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班级视角下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2021-08-26翁奕君

求知导刊 2021年7期

摘 要:班本阅读是以学生的阅读行为为中心展开的阅读活动。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分散性与教师阅读指导的集中性,导致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时空割裂。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运用智慧进行阅读指导。文章作者从班级视角出发,初步探寻了教师引领下的班本阅读指导策略。

关键词:班本阅读;想读;痕读;会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7-0012-03

“班本”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班级为研究单位,充分发挥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的教育功能。班本阅读是以学生的阅读行为为中心展开的阅读活动。但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分散性与教师阅读指导的集中性,导致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时空割裂。笔者从班级视角出发,初步探寻了教师引领下的班本阅读指导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从消极阅读转向积极阅读,激发“想读”的参与感

(一)构建温馨惬意的阅读空间,营造充满仪式感的阅读氛围

学生的自主阅读生活,应当从在家中开辟出一方舒适的阅读空间开始。笔者鼓励班级学生自主阅读时,在家中寻一角落,为自己布置一个独享阅读幸福的空间。或是在书架上挑几本好书,或是有序排列、分类整理自己的阅读角。这处温馨惬意的阅读空间,由自己打理、美化,由自己安排阅读。学生每一次自主阅读,都是自身精心安排的阅读约会,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在遨游。

(二)设置层级性挑战的阅读任务,助推内驱化的阅读行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为学生介绍了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学生处在接触古典名著的起步阶段,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指导活动,促进学生在读与思的多个来回中沉潜古典名著,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对学生阅读《西游记》这本书开展指导时,教师可将重点放在章回体小说的特点上,指导学生抓住“章回标题”,将故事看成一个整体,联系起来阅读,从而厘清故事的发展脉络,领悟一波三折情节的奥妙。笔者进行阅读指导时,将学生对文本的一次次感知、重读的过程转化为闯关游戏,让学生在合作突破阅读挑战的过程中将阅读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助力学生后续阅读时更为敏锐地关联阅读其他片段。如《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大战二郎神”这一情节,读者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延展阅读古典小说中其他一波三折的情节,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莊”、《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等。

闯关游戏

第一关:找一找——章节回目的奥秘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读读这几个章节的“回目标题”,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关:绘一绘——三次调扇轨迹图

阅读《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至六十一回的内容,用轨迹图的方式梳理情节。

第三关:比一比——三次调扇的方式

孙悟空“调”了三次芭蕉扇,再读一读,比一比三次调扇的不同之处。

“一调芭蕉扇”时,以礼相待,登门拜访。

这次调扇即           扇;

“二调芭蕉扇”时,变成牛魔王的样子,蒙混过关。

这次调扇即           扇;

“三调芭蕉扇”时,三人用武力围剿牛魔王,逼得铁扇公主主动献扇。

这次调扇即           扇。

二、观照阅读过程,从隐性阅读转向显性阅读,强化“痕读”的体验感

(一)阅读打卡常态化,动态式展现阅读书目

在班级群建立相册,开展诸如“每日阅读打卡”活动。但是,照片记录的仅仅是瞬间的阅读状态,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每日阅读的积累过程并未动态展示。伴读,让阅读的种子在学生心间轻轻播下。学生种下自己的阅读树,用笔在叶片上记录下书名,每一片生长的树叶见证了阅读的积累。不知不觉,长成一棵棵繁茂的阅读树。班级群展示的每位学生茁壮成长的阅读树,见证着学生收获的点点滴滴。

(二)阅读积累动态化,更迭式呈现阅读记录

单一地记录阅读书目,如蜻蜓点水,不能在学生脑海留下长久的阅读记忆。徐特立道:“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鼓励学生留下思考的痕迹。笔者所带班级学生在自主阅读时,除了记录下了自己的阅读书目,还使用不同形式进行阅读语料的留痕。

笔者进行阅读指导时,一般会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记录方式。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记录方式记录日常阅读过程,每周精选3份在班级中展示。学生以欣赏他人阅读记录的方式开展起了别样的阅读交流活动。此外,笔者还开展了书籍喜爱度测评活动,让班级学生从同学展示的阅读记录中挑选出最想阅读的书,让学生的阅读书目不断更新,阅读记录的呈现方式也在同学阅读书目的启发下不断更替。

1.表格式梳理

如果学生的阅读书目中主要是故事类文本,笔者就会帮助学生弄清故事的主要内容,借助表格有条理地梳理出整本书的脉络(见下表),学生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感知作者展现的故事图景,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表格式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起主题理解的支架,让学生的阅读痕迹看得见。

