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舒适度及压疮发生情况的影响

2021-08-25郭香凤

智慧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患肢压疮体位

郭香凤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0)

0 引言

下肢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加之体位制动,易发生压疮。压疮在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还会引起组织坏死、感染,严重危害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传统的下肢体位垫抬高患肢来预防压疮发生,但在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更多地关注患者患肢功能位摆放的正确性,忽视患者个体在体型、身高等方面的较大差异,进而造成部分患者大腿根、足跟局部受压,效果欠佳[2]。因此,选择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的下肢体位垫对减轻压疮风险,促进患者恢复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院在传统下肢体位垫基础上进行改良,并分析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压疮发生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 年8 月至2020 年11 月在我院就诊的80 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2 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61~86 岁,平均(72.94±3.13)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20 例,股骨骨折9 例,踝关节骨折6 例,跟骨骨折5 例。观察组中男24 岁,女16 岁;年龄60~87 岁,平均(72.96±3.15)岁;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9 例,股骨骨折11 例,踝关节骨折5 例,跟骨骨折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对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存在明确外伤史;②结合患者临床症状、X 线检查结果确诊为下肢骨折;③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伴有急性感染或存在皮肤破损;②伴有复合伤;③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借助X 线正、侧位片判定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并行相应手术治疗,手术操作由同组医师完成。

1.3.1 对照组

应用传统下肢体位垫:体位垫材质为高密度海绵;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及个体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规格的体位垫(股骨骨折适用30°的体位垫;胫腓骨骨折适用45°的体位垫;踝关节、跟骨骨折并伴有患肢严重肿胀患者适用60°的体位垫);在患者恢复阶段治疗中,需要根据其个体恢复情况调节患肢抬高角度;体位垫使用时在其上放置无菌消毒垫,以吸附手术切口渗液,定期更换无菌消毒垫,预防感染;使用过程中注意保证患者舒适度。

1.3.2 观察组

应用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以传统下肢体位垫为基础,采用凹槽设计,在足跟处增设可上下调节的小软枕,体位垫两侧固定粘贴条,根据患者身高调节小软枕位置,避免足跟受压;对较消瘦的患者,在大腿根部增设可上下调节的小软枕,体位垫斜坡两侧固定粘贴条,调节小软枕至适当位置,避免患者因大腿根部悬空造成不适。

1.4 观察指标

①压疮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压疮发生率。②患者舒适度:于患者应用下肢体位垫1 周后,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3]对患者舒适状况进行评价。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共包括心理精神维度10 项,环境维度7 项,社会文化维度8 项,生理维度5 项,按4 级Likert Scale 计分,每个条目计1~4 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舒适度越好。③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统计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2 组间比较;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压疮1 例,对照组发生压疮8 例,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2.5%(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0,P=0.034)。

2.2 两组GCQ 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环境维度、社会文化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CQ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GCQ 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为(4.19±1.06)d,对照组平均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为(5.24±1.13)d,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6,P=0.000)。

3 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在长时间的下肢活动受限下,患肢局部皮肤受到持续垂直压力、摩擦力作用,血液循环状况较差,易发生压疮[4-6]。此外,患者骨折部位周围毛细血管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且可发生破裂、出血,易出现组织间隙渗液情况,引起肢体肿胀,使患者疼痛感受加重,最终导致患者骨折部位因疼痛躁动发生移位,形成擦伤或压疮,增加治疗及护理难度。消肿、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是临床主要的压疮防止手段,以此为基础,抬高患肢作为物理治疗方法也极为常见,能够缓解患者局部受压情况、促进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促进患肢肿胀消退,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舒适度[7-9]。以往医院多采用普通枕头、气枕、棉被等物品抬高患肢,但上述物品容易变形,支撑力和稳定性均较差,难以达到需要的抬高高度,且在患者改变体位及翻身时极易滑落,效果并不理想。布朗氏架则存在操作笨拙、易造成患处感染等缺点。而下肢体位垫凭借其设计、材质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简便性,能够更好地实现患肢抬高效果,临床应用广泛[10-12]。

体位垫实际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时,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其根据患者具体骨折部位调节抬高高度,能够较好符合人体生理学要求,兼具稳定型和科学性[13-15]。本研究中,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两组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环境维度、社会文化维度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更高,且观察组平均患肢肿胀消退时间比对照组短,提示应用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可能减少压疮发生率,且患者舒适度更高,缩短患肢肿胀消退时间[16-17]。分析其原因为,下肢骨折患者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传统下肢体位垫型号单一,无法根据患者身材进行适当调整,易引起患者肢体酸胀、麻木,影响舒适度,且部分患者易出现大腿根部、足跟部悬空或受压,最终导致压疮发生率的提高[9-11]。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弥补了传统下肢体位垫的不足,借助可调节的小软枕,可消除患者大腿根、足跟悬空或受压现象,降低压疮发生率。且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采用的凹槽设计能够使下肢骨折患者患肢受力更均匀,减少移位风险,同时可更好地满足患者舒适度需求,有利于提高患者功能位正确摆放依从性,从而缩短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改良可调式防压疮下肢体位垫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肢肿胀消退。

猜你喜欢

患肢压疮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按压识别早期压疮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