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1-08-16龙良琴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病患慢性病护理人员

朱 迪 龙良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230001)

老年慢性疾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由于其治疗周期和恢复时间长,所以较难医治。常见的慢性疾病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患者还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负面情绪,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为了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本院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接收的40例老年干部慢性病病患为分析对象,按盲抽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2:8;年龄73~89岁,平均(76.76±1.76)岁;高血压7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5例,其余疾病2例;研究组男女比例9:11,年龄73~88岁,平均(75.85±1.56)岁;高血压6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6例,其它疾病2例。两组对象临床资料对比均衡性良好(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环境护理等常规干预措施。

1.2.2 研究组 给予心理护理(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针对病患实际情况,讲解疾病病机病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病房走廊内张贴疾病宣传海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心理疏导:老年患者由于行动不便,无法与社会接轨,缺少倾诉对象,内心会产生孤独感、寂寞感、被遗弃感等,从而导致不良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加强与病患间的交流,鼓励患者将内心的顾虑、不良情绪发泄处理,并告知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案。护理人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语气要温柔、态度要热情,充分赢取患者的信任,最大能力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病房内可播放轻缓的轻音乐,以稳定患者的情绪。(3)鼓励患者参与活动:医院内可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例如:象棋、围棋、广场舞等老年人感兴趣的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将焦急的情绪转移掉,消除不良情绪。(4)家庭、社会支持:医院允许家属、社会人士定期探视,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和关怀,大力发展人文教育,护理人员要做到人文护理,为患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1.3 观察指标 予以焦虑评分表(SAS)及抑郁评分表(SDS)进行抑郁焦虑情况的评定。SAS标准:重度>70分;中度60~69分;轻度50~59分;无焦虑<50分。SDS标准:重度>73分;中度63~72分;轻度53~62分;无抑郁<53分。

应用HEIQ评分(幸福进取评分表)评定心理品质,包含人际关系、目标管理、自我肯定及幸福感,分值1~5分,分值与心理品质佳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处理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情况 研究组SDS、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情况(±s)

表1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情况(±s)

?

2.2 两组HEIQ评分情况 研究组干预后2周、4周、8周的HEIQ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呈递增趋势。见表2

表2 两组HEIQ评分情况(±s)

表2 两组HEIQ评分情况(±s)

?

3 讨论

老年干部在退休后,社交圈慢慢缩小,易产生失落感,加之患有老年疾病,多数患者心理状态极差[2]。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其机体的防御机制以及抗病能力。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有效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3]。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资料的掌握结合其具体病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病患不良情绪,临床价值突出。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病患慢性病护理人员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