2.导图式归纳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往往能激发起他们探究的动力,规定梳理的内容会干预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选择地分解简化,或是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进行研读评价,或是就文本的巧妙构思深入探究……学生自主阅读后完成的导图,都是从自身的阅读兴趣点中衍生而来的,这种有意识的阅读归纳、整理可以让阅读记录的重点更加明确。

3.笔记式摘录

阅读记录的时机不仅仅在阅读之后,还有可能在阅读时。阅读时产生的感受如灵光闪现,转瞬即逝,随笔记录可以避免阅读之后遗忘。笔者进行阅读指导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阅读时产生的不同感受,采用相应的笔记形式。

4.语料摘记式(获取信息,标注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5.评点批注式(整合解释,记录阅读心得或联想)

6.质疑探究式(欣赏评价,提出疑问或表达研究的想法)

三、激活阅读思辨,从浅表阅读转向深度阅读,体悟“会读”的成就感

(一)勾连链化,给联系思维架设直观的桥梁

学生自主阅读时或许有比较充足的整本书阅读时间,但学生只是保证了阅读的完整性,缺乏一种前后勾连的联系思维。笔者在进行阅读指导时,有意识串联起人物情感变化的线索、情节互通的链条,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如笔者指导本班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是这样做的。

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情感在取经途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以下步骤展开讨论,进一步探究。

列关键词:孙悟空和猪八戒是        关系?

定位回目:彼此补充关键词,对应相关回目内容。

品讀回目:再读相关回目内容,用细节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

经过这些步骤,学生体会到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情感变化:冤家—伙伴—战友—兄弟,也就水到渠成。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发语音、输文字等方式和同学交流自身阅读思考。在环环紧扣的阅读探究中,学生经历了通览整本书—探究主问题—梳理关键处—表达寻依据的阅读过程,也是思维前后勾连、深化理解的过程。

(二)标注强化,给比较思维带来冲击的灵感

比较是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比较能力的获得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比较思维在阅读中是能挖掘出某个语言内容、语言表现与另外一个(或几个)语言内容、语言表现的相关性联系。教师通过提示标注出学生自主阅读时常常略读或跳读的内容,在阅读指导时强调,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文本的相同或不同之处,而学生间的阅读交流强化了学生的比较意识。如,针对《西游记》中的诗词,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翠袖轻摇笼玉笋,

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

尘拂峨眉柳带烟。

冰肌藏玉骨,

衫领露酥胸。

柳眉积翠黛,

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俏,

天然性格清。

体似燕藏柳,

声如莺啭林。

半放海棠笼晓日,

才开芍药弄春晴。

找一找:上面两首诗描写的是谁?

说一说:两首诗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一想:这是谁眼中的白骨精?为什么?

研一研:为什么把白骨精的美貌描写得如此具体?

以学生自主阅读时容易忽略的地方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读原著中的诗词来感受白骨精的美。着眼于同一对象的不同描写,笔者通过横向比较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深入思考描写美貌的原因——美中藏恶,对比强烈。如果要对同类型的对象进行纵向比较,教师就可以引入书中对女儿国国王美貌描写的诗词,让学生谈一谈对女儿国国王美貌的感受,引导学生转换思考的角度,让学生明白女性的美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作用。学生会发现诗词潜藏着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形成阅读小组,类比迁移到书中写水帘洞、如来佛祖等的诗词,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运用比较思维的灵感。

(三)补白优化,给创新思维构筑发散的空间

学生自主阅读整本书产生的是个性化阅读经验,他们的阅读记忆仍有留白。不同学生阅读后的留白形成了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空间,将学生的创意留白集中优化,结合影视作品等丰富的视频资源,不断丰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笔者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给学生推荐了青少年版《西游记》、连环画版《西游记》,让学生与原著文字联系起来阅读,弄清楚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出孙悟空的神勇形象的。笔者还组织学生成立阅读小组,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孙悟空的个性特征。学生在群体阅读交流时积极创新,想到从音效、画面、特效等不同方面设计剧本,学生后期还排练并进行了表演,立体化地呈现了阅读成果。

学生自主阅读时,缺失的对话感、互动感需要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补足。阅读交流时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了继续阅读、延续讨论、持续探究的引子。随着一个个阅读小组的自发形成,伴读的后续效能仍在发挥,班本阅读指导仍在探索之中……

[参考文献]

[1]姜树华.阅读,与“我”有关——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视角转变[J].小学教学设计,2020(Z3):6-8.

[2]李兆文,梁 毅.走向班本,学校课程改革的另一种视角[J].江苏教育研究,2015(1).

[3]赵飞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内涵、价值与特征[J].小学语文,2020(11):66-72.

[4]郭其平.读书笔记分体式教学:内涵、价值及实践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0(4):75-81.

[5]倪文锦.群文阅读的思维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2):72-76.

作者简介:翁奕君(1992— ),女,江苏苏州人,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