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空心病”,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2021-08-20黎君

大学教育 2021年8期

黎君 

[摘 要]“空心病”是这几年针对大学生的生存现状提出来的词语。大学生“空心病”现象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迷失,对自己认识不清晰、不准确,不能正确对待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而导致自卑、自负、自我意识消极、缺乏存在感、与社会作对等心理问题出现,甚至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该文通过分析“空心病”的成因,提出应对“空心病”、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策略,以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关键词]“空心病”;高校人才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8-0103-03

国家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发现、疏导和干预,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据某大学调查统计,大学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人生意义,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甚至有学生选择放弃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每年都有大学生抑郁、轻生等一些不好的消息传来,这些“空心病”现象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难题。

一、大学生“空心病”的表现

(一)人际关系不好,学习没有目标,得过且过

小A是某大学一年级的女生,家在农村,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只有春节回家。小A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们大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小A从中学开始就住校,与父母的联系就是要生活费,父母关心的是她的学习成绩,只要她能考上大学就行。虽有哥哥姐姐,但是他们很少见面,只是偶尔有微信联系。她性格独来独往,没有什么朋友。进入大学后,她发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各有各的性格,有的人很不好相处,因此跟宿舍的同学交流少。她自己认为,考上大学了就应该放松一下,学习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当第一学期成绩公布的时候,她有些课程成绩仅仅跨过及格线,甚至有两门课程“挂科”。人际关系不好,学习成绩不好,小A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她觉得大学的学习没有意思,想退学,并向辅导员提出了退学的申请,但对于退学后做什么,她自己也茫然。

(二)认为恋爱失败就是人生失败

小B是大三的男生,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交往了两年的女朋友与自己的关系有点微妙。女朋友对约会不热心了,微信聊天也是敷衍了事。经过仔细观察和了解,发现女朋友与另一个男生走得很近,经常约会,还接受男生的礼物。小B很气愤,找到女朋友询问,女朋友鄙视他,认为他不如新男友优秀,学习成绩不太好,约会时不如新男友大方。女朋友直接提出分手,小B很生气。小B回想与女朋友交往两年来花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别的同学也知道他们的恋爱故事,现在分手就是“人财两空”,实在是接受不了,扬言要与那个男生挑战,如果不能挽回爱情就先杀人再自杀。小A歇斯底里的表现,吓坏了不少同学和教师,学校启动了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三)不能融入社会,遇到问题就退缩

小C,某财经大学会计专业大四学生,实习期间到了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因为与实习单位的人闹矛盾而中断了实习后另找单位。可是,到了新的实习单位,他仍是为人际关系问题而苦恼。他觉得自己不能融入实习单位的团队,对自己的工作环境非常不满意,不知道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为此感到前途无望。父母主动与他沟通,建议他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他自己觉得没有必要。

上述三个案例说明了部分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所以行为偏颇。这些自卑自弃、自我否定、缺乏自制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部分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

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知、体验和觉察,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主要是没有积极的自我意识以及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全面,自卑自弃

有的大学生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和能力,不知道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如何,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更不考虑以后的生活和发展,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大学生活过一天算一天,甚至觉得很无聊。部分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忽略了自己的缺点;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又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忽略了自己的优点。有的大学生对事情的归因存在偏差,认为自己的学习好,是因为自己积极努力和能力较强。如果遇到了困难挫折,就认为都是自己的问题,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有时表现为两个极端即或者过高估计自己或者过低评价自己。学生自我评价形成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影响。有个大学生说:“在我父母的眼里,只有我的姐姐,没有我。姐姐学习成绩很优秀,考上了名牌大学,经常得到父母的赞誉。我就读的是一般的大学,经常受到父母的贬斥。姐姐是父母的骄傲,而我是父母的耻辱。”家庭教育的不恰当,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给其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贫乏,缺乏愉悦感

有的大学生,在中小学期间,父母只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和谐的亲情交流;在学校里,教师只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跟同学也没有更多的交流。因此他们的情绪情感和体验不丰富,更谈不上有多少成功体验。到大学后同学之间的关系淡薄,没有什么交流,时常为一些小事跟同学闹矛盾,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恋爱问题上,没有处理好关系,“闪恋”“闪分”是常见的事,有的学生还因为失恋引发自杀和他杀的极端事件。因为学习不好,活动能力不强,常常体验不到成功,没有快乐和喜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恰当地评价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抱负水平过高,取得的成绩不能达到预设目标,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就自卑就沮丧。

(三)大学生自我监控不力,常常“出轨”

在大学里,学校有管理规章制度,有“学生手册”,但都是纸上谈兵,大多数学生明确地说,他们根本没有认真看过,更谈不上遵守。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校提倡的是自我管理,教师不再像中小学那样严格管理其日常生活。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就已经完成任务了,以后不用再努力了。有的大学生,因为教师不点名就常常缺课,因为有的课程不感兴趣就上课不专心、不完成作业,往往到考试前或者考证前才会强迫自己看书学习。有的学生因为“挂科”被延期毕业,甚至因为“挂科”太多被退学。有的大学生,个人的行为往往受他人和外界环境所左右,自控力缺乏。这些大学生没有认真学习和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把社会道德准则内化为个人的品德,更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旦离开了外界的监督,就不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这种自我监控不力,使其大学生活不在正确的“轨道”上,常常“出轨”,导致其学业不能按时完成。

