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策略

2021-08-25李珺

辽宁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植物绿色环境

李珺

(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心幼儿园)

党的十八大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幼儿园活动要贴近幼儿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周围环境。”因此,幼儿教育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各种教育活动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顺应儿童天性;应重视培养幼儿生活、生存能力,真正做到尊重儿童,以儿童为本;应回归自然,回归童本,回归生活,引导幼儿在“绿色”中健康成长。

为了加快培养幼儿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幼儿生态审美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我园围绕“运动中健体,环境中生存,实践中成长,低碳中生活”的课程思路,构建了环境课程、绿植课程、游戏课程、习惯养成课程的“绿色”园本课程体系,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创新之路。

开发“绿色”课程,要用先进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办园理念是“回归自然,回归童本”。“回归自然”是指幼儿教育要回到自然之中,教师带孩子亲近自然,让幼儿“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发展;“回归童本”是指幼儿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的目标是:把自然还给孩子,培养一个自然的孩子。

一、创建“绿色环境”课程,陶冶心境之“绿”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所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育人环境。不同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极其深远。绿色环境是将自然生态元素融入到室内外环境中,创设一种充满自然生机、彰显生命气息的物质环境,引导幼儿在这种自然、开放、真实的环境中,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亲身探索,释放童本天性,陶冶幼儿心境,使其获得生活经验。

我园地处城区中心,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园所布局宽敞明亮,欧式建筑大气新颖。海豚是我园的吉祥物,象征着和谐、团结、智慧。我园正门有腾跃于浪花之上的海豚雕塑,鳍背上还骑着两个喜娃,喜娃的目光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渴望,寓意着来到幼儿园的每一个孩子都聪慧向上的小宝贝。

我园教学楼一楼大厅,呈现的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四季景色。这里还会根据季节的更替和课程的变化,定期呈现不同的景致。春季呈现的是春回大地、樱花盛开的红色主题;夏季呈现的是海浪拍岸、海鸥飞翔的蓝色主题;秋季呈现的是稻谷飘香、枫叶迷人的金色主题;冬季呈现的是雪挂松柏、翠绿苍劲的绿色主题。每一次季节主题的更替,都会使幼儿感受到四季的交替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

一楼环境设计的主题是“海洋部落”。幼儿置身其中,仿佛在蓝色的海洋中玩耍,在“海底世界”攀岩。这里意在告诉幼儿要在运动中挑战极限,要有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楼环境设计的主题是“森林部落”。四棵人造的树分别是樱花树、槐树、枫树和松柏古树,表现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寓意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象征着幼儿就像参天大树一样茁壮成长;二楼还有“美食一条街”,幼儿在这里自主进行社交活动,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生活;大型建构区让幼儿自由创作,施展设计才华,促进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楼环境设计的主题是“天空部落”。“太阳班”“月亮班”“星星班”就坐落在“天空部落”。整个部落映衬在深蓝的天空中,这里还蕴藏着日出月落、斗转星移的各种宇宙现象。每天幼儿游戏、散步于此,仿佛置身于神秘而虚幻的天体世界。这里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启迪幼儿智慧的乐园。

本着把幼儿园建成孩子的家园、花园、乐园,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的目的,我园把健康快乐的主题渗透于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细节。在一楼、二楼走廊分别设有“美术创意室”“联合游戏室”“建构室”;在各走廊楼梯空间设有书窝、绘本阅读区、拼搭建构区、科学发现区、涂鸦区、微环境生态角,等等。

二、构建“绿植”课程,呵护生命之“绿”

植物是大自然中有着旺盛生命的生态群体,幼儿不仅愿意亲密接触,而且也喜欢观察和栽培。通过构建绿色植物观察课程和栽培课程,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植物的奥秘,体会生命的珍贵,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认识大自然的兴趣。

(一)实施“绿植”课程

结合《指南》及区域地理特点,我园确立了能让儿童互动、参与、体验为主要目标,具有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的“大自然”课程和“小自然”课程。所谓的“大自然”课程是在户外实施的“绿植”课程;“小自然”课程是在室内实施的“绿植”课程。有些绿色植物还可以室内和室外结合起来种植。

