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之教育扶贫工作的若干思考

2021-08-23肖杰

黑河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育扶贫教育公平精准扶贫

肖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作出了新贡献,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是我们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深入探索,扎实践行,积极推广。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扶贫;教育公平

扶贫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壮举,是中国人民为之努力的重要事业,是为全体中国人民谋福祉的伟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后,我深受鼓舞和启发,在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教育扶贫尤为重要,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通俗一点说,就是每个贫困户贫困的原因、程度和转贫的优势各不相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扶贫施策,不能一刀切,要对症下药。精准扶贫具体到扶贫工作的细节,是扶贫工作关键期最有效的方法,直接关系到扶贫工作的胜利。

二、教育扶贫的意义

“扶贫先扶智”是习总书记新时期对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论断之一。让新生代接受优质的教育,掌握发展的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根本解决途径。外在帮扶劳动机会和物资,内在帮扶思想和文化,让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就是要将帮扶转化为内动力,以内带动。这样看来,教育帮扶尤为重要,它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将成为脱贫的重要手段。

1.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

贫困人员文化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低,需要通过教育才能提高其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从而真正改变他们的思想,解决根本问题。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教育扶贫,就会使扶贫总也扶不正,反复致贫,治标不治本。

2.教育扶贫是一切扶贫工作的基础保障

只在资金和就业机会上是不能彻底帮助贫困人员脱贫,只有教育扶贫才能将“输血式”帮扶变成“换血式”帮扶,我给你知识,你能将知识用来创造,从而改变命运。尽管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教育扶贫却能达到同样的目标,是一切扶贫工作的基础,精准施策就是要精准到头脑。

3.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

扶貧开发的重点是教育扶贫,教育扶贫取得成果,才能使现状发生质的转变。扶贫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扶贫,我们要培养综合素质强、知识储备丰厚、有雄心、有担当的青年一代,这样才能改变贫困地区的现状,也是一种长效机制。

4.教育扶贫是提升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内动力

教育扶贫就是要改变贫困的源头诱因,通过完善施策方法,抓准、抓稳贫困人口所需,改变方式方法,让贫困人口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积极用知识武装头脑,提升综合能力,改善生活水平,加快我国脱贫攻坚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三、教育扶贫工作的实施

教育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脱贫攻坚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更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教育扶贫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战役胜利的成果,关于它的具体实施我有如下思考:

1.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组织保证

习总书记强调:“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要探索各类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贫困村同城镇居委会、贫困村同企业、贫困村同社会组织结对等多种共建模式,为扶贫带去新资源、输入新血液。

教育扶贫首先要加强党的建设,组建一支能力过硬,起表率、勇创新的队伍,用最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加强组织建设,做好核心工作,带好方向领好头。同时,明确领导责任,坚决摒弃不作为、不担当,假作为、假担当。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要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2.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

要想提高教育扶贫实效,就必须先明确脱贫方向,而精准扶贫就是将准确定位、准确施策摆在眼前,少走弯路。习总书记强调: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教育扶贫的精准方向就是扶智,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培训手段,使之提升文化水平,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彻底脱贫。教育扶贫必须要了解贫困人口所需所能,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以扶智为方向,以多种技能手段为桥梁,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内动力。这样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高脱贫实效,避免假脱贫和反复致贫的现象。

3.加强教育扶贫模式研究

教育扶贫可以加快脱贫攻坚战进程,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教育扶贫更适合实证研究,以发现的问题和表露的现象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总结。对于区域扶贫有很好的借鉴价值,可以辐射社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广重要的成果,同类型的领域可以借鉴,不同情况下可以进行丰富和调整,让扶贫模式更完善更先进,让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受益。

4.教育扶贫的具体措施

(1)全力推行教育均衡策略。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同等的教育,是无论富裕家庭的孩子还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教育均衡化的全力推进,就是缩小教育差距,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完善学校基本硬件设施,铸就高质量师资队伍,健全教育均衡发展制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提升学校自我发展意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自我发展)。学校的自我发展很重要,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解“等、靠、要”思想、“满、难、怕、旧”思想和“坐等帮扶”思想,激活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增强发展信心,开辟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接受帮扶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自己的脱贫方法。学校的脱贫就是摆脱薄弱校的过程,除硬件设施外,要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还要注重教师的自我发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能力,这样积极完善,才能在教育扶贫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四、教育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贫困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贫困,更涉及文化贫困、贫困等問题,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如何发挥教育扶贫的效能,使之有效解决社会问题,不能“一刀切”“整齐划一”,要有“个性化”,教育扶贫研究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延伸:

1.加强理论研究

贫困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它是基于很多因素和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从教育层面来说,教育的差距的确客观存在,教育扶贫又很重要,涉及的方面比较宽泛,必须要加强理论研究,以确保其精准有效。

2.注重扶贫对象的微观观察

扶贫工作具有宏观指导作用,针对扶贫对象的不同情况,方式方法也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开发式扶贫。开发式扶贫是指扶贫主体通过投入一定的扶贫要素(资源)扶持贫困地区和农户生产自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扶贫行为方式,也称“造血式”扶贫。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微观观察,才能做到精准施策。

3.教育扶贫政策必须符合贫困对象的实际需求

教育扶贫作为一项以政府为主体的扶贫行为,绝不能为了追求脱贫效果,盲目实施,不考虑实用性,不关注贫困对象的实际需求。一定要精准掌握贫困对象实际所需,有的放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要考虑受教育帮扶人员的就业问题,不能只帮一,不帮二,这是一个连续性帮扶,不能割裂。

4.教育扶贫必须转变观念

时代在发展进步,扶贫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教育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新的要求。首先,明确帮扶的意义,才能在思想上改变观念,扎实践行。其次,明确帮扶的目的,教育帮扶是要进行扶智,彻底改变贫困,不是一时。再次,转变帮扶方式,多元化、多角度,关注贫困对象需求,针对个体不同精准施策。

总之,教育扶贫是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引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脱贫攻坚战的绝对胜利!

参考文献:

[1]沈红.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0,(02).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教育扶贫教育公平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