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舒曼双簧管作品《浪漫曲》第二乐章

2021-08-15

黄河之声 2021年13期
关键词:舒曼乐句浪漫主义

赵 菲

一、作品背景

《浪漫曲》创作于1839年,发表于1840年,那一年可以说是舒曼情感道路上最为坎坷的一年,但正是这一年的坎坷经历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与素材。作品《浪漫曲》是其以浪漫主义为基调,以文学素养为砖石,以作曲家本人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出的惊艳之作。舒曼早年间与克拉拉相恋,但这段情感并未受到克拉拉的父亲维克的认可,在此期间,舒曼与克拉拉饱受煎熬。为了捍卫爱情,舒曼便创作了《浪漫曲》作为情诗同时也作为爱情宣言赠与克拉拉,第二乐章正对应其热恋时期。克拉拉在收到后也喜爱万分,更是将《浪漫曲》的第二乐章比作爱情的二重奏。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一)舒曼的生平简介

罗 伯 特·舒 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他是浪漫主义音乐家,也是一名资深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他的创作领域主要集中在钢琴领域和艺术歌曲领域。代表作品有《桃金娘》、《诗人之恋》、《童年情景》、《蝴蝶》、《大卫同盟曲集》等等。作为音乐评论家,他创建了《新音乐杂志》和“大卫同盟”组织,阐述自己的音乐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创作风格

舒曼是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本人具有着某些浪漫主义的特质,他善于幻想、亲近自然、时常内省,在精神上就与浪漫主义无比契合。他的作品风格就像春风一样浪漫、自由、灵动。他的作品洋溢着似火的热情,大都有着充满激情的旋律、具有表现力的节奏和优美的和声。他的音乐一旦响起,便让人脑海中充斥着一幅幅或浪漫、或诡谲、或忧伤的画面。音美如画,平缓的曲调仿若涓涓细流滋润人心,令人闻之陶醉。

钢琴伴奏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钢琴并不单单是为了某件乐器而伴奏,而是与独奏乐器有着同等的地位。他某些作品的钢琴声部旋律性极强,甚至可以摆脱其他乐器而独立欣赏。他的音乐都是他纯真性格和强烈主观意识的反应。对于舒曼来说,音乐所营造的氛围、意境比起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更加重要。当他的作品响起时,便使人忘却一切,沉浸于他创造的意境中。

三、作品分析及音乐处理

(一)作品分析

《浪漫曲》第二乐章,是舒曼为小提琴、双簧管、单簧管和钢琴写就的作品。是舒曼的作品中极少数写给独奏乐器的作品之一。它空灵曼妙又婉转醉人,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双簧管的音色为曲子平添一份质朴和悲怆,又更容易表达作曲家的细腻情感。双簧管和钢琴就像一部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互相配合,互相成全,给人以“珠联璧合”之感。这首具有鲜明双簧管色彩的作品,时而结构紧凑,时而婉转平缓,与钢琴旋律之间进行着精彩绝伦的音乐对话,是艺术界的传世瑰宝。

第二乐章旋律完全接近浪漫主义的作曲风格,克拉拉曾将第二乐章称作“爱情的二重奏”,可见,她本人是极其喜爱本乐章的,笔者也认为这是《浪漫曲》整部作品中艺术性最强的一个乐章。舒曼在本曲中的情景描绘生动,人物形象塑造鲜活,仿佛让人看见了他在与克拉拉经过坎坷后终于结为伴侣,生活中夫妻携手共同跨越艰难险阻的画面。美妙绝伦的旋律,每个音符都散发出两人对彼此间深深的爱意,记录着二人感情的点点滴滴。

第二乐章以A大调为基础调,大调给人以宽广、明亮、愉悦之感,是作曲家在向听众传达他的恋爱中的甜蜜与喜悦。节奏上,作者选用了4/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一拍中有两个强拍,相较于铿锵有力的2/4拍更为柔和,相较于优雅的3/4拍则更具动力感,使曲子不拖沓,更易推动情节和情绪的发展,让人不得不慨叹作曲家的巧妙心思。