我们确定的“绿植”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幼儿认识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植物、观察身边的植物,掌握简单的植物栽培方法;逐渐养成观察自然、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栽培和观察绿色植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诞生与终结;引导幼儿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其对生命拥有健康的情感,从而使其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大自然”课程的实施主要从每年的春分开始直至霜降节气结束。幼儿园积极争取家长支持,共同打造班级户外种植园,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种植园前期的布置。各班级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班级的种植活动,家长们为种植园提供幼儿喜爱的蔬菜种子、菜苗,并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和幼儿一起管理种植园。活动中,幼儿既观察体验了植物生命的生长过程,同时也品尝到了劳动带来的喜悦,认识和发现植物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小自然”课程是指在霜降节气后,教师把大自然的绿色植物搬进室内,创建室内生态自然角,实施的“绿植”课程。这时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根茎类植物和菌类的生长规律上(以大蒜、土豆、地瓜以及蘑菇等植物为观察对象)。这期间,幼儿会每天关注生态自然角中植物的成长变化,并用表征的方式记录植物的变化,感受植物生长的神奇。

植物的生长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随着节气的变化,植物的生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栽培种类和学习的主题。小班主要栽培种子较大、生长较快的植物;中班:以栽培叶菜类为主要种类;大班以瓜果类、根茎类为主。每种植物栽培,按照种植前、种植中、种植后三个步骤,每个步骤大致安排2~3次具有连贯性的集体活动,包括生成活动,同时还灵活安排多次个体活动(包括观察、测量、照顾植物)。

为了有效落实好“绿植”课程,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发现的问题,要求教师坚持撰写“绿植”课程故事、教学美篇和教学论文。目前,幼儿园的教师已撰写教育论文40余篇、教育美篇200余篇、幼儿“绿植”课程故事600余份。

(二)重视环境支持

环境的支持是课程持续实施的基础。良好的环境能够保证幼儿在自然、开放、真实的课程情景中,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亲自探索。尤其是“小自然”课程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凸显自然性、童趣性、生活性,促使孩子一进入班级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观察、栽培的兴趣。

我园用心打造教室内的绿色环境,每个班级均以幼儿喜欢的班花和植物命名,如“兰花班”“宝葫芦班”“金色葵花班”等,每个班级在室内设立7~9个游戏区域的基础上,都会做大做强班级的生态自然角。

在“绿植”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园重视挖掘生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在课程生成初期,引导教师从追随幼儿探究兴趣及问题出发,开展动态性研究活动。教师对幼儿的兴趣点及问题进行筛选,将有价值的兴趣点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进行挖掘,生成研究线索,深入开展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教师以“教”为主的惯性思维,使其学会放手,真正把课程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例如,一次间食时间,幼儿吃完橘子,正要把吐出来的果籽倒掉的时候,有一个幼儿问老师:“这些果籽能不能种在咱班自然角里呀?”其他幼儿也附和着。于是在种植活动时,老师就和幼儿一起在自然角种下橘子籽。打那以后,每隔几天,幼儿都会跑到自然角去观察、浇水。有一天,幼儿发现土壤里冒出了一点绿色,特别高兴。可是,过了两三天却发现长出来是小草,便赶紧把它拔掉,盼望种子早一天发芽。又过了几天,幼儿惊奇地发现橘子籽终于发芽了,冒出了绿色的小脑袋,特别可爱。可是有的橘子籽还没有发芽。于是,老师就带着幼儿一起探讨没有发芽的原因,同时启发孩子,不仅要做一颗能发芽的种子,更要长成能结出丰硕果实的橘子树。

这样的“绿植”课程,即回归自然,又回归童本,而且还把立德树根本任务落到了实处。

三、打造“绿色游戏”课程,强健身心之“绿”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且能满足幼儿自主活动,深受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是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好的游戏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幼儿人格得到提升,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我园不仅重视室内游戏课程设计,同时也注重户外游戏课程,为幼儿精心打造了绿色户外运动游戏课程。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及我园户外场地特点,设置了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沙水区等10余个促进幼儿走、跑、跳、平衡、钻爬、投掷、攀登等核心运动经验的区域,还举各方之力开辟出了“足球运动场地”,为我园荣获“国家足球特色幼儿园”称号奠定了基础。

