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实践

2021-08-14刘铁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5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管理者教学管理

刘铁莉

[摘           要]  以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指引,结合宁波G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实际,介绍了以人文本的育人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  育德;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224-02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国内学者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研究较为广泛,从内涵、特征、管理模式以及构建方法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学生个人世界观尚处于塑型期,学习过程中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受到所接触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影响,进而影响以后对世界观的形成,

最终产生多元化影响。教学管理单位一般会对教学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提出明确的言行规范,但是在执行中,很多结果是由教学管理人员本人素质所决定的,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执行不到位时有发生。闵杰(2020)认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是主因,教学教辅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对其工作积极性将产生消极影响,而民主氛围缺失将进一步导致功利化、行政化倾向。韩国军(2020)主要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剖析,指出适当的引导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尊重程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换位思考,善待学生,深度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提供教学管理服务,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动力。葛宏伟(2020)从职业怠倦角度分析教学管理人员情绪缓解的方法和制度设计要件。具体教学管理实践中,除了与教学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外,还与工作人员的个人家庭背景、职业素养、知识能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工作环境以及中层管理者行为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现状与原因

G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涵盖基本教学、实验教学、基地教学、学生信息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牵扯到不同院系和归口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信息系统对教学活动给出的管理意见。比如,学生转专业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判断学生转专业后,能否适应本专业的学习,表现在主观判断而非对学生个体学习潜能的判断,而人的意志力恰恰是能否成功的前提。系主任和教学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无法根据学生学习潜力给出合理的判断。不可否认通过历史成绩的方法有其便利、直观优势,但是对于那些对新专业带有强烈期盼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错失一次选择人生的机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较多,具体分析如下。

(一)个人家庭背景

教学管理者的家庭背景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和睦、经济条件优良的教学管理者必然以轻松、饱满、积极的心态面对顾虑重重的学生,而家庭不和、经济条件欠佳的教学管理者在心态和态度上很难让学生解除顾虑,甚至还会加深师生误解程度。教学管理岗位更多的是提供服务功能,其服务效果如何,目前主要还是以领导考核打分为主,个别工作人员出于各种投机心理导致学生投诉,在年终考核评价时,即便服务态度欠佳,学生抱怨较多,仍然不会影响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绩效。个别人凭借家庭背景等优势有恃无恐,最终损害学校声誉,伤害师生关系。

(二)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教学管理中表现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换位思考能力。例如,某个学生對挂科的课程分数有疑问,教学管理人员通常是让学生直接与任课教师沟通,或者直接调出系统分数,告知学生分数属实,有疑问去找任课教师等。但是,如果这个学生是老师自己或者某熟人的亲属,这种态度就会发生迅速改变,根本原因就是教学管理者缺乏换位思考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三)知识能力水平

教学管理每天面对海量的数据和处理海量数据,中间还可能要与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不停地交涉、对接,这个岗位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对业务流程熟悉和教学管理工作内容操作熟练,同时也要注意工作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在考验着教学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与处世技巧,这种能力需要大量的社会经验积累和基本工作能力的训练才能获得,普通教学管理人员因平时家庭事务、工作繁忙等原因,学习提升的机会并不多,业务能力止步不前,为以后的工作埋下了隐患。

(四)受教育程度

通常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接受教学管理中的制度约束,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服从制度约束的可能性就越高。这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对高等教育和学生产生认同感和同理心,相对也更容易对教学管理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的态度更为和蔼,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受教育程度高,只是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前置条件,不是必需的要件。笔者认识的一位西南某高校一生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的老师,学历并不高,但是这位教学秘书一直以来对学生和蔼可亲、笑脸相迎、态度豁达,乃至她退休多年后,仍有毕业生在打听她的现状甚至前去探望。

(五)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包括学校大环境、学院中环境、办公室小环境。工作环境其实是整个学校的价值取向在微观的反映,学院中环境是办公室小环境的缔造者,因为教学办公室的氛围更容易受到来自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和同事关系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部门的工作效能,甚至是工作氛围。显然,团结向上、和谐融洽的办公室小环境更容易对教学管理者的工作情绪产生积极影响。主管领导的为人处世态度会对基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遗憾的是,这种影响绝大多数是负面的。领导暧昧的态度又会助长某些人的负面能量,对办公室内部工作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一般来说,一线教师可能会对某位领导不满选择离开岗位或者离开学校,但是教辅人员几乎没有这种选择权,只能选择向学生或者同事宣泄不满的情绪,后果可想而知。

(六)中层管理者行为

中层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千差万别,优秀的中层管理者能够有效组织团队力量,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办公室的气氛和工作效能极易受到来自中层的干扰,而中层干扰通常不是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导致,更多是因为个人私交或者利益交换,从管理角度来说,这种利益交换行为极易滋生腐败等问题。因此,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首先植根于自己的心中,全心全意为学生考虑问题,然后才能将育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学院管理中,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中层管理者行为的动因较为复杂,这里不做展开。

二、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对策和建议

(一)学校层面

要深入贯彻十九大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设计,更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开放的用人环境,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转变观念需要学校从育人理念、人事安排、薪酬待遇、考核机制、社会评价等方面着手,这些改革内容必须是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改革,校内各职能部门之间高度配合,素质教育、德育贯穿高等教育育人过程的始终,教育管理职能部门更要遵循以德为先的服务宗旨,学会换位思考,最终形成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合力。

(二)学院层面

学院层面要把“人为本、德为上、学为先”的育人理念贯彻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思想中,在业务流程、业绩考核、学生评价等方面设立综合性指标,适当降低领导个人评价的权重影响。结合学生对教学管理的实际反馈情况,对教学管理进行综合性、全面性评估。学院主管领导要身先士卒,树立榜样,要在教学管理中建章立制,树立按章办事、按规矩办事的良好工作作风,彻底扭转个别人工作拈轻怕重、推诿搪塞、看人办事甚至不办事的本位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学院更应在选人用人上注重用人唯贤、用人为公。

(三)教务管理层面

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重知识能力和教学管理经验的积累,加强管理知识和工作技能学习。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名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树立敬岗爱业、学无止境的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如著名作家雨果所言,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以人为本不仅是国家教育系统的基本育人理念,也是每个教学管理者应秉持的基本工作态度。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必然在心中充满对学生的博爱、关怀,其行为方能遵循崇高师德的道德标尺,从而践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当然教学管理不能仅凭良心、凭自觉,相应的制度规范约束仍然是必须的。

三、对教学管理的启示

日、韩等国家在教学管理中普遍盛行儒学,相对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产业化规模日趋扩大,入学和就业数量年年攀升,教学管理压力与日俱增,更需要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渗透到教育管理改革的各个方面。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面对的群体将是“00后”为主体,这个群体实际上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積极、乐观,充满正能量,他们对中国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并不次于父辈。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更应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坚持通识性教育、个性化培养,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务管理人员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正面影响,提升学院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这些措施将对教学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院在引进相关教务人员时更要注重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个人资历的考查力度,也需要学院加大相应的教育培训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汪玲.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科技教育,2020(14):91.

[2]王英娜.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37):159-161.

[3]李志红,李育红.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J].现代交际,2019(15):178-179.

[4]闵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95):90-92.

[5]韩国军,杨燕平.探析“以人为本”理念下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就业于保障,2020(14):148-149.

[6]葛宏伟,杨新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怠倦问题探究[J].黑河学刊,2020(6):17-20.

[7]包筱玲.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2020(11):13-14.

[8]李红.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20(46):44-4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管理者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窗口和镜子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