舒曼在曲谱上方标记德语Einfach,innig,意为简单、真挚的,同时标记Scmplice,Affettuoso,意为单纯、朴素、深情的,为整个乐章定下了情感基调。速度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104拍。曲子为弱起,即从弱拍或者从次强拍进入乐曲,乐曲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结都为不完整小结,两个小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小结。笔者认为,第一小节的弱起是作曲家在营造一种开始诉说的感觉,从次强拍而非弱拍进入则是为了表现自己对情感的珍视,最后一小节不完整是意在给人未完之感,为下一段的开始做铺垫。另外搭配上双簧管的悠远音色,给听众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使整首曲子在聆听的过程中都给人一种和着乐声翩翩起舞的感觉。

《浪漫曲》第二乐章为复三部曲式,共79小节,分为首部、中部、再现部和尾声。首部(1-26)为单三部曲式,共26小节,基础调为A大调。中部(27-42)为单二部曲式,共16小节,基础调为#f小调。再现部(43-68)为单三部曲式,共26小节,基础调为A大调。尾声(69-79)共11小节,调式调性由第二乐章的基础调A大调向第三乐章的基础调转a小调转换。具体曲式结构图如下:

(二)音乐处理

1、首部

乐曲的首部(1-26)为单三部曲式。A段(1-8)由4+4的两个平行乐句构成,开始的便将本乐章的主题乐句a(1-4)呈现出来,此时调性为基础调A大调,后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对主题a进行延伸,经过c小调转到E大调接a1(5-8),开放性终止,音乐流畅而连贯,优美的旋律一下抓住听众的内心。再转调进入B段(9-16),接入4+4的平行的陈述性乐句b(9-12)和b1(13-16),乐句b句调式经过b小调转到G大调,乐句b1又转到e小调,调性转换频繁,营造飘渺的意境,采用开放性终止式结束B段。再现A段(17-26)为4+6的不对称结构,调式转回基础调A大调。先将a和a1进行变化再现,组成a2(17-20)和a3(21-24),最后加入两小节的扩充(25-26),完满终止,结束首部。

在首部中,作者运用了同头变尾、音程模进等写作手法,主题旋律先后出现了四次,使主题旋律深入人心,让观众沉醉于作曲家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在情绪情感上,第二乐章对应热恋时期。首部让人感觉到柔情蜜意,仿若一对刚进入热恋期的恋人在耳鬓厮磨。双簧管和钢琴轻声细语,整个部分处处透露着蜜汁般的温馨,我们可以听出作者对于音乐的钟情以及对于爱人的真诚和衷心。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连奏,连奏是双簧管主要的演奏技巧,可以使作品更加优美,更表现作曲家的情绪。大的、小的连音线使曲子更自由,不同于古典时期的规整感,乐句更具拉扯感,更具由浪漫主义时期特有的“散文”之美。这也要求演奏者气息连贯,音质轻松柔和。在平时的练习中要认真观察到每一组连奏,严格按照谱面要求演奏乐曲。

在首部结尾处第一次出现了倚音,倚音是乐曲的常用装饰音,分为前倚音和后倚音。本曲中,倚音出现了五次,均为前倚音,装饰音一般不占用其他乐音的时值,因此倚音一般都要快速的演奏。在演奏本曲的倚音时,不能只注重速度,在演奏时要从容。

作品中有许多的大跳,因此对演奏者的气息控制能力的要求极高,在音的转换时要注意声音的协调,保持声音的圆润,并兼顾乐句的线条感,使旋律线条清晰、流畅,尽量表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幽幽之声。在平时练习时就应多加注意,通过长音转换来感受气息位置的变化,在演奏中遇到大跳时才能自然、流畅。

