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2021-08-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9期
关键词:胸膜炎介素结核性

曲 珍

(鞍山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作为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结核性胸膜炎主要是由于患者在高敏状态下,导致胸膜对异性代谢产物出现了炎性反应,从而导致结核及胸膜炎的产生[1-2]。患者在患有结核性胸膜炎后,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喘、发热等,这时需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治疗,避免患者病情严重进而危及生命。临床中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主要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患者在病情早期可以采取皮质激素、抽液、抗结核为主,但是在治疗后若没有辅以高质量护理则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因此需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护理中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选择69例,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5例。本次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协议书。选择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配合度较高、患者存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喘、发热的患者。排除具有精神障碍、存在恶性肿瘤、脏器功能缺陷的患者。对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4~56岁,平均年龄(45.03±3.7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3~55岁,平均年龄(44.06±3.7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并观察记录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为患者制订适合的饮食方案,叮嘱患者谨遵医嘱进行用药。

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患者治疗过程。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则需及时进行引导,避免患者存在负性情绪而影响治疗效果。保证病房清洁,充分满足患者需求。结核性胸膜炎具有传染性,因此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不可随地吐痰,应注意在打喷嚏的时候捂住口鼻,在患者用餐后对患者餐具进行消毒。为了更好的提升患者饮食质量,护理人员可以增加患者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一些患者会存在呼吸困难、咳喘,因此这时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患者将胸腔积液排出,若无法排出可以通过穿刺抽液进行缓解,更好的对患者呼吸状况进行改善,病避免细菌及炎症渗出。在穿刺抽液前应告知患者抽液过程,穿刺后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在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胸膜反应,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出汗等症状需停止操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会存在盗汗的症状,这时为了降低患者体温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监督患者饮水,避免患者脱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结核性胸膜炎病情,告知患者应提升自身免疫力,并在出院后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焦虑、抑郁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炎性因子主要分为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降低,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提升表示患者炎性反应改善良好。采取SAS、SDS自评量表分析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负面情绪越严重,反之则越优。使用SF-36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分为角色、认知、社会、躯体等领域,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存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各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种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表示P<0.05,与对照组对比,b表示P<0.05。

2.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表示P<0.05,与对照组对比,b表示P<0.05。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患者体内所产生,大部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都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而发病。由于结核性胸膜炎属于急性病,因此大部分患者在出现结核性胸膜炎后会产生全身中毒的情况,还会存在呼吸困难、咳喘、发热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随着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病情发展,还会使患者胸腔积液逐渐增加,积液多时会对心肺产生压迫,进而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危及生命。目前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抗结核、抽取积液,药物治疗等[4-5]。

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可采取护理辅助。常规护理方式虽然获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不够全面,无法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这时,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则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能够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提升患者治愈信心[6-7],避免患者由于消极心态而降低治疗意愿。人性化护理主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需要及患者心理状况,保证患者心态平稳,这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及康复有着积极影响[8]。护理人员对患者情绪关怀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避免后续出现不良反应,重视护理细节,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性格和情况进行护理服务[9-10]。在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下治愈康复案例,提升患者康复信心,宽慰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和爱护。患者在接受护理后,患者炎性反应出现明显改善,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力较差,自我修复能力不强,因此抵抗力较低,容易受到结核分枝杆菌侵害。在患者受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局部免疫应答反应得到了增强,而这时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健康人群Th1、Th2处于正常水平下,可以互相调节,但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Th1、Th2则处于失衡状态,其中Th1尤为突出,促使Th1免疫应答增强,Th2细胞因子水平降低。IL-2能够对T淋巴细胞进行诱导,激活巨噬细胞,将IFN-γ释放出来,进而加速IFN-γ分泌提升细胞分化速度。这也可以看出,IL-2及IFN-γ的检测水平可以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应答程度充分展示出来。正确的护理方式能够对患者治疗过程起到优化作用,加速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炎性反应,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胸膜炎介素结核性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和解化络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87例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5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