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护理中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

2021-08-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优质住院有效率

于 丹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辽宁 大连 116000)

小儿肺炎是儿科诊疗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春季和冬季。该病发病突然,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发热、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发展严重时可诱发心力衰竭、心肌炎和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对患儿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威胁生命安全[1]。可见及时进行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十分重要。但是肺炎患儿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较差,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以此需要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以便顺利完成治疗。有资料显示,优质护理能根据患儿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更舒适有效的护理服务,稳定病情[2]。基于此,本文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诊疗的65例肺炎患儿,以双盲法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质护理组。纳入标准:经肺部平片检查发现存在片状阴影,且患儿表现出明显的咳嗽、发热、气促和呼吸困难等问题,符合肺炎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肺炎;年龄在4个月~10岁;患儿家属对此次试验知情且已签署意愿书。排除标准:持续性高烧;因气管异物、哮喘等因素诱发喘息;先天性脏器功能缺陷。常规组32例,其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在4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6.21±3.22)岁,平均病程为(6.54±1.85)d。优质护理组33例,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在8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6.87±3.44)岁,平均病程为(6.54±1.85)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保持均衡性(P>0.05),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告知家属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让家属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患儿科学合理的饮食,并告知家属正确的用药方式,护理期间应该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尤其是体质弱、年龄小的患儿。

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具体包括:①对症护理。住院初期,安排一对一的护士时刻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将其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记录下来,针对护理患儿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以及躁动等症状采取有效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纠正并预防缺氧症,避免引发二氧化碳潴留;护理人员需积极鼓励患儿咳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无法排出时,可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或者叩击背部的方式予以辅助;针对病情严重的患儿需禁止其剧烈运动,建议卧床静养;患儿出现发热症状时,护理人员应该予以物理降温,可嘱咐家长监督用药[3-6]。②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面对医院陌生环境以及打针的疼痛感会产生恐惧和紧张感,另外,患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及主诉能力较弱,通过以哭闹和抵触等行为表示情绪,治疗依从性较差,对输液和用药等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治疗效果。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安抚患儿。面对4岁以下的患儿,护士可以通过简单的肢体动作来稳定患儿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或者通过讲述有趣的小故事,简单游戏互动来分散其注意力,此时也需要向患儿家属解释疾病基础知识、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避免出现因家属原因而导致的医疗事故[7]。③饮食护理。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饮食爱好指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饮食以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为主;面对无法正常饮食的患儿可通过鼻饲或者静脉输液。④环境护理。控制好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创造温馨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对物品、地面定期消毒,防止出现二次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各项时间指标。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对比。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肺气肿、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以及呼吸衰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③护理有效率[8]。患儿临床症状消失,X线检查发现肺部阴影消失表示痊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检查发现肺部阴影吸收明显表示有效;与入院时相比,患儿临床症状并未发生改善甚至更加严重,则表示无效。护理有效率=1-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65例肺炎患儿数据资料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有效率等计数资料[n(%)];t检验各项时间指标等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时间指标对比 优质护理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时间指标对比(d,)

表1 两组患儿各项时间指标对比(d,)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优质护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2.3 护理有效率对比 常规组32例患儿中,痊愈有18例,护理显效有6例,护理无效有8例,护理有效率为75.00%(24/32)。优质护理组33例患儿中,痊愈有23例,护理显效有9例,护理无效有1例,护理有效率为96.97%(32/33)。可见,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t=6.573,P=0.010)。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常见于婴幼儿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严重时可造成婴幼儿死亡。肺炎是指病原体感染或者吸入羊水以及过敏反应造成的肺部炎症,多发于3岁以下的儿童,且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春季和冬季的发病率最高[9]。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为主,会对患儿的心、脑、肾等脏器功能造成损伤。在患病期间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合理用药。临床治疗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患儿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住院期间需要在治疗的同时予以适当的护理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对预后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10]。优质护理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护理模式,其主要以患者利益为主,结合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开展护理工作,具有针对性,更符合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11]。

优质护理主要从对症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环境护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护理措施,该护理模式更加全面,效果更明显。为了解决患儿的情绪问题,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心理特征通过讲故事或者游戏互动或者讲笑话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能有效缓解患儿的抵抗、哭闹情况,同时减轻其疼痛感,此时才能顺利开展输液和用药等治疗工作[12]。为了稳定家长情绪,护理人员也需要向其解释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案,并提前告知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让家长做好心理准备,以免事发时引发医患纠纷。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憋喘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6.06%)明显低于常规组患儿(28.13%),且优质护理组护理有效率96.97%(32/33)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75.00%(24/3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能具有较大的优势,不仅能缩短各项症状的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护理期间患儿不易出现肺气肿、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以及呼吸衰竭等不良反应,安全性和护理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优质住院有效率
妈妈住院了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