2、三声中部

乐曲中部(27-42)为“三声中部”,即呈示型中部。整个中部曲式结构完整独立,是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调性稳定,段落界限鲜明,调性为#f小调。C段(27-34)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采用5+3的不对称结构,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c(27-31),是典型的并置中段,接着再现新的主题旋律,构成c1(32-34),使新主题与首段的主题材料形成鲜明对比,形成两个对比的音乐形象,开放性终止让听众期待故事的发展。D段(35-42)由4+4的两个平行乐句构成,调性经过b小调转入#f小调,c2(39-42)为中部主题材料c的变化再现,在d(35-38)后接入c2,标记反复记号,重复两次,使用收拢性终止式,结束中部。

中部曲谱标记Etwas lebhafter,意为活泼活跃的、热烈清晰的,同时标记Poco vivo,意为稍快的,活泼的。表示中段情绪为稍活泼的,同时速度要比第一段稍快。在首部时,音符大多处于中音区,线条充满活力、流动性强,给人平稳舒缓的感觉。在中部,调性转到#f小调,曲风突然变得忐忑。开始时以低音音阶式上行推动乐曲,主题旋律在几次模仿后,音区从低音区逐渐行进至高音区,双簧管和钢琴的交替演奏使旋律线条激昂、清晰,犹如恋人间发生了争吵,双方都紧张不安。

乐曲中部出现了许多例如p、fp的强弱记号,给人以轻轻诉说之感,演奏者要注意对气息强弱的把控。作者还多次利用突强和突弱来增加音乐的紧张度,表现出这对恋人正面对着严酷的考验,演奏时,要求演奏者能够控制气息的流速,凸显出强弱的变化。

中部存在两次速度变化,一次在开头,一次在结尾,衔接首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演奏速度不同。乐曲的首部速度约为每分钟104拍。乐曲的中部速度到稍快一些,表达出主人公二人矛盾冲突的情节,在中部结尾处要减慢,表达二人间矛盾渐渐平息。进入再现段又要回到原速。这要求演奏者能够游刃有余的把控速度,精准原速,与速度变化后形成对比。

3、再现部

乐曲再现部(43-68)为单三部曲式。转回基础调A大调,完全再现了首部的旋律,对于再现部的结构,在这里不再赘述。在乐曲中部结尾处标记ritard,意为渐慢,并标记a tempo,意为回原速度。乐曲时而高亢时而平缓,整曲速度富于变化。作者通过完全再现了首部的主题旋律,表现二人回忆往昔甜蜜,和好如初,相伴一生。

4、尾声

尾声(69-79)11个小节,再现首部的旋律后接两句类似平和诉说的乐句,再到达乐曲音高的最高点。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是本曲情绪的最高点,此时舒曼与克拉拉正是经历过了无数的磨练,即将修成正果之时,为下个乐章描写二人婚后的生活做了铺垫。最终乐曲的结束句强弱由f变化到fp再转向p,最终在pp之中结束全曲。

尾声出现了一个近十二拍的长时值高音,演奏时要适当的加入气震音。气震音是一种依靠腹肌和横膈肌的自然控制,使气流均匀而规律的波动的技巧。在演奏乐曲尤其是在演奏浪漫主义风格的乐曲时,这一技巧是不可或缺的。《浪漫曲》第二乐章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有极强的抒情性。曲中时值较长的音可以适当的加入气震音,从而获得自然、生动的音乐效果,否则将会显得笨重,呆板。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通过练习渐强减弱来体会气流的波动,最终获得自然的气震音。

结 语

《浪漫曲》第二乐章运用浪漫主义抒情的语言,充分挖掘双簧管和钢琴的特点,钢琴的轻盈和双簧管的安静柔和此唱彼和,相得益彰。它清新秀雅,朴素自然,作曲家不仅追求对作品表面的音色效果,还对内部抒情性的色彩多加注意,在音调、旋律、和声和音乐结构上进行完美处理,编织出了他对妻子至死不渝浓烈的爱意,让听众慨叹舒曼夫妇可歌可泣的爱情。赢得了双簧管乐迷们的极大青睐,是双簧管和钢琴合奏的典范。■

猜你喜欢

舒曼乐句浪漫主义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舒曼:请求法院做主结婚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关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反思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