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探索

2021-08-23董绍增

关键词:跨域学习共同体线上线下

董绍增

摘   要:探索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SPOC平台,针对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跨域”融合的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设计模式,并对“跨域”融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探,其目的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也为高校探索技术与教育融合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线上线下;“跨域”融合;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48-02

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产出效率,也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1]。SPOC作为一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回归实体课程,成为课堂的真正掌控者[2]。本文从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对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进行探索,其意义在于设计有效的“跨域”融合教学模式,促进“跨域”融合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为高校探索技术与教育融合、“跨域”融合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跨域”融合教学设计原则

通过“跨域”融合,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构,满足学生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时空和学习变革的迫切需求,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3]。梳理和明确“跨域”融合教学设计原则是实施“跨域”融合教学的首要步骤。“跨域”融合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学生为本”与“教师为要”的两极融合

教师与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可或缺要素,是教育的两极。“跨域”融合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为本”和“教师为要”的两极融合,如图1所示。

坚持“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知识获取、经验成长和探索创新为根本目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长远发展,基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有效学习,获得经验的增加。坚持“教师为要”,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高等教育中的关键少数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持续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特质和需求去实施教育活动,践行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职责。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知识输出源,是整个高等教育过程的发动机,其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主张“教师为要”才能落实“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育人信条[4]。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

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目标、观念和信仰的人们,基于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共享特征,通过采取适应性的学习方式,以共同体的形式形成的文化生态系统[5]。学习共同体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既寻求独立成长又渴望组织归属的融合,是独立与归属的有机统一体[6]。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扮演助学者的角色,向学习共同体提供学术性助学服务[7],并对学习共同体的运转进行有效管理。

(三)交互性设计原则

教学交互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行为,包括人与人交互、人与内容交互和人与环境交互三部分[8]。有效的教学交互能够提升学生在学习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氛围和学习心态等方面的体验获得感[9]。交互性设计是“教”“学”两极融合模式的基本保证。人与人交互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反映,其包含学习共同体内部交互和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人与内容交互是坚持“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体现,其关注知识内容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协调一致性;人与环境交互是学习共同体有效运转的基本保证,其包括人与线上环境的交互和人与线下环境交互两部分。

二、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设计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设计模式,既是教师与学生两个教学要素的融合,又是线上线下两种教学资源的融合(见图2)。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交互性设计三个方面。

(一)碎片化内容

碎片化既体现了课程知识内容的碎片化,也体现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10]。碎片化内容设计需要经过知识内容碎片化、知识结构网络化和碎片内容问题化三个过程。

1.知识内容碎片化。基于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将课程理论知识打碎成若干相对独立的碎片化知识内容。碎片化的内容既要具有相對完整的知识点和内容逻辑,便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特定问题,又要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2.知识结构网络化。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对碎片化的知识内容进行结构搭建,即知识结构网络化处理,是基于SPOC线上线下“跨域”融合的关键过程。知识结构网络化处理既要考虑碎片化知识内容与课程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又要考虑SPOC平台知识内容与线下传统教学知识内容的逻辑延续。

3.碎片内容问题化。要让碎片化的知识内容活起来,就要对碎片化内容进行问题化处理。问题化处理就是增强知识的问题导向,明确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其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问题化处理能够赋予碎片化知识更多的趣味性、层次性和探索性,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自觉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二)问题与目标协同导向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强调的是“能”,而目标导向更关注“会”。“能”和“会”相结合才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保证教学质量。问题导向教学方法侧重教学的趣味性、层次性和探索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而目标导向教学方法侧重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差异性,更关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三)多媒介交互行为

多媒介交互行为是基于SPOC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学习共同体内部交互可以通过SPOC在线讨论区、线下学习小组、课程群等方式进行交互。助学者与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人与内容的交互主要通过对知识内容的问题化处理来实现。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总结学习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人与环境的交互主要是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环境、SPOC操作界面等方式来实现。

三、“跨域”融合教学实施与评价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阶段是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的起始阶段,关系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在明确课程能力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学科体系,梳理课程的知识关系。课程能力目标和课程知识关系共同构成了课程目标。综合考虑课程目标与学生特质条件,通过碎片化、结构化和问题化处理,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

(二)教学实施阶段

教学实施阶段采用两极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以及多媒介教学互动的运用,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与学生的“经验成长、知识获取、探索创新”的“学”相结合。

(三)评价反馈阶段

立足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根本目标,运用多元立体化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SPOC与线下课堂的协调一致性、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效果、教学互动效果、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自觉性、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等体验获得感等评价指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对策,并将对策反馈到下一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从而对“跨域”融合教学持续改进。

四、结语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探索,是依托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整合线上线下两种教学资源,遵循“学生为本”与“教师为要”、学习共同体和交互性等原则,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提出了两极融合教学模式和“跨域”融合教学设计模式,并对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跨域”融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探,旨在为高校探索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秦磊華,胡迪青,谭志虎.MOOC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J].中国大学教学,2019(11).

[2]沈冰蕾,李鹏,李士泽,等.后“MOOC 时代”高校实施    SPOC可持续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设计——以“动物    生物化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2).

[3]吴国强.基于“O2O”价值论法则的学科教学变革探索[J].    教育探索,2016(6).

[4]龚放.唯有确立“教师为要”方能落实“学生为本”——对    我国大学教学理念嬗变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20(1).

[5]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9.

[6]马蕾.“技术热”背景下学习共同体的哲学反思与本真意    蕴[J].重庆高教研究,2020(2).

[7]王诗蓓,闫寒冰.强弱关系视角下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    助学者角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12).

[8]杨九民,李丽,刘晓莉,等.在线开放课程中的交互设计及其    应用现状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11).

[9]张娟.线上线下互动下的远程教育模式构建[J].继续教育    研究,2015(11).

[10]彭兰.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J].      今传媒,2011(10).

猜你喜欢

跨域学习共同体线上线下
跨域异构体系对抗联合仿真试验平台
基于多标签协同学习的跨域行人重识别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