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动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考

2021-08-23程林顺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时代

程林顺

摘 要: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应进一步深化民营经济人士对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度和参与度,探索构建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引领、文化涵养、人才培养、协作服务、舆论引导、权益维护机制,激发民营经济人士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历史使命感。

关键词: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1.006

[中图分类号]F276.5;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1)01-0033-05

民营经济人士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经济、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8》蓝皮书统计,民营企业数量占比为89.7%,技术创新占比为65%,专利发明占比为75%,新产品占比为80.8%,公益慈善捐赈占比超过50%,民营企业缴纳税收占国家全部税收的52.6%,62.1%的民营企业资源使用与能源消耗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1]。

随着民营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壮大,民营经济人士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明显增强,其中的代表人士逐渐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实践者、富民兴国的建设者、构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民营经济人士承担社会责任的突出特点体现在政治共识、身份认同、价值观念、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公益慈善事业和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

一、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基本状况的分析

课题组采取走访面谈、电话交流、座谈会、问卷等方式对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状况进行了调查,重点是在民营经济人士培训班组织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和问卷调查,并通过网络问卷测评分析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访谈提纲列出10个方面问题,调查问卷分为政治参与力度与参政议政能力、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社会形象与身份认同、价值取向与企业文化建设、诚信守法经营与环境保护意识、经济贡献力度与员工福利保障、扶贫攻坚与公益慈善等7个方面,测评指标体系共设计25个指标,每个指标采取3级计量,包含较好、一般、差三个标准进行衡量。课题组成员现场发放调查问卷300份,通过培训班及微信群进行线上网络问卷调查200人次,组织调研访谈、座谈和小组讨论5次。总计回收问卷460份,回收率达到92%,有效率90%。根据问卷测评统计结果分析评估,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会形象与身份认同方面

民营经济人士对自身社会地位满意度评价选择一般的占36.3%,选择较高的占52.7%。同时,民营经济人士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普遍表现出焦虑与不安全感。民营经济人士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成长并走上社会、经济、政治舞台的新群体,在社会阶层结构中身份地位的剧烈变换与社会身份认同弱化倾向交织,导致民营经济人士缺乏对自己所处社会地位的身份认同,出现身份认同危机或自我认知迷茫[2]。

相对于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民营经济人士在经济方面颇为自立与自负,同时对自身社会地位与社会形象满意度评价分化明显,对于塑造稳定的群体身份认同带来难度。在其权益受损或发展受限时,有的会超出群体共同认知范畴作出比平常表达要过激得多的言论和行为,以此博取社会关注。

(二)价值取向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民营经济人士数量众多,在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方面多元复杂,易受外部各种价值观冲击影响。信仰作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事、某物的信奉,是把它奉为自己应当遵行的行为准则[3]。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负责人为中共党员的占受访对象人数的11.7%,为共青团员的占13.3%,为民主党派成员的占8.3%,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占66.7%。由于传统商道的中断以及缺乏对从商终极目标的价值探究,一些民营经济人士的价值追求产生迷茫或精神信仰缺失,有的简单以财富增加作为价值追求目标,对现代企业家的责任担当意识缺乏深度感悟;有的追求奢靡消费和高档娱乐,以奢华浮夸體现身份和面子;有的攀附各种超能力“伪大师”,相信命数、风水以寻求精神层面的寄托。一些年轻民营经济人士追求个性化,强调自身价值最大化,对基本国情缺乏深入了解,与其他社会阶层交往存在距离。

调查显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选择较好的占61.5%,选择一般的占30.0%,选择偏弱的占8.5%。民营经济人士表示支持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居多,但在具体行动上,由于企业行业分类及规模差异以及受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影响,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既有积极行动型的,也有处于谋划待命型的,还有担心企业文化建设分散企业经营专注度而持保留态度的。

(三)参与扶贫攻坚和公益慈善事业方面

民营经济人士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扶贫开发和公益慈善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人士大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愿意参与到精准扶贫和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中。调查显示,参与扶贫开发和公益慈善意愿较大占比达到80.0%,参与意愿一般的占20.0%,选择不愿意参与扶贫与公益慈善事业的为零。大批有实力、有爱心的民营企业家致力于扶贫济困的光彩事业,积极参加国家扶贫攻坚行动,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发挥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四)诚信守法经营与环境保护意识方面

