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效果

2021-08-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内出血椎管溶栓

杨 柳

(盘锦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辽宁 盘锦 124000)

急性心机梗死会使患者发生休克、严重心率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等情况。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可以采取溶栓治疗,能够尽可能保护患者坏死心机,缩小梗死面积,进而避免左心室重塑[1-2]。患者在出现急性心机梗死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轻度出血、黏膜出血、皮肤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等[3-4]。大部分急性心机梗死患者椎管内出血较少,椎管内出血属于神经外科急症范畴[5-6]。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选择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协议书、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患者。排除具有精神障碍、配合度较差、对溶栓治疗存在不适感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8~87岁,平均年龄(67.53±6.57)岁,其中前壁梗死患者8例,广泛前壁梗死9例,下壁梗死10例,前间壁梗死9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7.03±7.02)岁,其中前壁梗死患者11例,广泛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11例,前间壁梗死6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实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告知医师,做好应急预案,观察患者病情,准确评估。

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心血管意外,如心脏破裂、心功能不全等症状。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护理人员需全天候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后应对其提供针对性护理。椎管内出血这类并发症较为少见,椎管内出血后会影响患者感觉神经,甚至导致瘫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期无法手术治疗,只能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意识,评估患者各项功能。若患者出现突发性疼痛,则应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对其采取药物控制。一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会因为病情因素影响患者心理状态,这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了解治疗方式及后续康复方式,提升患者配合度,排解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为后续治疗提供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SAS、SDS及生活质量评分。采取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分数>90分表示对护理满意,分数在70~89表示对护理基本满意,分数<69表示对护理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度。按照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患者不良情绪越严重。采取S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从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与精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与精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存在胸骨后区疼痛、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7-8]。患者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椎管出血较为严重,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导致患者瘫痪,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9]。对于椎管出血患者需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从而加速患者恢复及预后。系统性护理干预需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评估,从而制订适合的护理方案[10-11]。与常规护理相比,系统性护理更加全面与科学,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不适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7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活力与精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出现,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内出血椎管溶栓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扭伤后赶紧这样处理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