三、培养大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策略

积极的自我意识就是正确的自我认知、愉悦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积极的自我意识具有目的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调节、监督、校正的作用,对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也可以将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提高和教师的指导引领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就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愉悦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是个体对主体自身状况及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評价。

1.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知自我。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全面地认知自己,明白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缺点,为什么有这样的优缺点。对自己的评价要合适,不能过高评估自己,也不能过于贬低自己。大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就不能产生愉悦的自我体验。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觉察,对自己了解、反省、思考,觉察自己在情绪、行为、想法、人际关系及个人特质等方面的状况、变化及发生的原因。“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自我觉察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有的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常常思想开小差,所以学习成绩不好,甚至“挂科”。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好,常常是因为没有掌握交往的方法,缺乏交往的能力。大学生要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学习、不断感受、不断提高。

2.高校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在大学活动中的位置、作用、能力,引导大学生学会觉察在他人的面前如何认知自己。比如可在心理健康教育“我是谁”的活动中,全面反思自己的形象(父母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学会在他人的陈述中寻找共同的品质特别是正面的品质。高校教师要指导大学生做恰当的自我分析。自我分析是一个人为更进一步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而列出的相关逻辑上的分析与对比。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员和专职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利用这个契机,在活动中关注有行为偏颇的学生,并给予积极的指导。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大学生反思在活动中的表现,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下次活动应该如何改进。大学生如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自我分析,就能不断地自我完善。教师要指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需要自省能力,自省能力是大学生形成自我概念的基础,自省是自我评价的前提。大学里,除了正常的课程学习外,还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教师要在课程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大学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不要“一边倒”。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的大小,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让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学会“扬长避短”、 学会理性作为”,让学习活动更有效果,增强自信心。

(二)加强大学生愉悦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体验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和自卑感等。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

1.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参加自我体验训练。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如自尊感、自信感和自豪感,不自卑,不自傲,不自满。有恰当自我体验的大学生,做错事会感到内疚,做了坏事会感到羞耻。没有恰当自我体验的大学生,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快乐为中心,无视别人的感受,好像别人的感受与他无关。大学生要学会悦纳自我,这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悦纳自我是全面地、实事求是地接纳自己,既不回避缺点,又不因有缺点而自暴自弃。大学生对自己都会有一定的期望,希望自己能顺利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学以致用。但是,大学生如果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就不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会逐渐丧失自信,放弃追求。有的大学生期望值过高,找工作需要舒适的环境、较高的薪酬、轻松的岗位。但是,社会现实很难满足其所有的要求,当社会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就沮丧、颓废、失望。有的学生找了几次工作,一遭到挫折就放弃。某高校的一名毕业生,多次求职受挫后跳楼自杀,她自杀的当天,恰好就是她应聘的某个用人单位给她发出录用通知的时间。

2.教师要指导大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里提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如果需要得到满足,人往往会产生愉悦的情感。大学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在大学校园里基本能得到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在班级团队里能得到体现。教师要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当他们有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归属感和进步的喜悦。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自我欣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尊需要。自尊是指人们希望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声誉、获得良好的评价等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自我体验。教师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并在他们做出一定成绩的时候让他们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得自尊。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抱负水平,恰当地评价自己,这样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体验,保持正常的情绪状态。

(三)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觉而有目的的监督和控制。自我监控主要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1.大学生要学会自我监控。大学生是成年人了,应该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大学生要善于自我检查。遇到问题时可以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以保证活动的预定目标与计划得以逐步实现。行动之前先要明确目标,并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合理的行动计划。在行动的推进进程中,要不断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如果发现行动偏离了计划,就要及时调整行动,有效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实行监督,有人把它比作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大学生要自觉地认真领会社会道德准则、规范的实质,并将其内化为个人的品德,确立个人内在的行为准则,以此来监督控制自己的行为。

2.教师要指导大学生培养自我监控能力。要指导大学生活动前确立目标,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遇到困难要学会分析,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才能使其达到预定目标。高等教育有国家的课程标准,每个专业都有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大学生是有法定约束力的。因此,大学生要完成学业,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定要明确目标,调节行为,克服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控制自己的贪念。有的大学生之所以会在“网贷”“电信诈骗”中上当受骗,往往就是因受到心中的贪念和欲望驱使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有的大学生当债台高筑时被追债,当压力太大时就选择“自我了断”。轻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对父母和社会的不负责任。大学生要学习道德法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当遇到诱惑时,在内心“道德法庭”的监督之下,就会产生诱惑控制,还会主动制止不正确的、违法乱纪的行为。当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当自己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学会求助。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表示感谢感恩。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可以自觉产生助人的行为。

总之,应对大学生的“空心病”,就要培养其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一方面需要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提高,另一方面需要高校教师的悉心引导,因材施教。大学生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行动就具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就有方向,就有力量。大学生意识到自我的价值、自我的理想,就会认识自己、设计自己、安排自己、控制自己,让自己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步伐一致。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能有所擔当,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国家的未来在于青年,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空心病”,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责任。

[ 参 考 文 献 ]

[1] 姚本先,王道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9.

[2] 曾巧莲,邬华,刘家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