我园从提高生命价值的视角,探寻幼儿健康教育的本质、特点、内容和形式。结合园所实际和资源特点,确定了有利于幼儿持续发展的、极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园本课程。无论是既安全又环保的绿色软覆盖式草坪、恐龙探秘实践区、彩色蘑菇转椅、多功能组合秋千、多变钻洞迷宫世界、组合平衡木,还是发展幼儿多方运动技能的大型组合玩具,都从全方位、多角度为幼儿创设了多维运动空间。

我们还开展了“一物多玩”户外健康运动。纸箱做的旱船、可乐瓶做的抛接瓶、棉布做的大布袋及大脚印……有效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的乐趣,发展了他们树立自信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根据本土性、自然性、文化性、挑战性的环境创设特点,我园分别在户外开设了8个自主游戏区域。每天,幼儿会以自主选择的形式进入喜欢的区域游戏。我们把真游戏、真环境、真体验还给孩子,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表达,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创造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培养习惯之“绿”

养成绿色习惯,是生态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幼儿、家长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的观念,幼儿园构建了三方面的绿色环保课程。

(一)在一日生活中养成绿色习惯

在一日三餐中,教师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食物,和幼儿一起背诵《悯农》。餐后散步,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自然角和操场上的花草树木,引导幼儿感受植物的可爱,教育孩子要与植物和谐相处。每天的户外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在运动中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沐浴,体验大自然给予的美好。

我园抓住日常教育契机,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习惯,如引导幼儿把在日常活动中撕下的操作卡放到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不随便乱扔;洗手时节约用水,水流不要开得很大,洗完手要及时关紧水龙头。

(二)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态意识

我园在“世界粮食日”设计了为期一周的节粮爱粮活动,如大班幼儿进行了“光盘小达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能够做到“三光”——桌面光、衣服光、地面光,做到不浪费粮食。

我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各班教师通过游戏等方式,向幼儿介绍垃圾分类的原因,四种分类垃圾桶的颜色和标志,以及如何进行垃圾投放等。幼儿在画垃圾分类标志、利用废旧纸盒制作四种分类垃圾桶等活动中,逐步培养了垃圾分类的意识,掌握了垃圾分类小知识。保育员作为班级的卫生专员,引导幼儿每天将班级产生的垃圾进行分装,然后投放到幼儿园的大垃圾桶里。

我园开展各类废旧物“小巧手制作、爱心义卖、环保服装走秀”等活动。教师和幼儿利用收集来的废旧轮胎、红酒盒、瓶子、树根等进行装饰改造,布置班级自然角和室外种植园;在“六一”儿童节活动中,大班幼儿采收种植园中丰收的果实并进行公益拍卖,幼儿及家长竞价,最终得到的善款全部捐献给慈善总会。这项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奉献,用爱心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三)在家园合作中强化绿色习惯

在“光盘”活动中,教师联系家长,将“光盘”活动延伸到家中。当孩子完成任务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奖励,使孩子有成就感和喜悦感,强化孩子养成绿色习惯的自觉性。

我园采用多种宣传途径,引导家长一起参与绿色习惯养成教育。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掌通家园、家长园地等宣传窗口,引导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实时动态。家长们积极为幼儿园提供废旧材料,如旧挂历纸、塑料瓶、旧光盘、麦杆、旧布料、一次性筷子等;还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纸盒、旧钮扣等材料制成一件件精美的玩具,使幼儿知道原来手中的废旧物还有这么多的用处,从而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热爱环保的种子。

近年来,我园收获了诸多成果,先后被评为“辽宁省五星级幼儿园”“辽宁省示范幼儿园”“辽宁省环境友好型学校”“辽宁省学前教育先进集体”“大连市十佳绿色学校”“大连市民荐特色幼儿园”“大连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2021年,又获得“大连市环境教育基地”这项殊荣。

一所好的幼儿园,孩子应该是快乐的、自主的、健康的;环境应该是安全的、温馨的、自然的;课程应该是有趣的、丰富的、开放的。而开发和实施“绿色”课程,会让幼儿喜爱幼儿园,会让他们的生命充满“绿”的活力。

猜你喜欢

植物绿色环境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漫观环境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