同事时的角色是不同的,当护士的期望和角色不一致时,易引起角色冲突。本研究结果显示,儿外科护士睡眠质量总分为(8.47±2.45)分,表明儿外科护士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与以往研究结果[12]基本一致。可能因儿外科护士面对的群体较为特殊,不仅需要面对心理及生理正在发育的患儿,更要面对不同社会背景的家长,工作强度较大,加之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儿外科护士更易出现睡眠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儿外科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分为(101.37±24.4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刘晨柳等[13]研究结果类似。其中外部回报、工作家庭平衡等2个维度得分最低,与周淑玲等[14]研究结果相符。外部回报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也是维持护士工作及生活的前提条件。儿外科护士多为已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还要照顾家庭,且护士经常需要值夜班,也会导致工作家庭平衡被打破,进而降低工作家庭平衡得分。

3.2 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与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与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个人成就感与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护士具有多重角色,不仅需要承担繁琐的工作,还需要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监护患儿,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使其心理及生理均处于极端疲惫状态,导致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儿外科护士的夜班较多、工作强度较大,加之病房中的仪器声及报警声,导致护士精神压力增大,引起睡眠障碍,导致工作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极易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加重职业倦怠。儿外科护士在维持护患关系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情绪,极易导致情绪衰竭,对工作状态产生影响,使工作满意度降低。

3.3 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1)年龄:低年龄段护士处于职业发展的初期,通常工作主动、积极,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不易出现职业倦怠。高年龄段护士是科室的核心力量,也是家庭的重要支柱,这部分护士可以熟练应对日常工作,但重复的工作极易导致麻木感,产生职业倦怠。(2)学历:高学历护士受到家庭及科室的期望值较高,周围环境压力较大,易产生较高的职业倦怠。而学历偏低护士的期望值相对较低,能生活在安稳的环境中,不易产生职业倦怠。(3)工作年限: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易出现惰性心理,使服务态度逐渐趋于冷淡,加重职业倦怠。此外,工作年限越长,护士的工作经验越丰富,护理管理者通常将重要的护理工作交给高年资护士,导致其工作量及压力增加,易产生职业倦怠。(4)角色认知:当面对单一角色时,护士可以很好地应对工作,但存在多重角色时,无法明确职责,护士易出现角色冲突无法合理的处理工作,引发职业倦怠。(5)睡眠质量:繁杂的工作及排班制度使护士生物钟节律紊乱,导致护士的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进而影响日常护理工作,造成职业倦怠。(6)工作满意度:护士需要耗费精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当无法从患儿及家长处得到回馈时会影响护士对自我工作状态及环境的判断,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长期出现这种情绪耗竭,可引发职业倦怠。

综上所述,职业倦怠与儿外科护士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角色认知、睡眠质量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儿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职业倦怠外科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试析广州星河湾酒店实习员工职业倦怠成因和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