调查显示,对诚信守法经营这一选项,民营经济人士选择表现较好的占86.5%,选择表现一般的为7.5%。绝大部分民营经济人士都认同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只有诚信守法、注重信誉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媒体曝光的一些民营企业家法律意识淡薄,游走于法律政策边缘地带,在商业活动中突破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被列入严重违法或失信企业“黑名单”,在损害企业家声誉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环境保护意识选项中,民营经济人士选择较强的占到71.0%,选择一般的占23.0%。大部分企业意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生产绿色产品、利用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的重要性,自觉抵制和拒绝高耗低效多污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加大对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处理投资力度,积极采取措施遏制主要污染物超标排放,自动放弃投资环境污染类项目,转向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产业。民营经济人士反映,在加强环保督察同时,应给予一些传统企业提升和革新技术的缓冲时间,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设备和设施;市场监管执法过程要加大曝光力度,严厉惩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害群之马。

(五)员工福利保障与经济贡献力度方面

调查显示,46.2%的民营企业员工福利待遇较好,43.0%的企业员工福利待遇一般。经与相关部门核实,调研走访的民营企业没有在员工权益方面出现恶意拖欠工资、无视员工生产安全与健康、用工招聘欺骗或歧视、欠缴甚至不缴纳员工社会保险的现象。民营经济人士意识到建立规范合理的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在确保员工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培训权利的同时,根据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水平,保持企业员工福利待遇在行业及地区的竞争优势,实现员工福利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共享。

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不断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调查显示,民营经济人士创新创业意愿较强的选项比例为56.8%,创新创业意愿一般的为38.6%。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热情较高,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提高生产能力,科研投资比重大幅度提升,具备引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科技实力不够强的民营企业则希望借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交流中了解到,民营经济人士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愿强烈,因市场风险与企业前景的不可预测性,又都表现出犹豫的态度,既想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又存在浓厚的观望态度,原因主要还在于对平等保护产权、企业运营机制、公平竞争规则和公正退出机制的担忧[4]。

二、影響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崛起和贡献,但现实社会中还存在诸多制约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形式单一

民营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其经济贡献度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民营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在纳税等方面作出贡献。民营企业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实现员工价值成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贡献的表现。当前,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履行社会责任的部门,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没有把履行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和企业家社会形象结合起来,没有形成社会责任与企业商业利益相互促进的共赢机制[5]12-13。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比较单一,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的主要形式仍限于各类现金捐赠,采取产业扶持等造血型助农长效模式偏少。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主要体现为根据企业家个人喜好参与相关社会公益慈善活动,随机性、变动性较大。

(二)民营经济人士缺乏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成长的内生动力的自觉性

企业家对企业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最终决定因素。民营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动力。目前,一些民营经济人士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意识与企业发展不相匹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经营管理轻社会责任的意识较为普遍;在企业内部人本经营理念落实不到位,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员工利益分享机制有待加强;对客户切身利益关注度不够,在企业经营中没有很好解决“企业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分享”的关键问题[5]139-144;一些民营经济人士找不到企业与社会责任共同推进的切入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生动力不足,影响到企业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认知度。

(三)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念培育不足

企业经营应秉持互利共赢原则,遵循诚信为本的商业伦理,传承“以义取利”“经世济民”的优秀传统商道和现代商业价值观[5]214-220。一些民营经济人士对义利观缺乏正确认识,企业利益最大化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冲突,塑造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价值取向需要进一步培育。一些民营经济人士没有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长远支撑作用,没有认识到积极投入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对于树立负责任企业家形象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民营经济人士肩负的历史使命。现代企业应当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当与企业生态链利益相关方分享发展成果,在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同时,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执行效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相继出台并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竭力回报社会。但也应看到,一些地方社会捐助的相关政策不配套或不完善,对积极参与帮扶的民营企业缺少实质性的激励,社会宣传表彰力度偏弱,企业慈善捐助相关税费减免程序过于繁琐,影响到民营经济人士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些惠企配套政策在部分地区落实起来有难度。出于责任细化及责任分担考虑,一些地方政务服务窗口报批环节越来越明细,政务窗口办事态度诚恳、话好听、脸好看,但存在办事效率不高问题,有些报批项目迟迟进不了程序,极易挫伤民营经济人士创新创业积极性。一些行业领域进入门槛过高,“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与“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即所谓“三门三山”问题仍然存在[6],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帮扶政策在一些地区仍存在梗阻,影响到政策执行效能,出现投资意愿不强、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对实体经济不专心的问题,降低了民营经济人士的政策获得感。

三、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制约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应找准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抓手,发挥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载体功能,构建推动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机制。

(一)健全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引领机制

找准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抓手,发挥工商联、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等的职能作用,凝聚民营经济人士壮大力量。通过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民营经济人士是光荣的,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对政治上先进的民营经济人士要表彰、支持、保护,对其中的代表人士要在政治上给予适当安排,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

工商联在做好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担当工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积极探索和创新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模式、流程、制度等,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的功能。加强基层商会建设,健全乡镇商会、行业商(协)会等基层商会组织,把行业商会、协会、异地商会纳入工商联组织,建立轮值、联络员、情况通报制度,发挥好商协会监督职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涵养机制建设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企业把社会责任与企业目标融为一体,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协助企业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维护职工和企业双方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创先争优,建设现代企业文化[7],涵养“企荣我荣、企衰我耻”的观念,凝聚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担当方面的强大力量,不断提升民营经济人士的使命担当,培育和弘扬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的企业家精神。

(三)完善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人才培养机制

研究民营经济人士成长规律,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人士培养、考核等工作机制,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畅通有序政治参与渠道,让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在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荣誉上有体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人士为国家多做贡献、为社会多担责任。加强省一级民营企业家学院建设,为民营经济人才队伍壮大打造教育、培训平台,推动将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

(四)健全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协作服务机制

健全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民营经济情况,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定期组织开展与企业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听取民营经济人士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改进现场调研制度,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制度,建立面向企业的政府决策咨询制度,制定涉企法规、规章文件时应听取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企业提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高效服务。建立健全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宣传平台,组织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周”活动,推进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涉企政策落到实处。探索建立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門工作机制,对连续两年评议结果靠后的部门进行通报并约谈主要负责人。

(五)构建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舆论引导机制

大力宣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益慈善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经济代表人物及其先进事迹,扩大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影响力,塑造民营经济人士富而思源、回报社会的正面形象。围绕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群体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统战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国情、省情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的创业精神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在创新创业创造中建功立业[8]。宣传民营经济人士中艰苦创业和创新发展的典型人物,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良好风气,营造亲商、重商、利商的舆论氛围[9]。综合运用政治激励、精神表彰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在创新创业、税收缴纳、解决就业、环境保护、精准扶贫、社会公益等领域有突出成绩的企业,经核定符合政府补贴和优惠条件的给予扶持与税费优惠。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活动,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经济人士,鼓励民营经济人士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聚焦主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企业。

(六)探索民营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维权服务机制

建立统一的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平台和商会服务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培训、维权等服务工作,完善省、市、县三级企业维权投诉集中受理、限时办结和及时反馈工作机制。加强对涉及民营企业债务、股权、产权、工伤、工资和劳动争议等案件审判、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合理运用仲裁法律制度解决民商事纠纷,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严格执行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犯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民营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发布[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3).

[2]李蓉蓉,段萌琦.城镇化进程中中国新市民的身份迷失——身份认同危机的类型学研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3).

[3]曾博文.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信仰塑造探究[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

[4]齐珊.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10).

[5]全哲洙.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12-13.

[6]胡婧琛. 优化营商环境破解“三门”“三山”问题[N].建筑时报, 2019-10-14(02).

[7]赵鸾. 民营企业党建要搞好三个结合[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

[8]易开刚.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机制与对策——基于竞争力的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1).

[9]杨卫敏.习近平“发扬企业家精神”思想探析[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2).

责任编辑:朱   列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