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茂名地区残疾人职业培训与就业探析

2021-08-14林鑫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5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残疾人培训

林鑫辉

[摘           要]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实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逐渐加大对残疾人的精准扶贫和就业的扶持力度后,残疾人工作由“等靠要”的拨款扶残逐渐向“技术扶贫,就业助残”等多种方式推进。采用文献分析法、抽样调查法,从就业角度对茂名市残疾人职业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残疾人职业培训与就业的路径选择。当前残疾人职业培训存在三大问题,分别是职业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职业培训质量难以保证、职业培训缺乏社会化。对此,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安排培训内容,促进社会资本进入残疾人职业培训事业、专业机构为残疾人培训事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健全等相关对策及建议,从而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关    键   词]  广东茂名地区残疾人;就业;职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5-0162-02

一、茂名残疾人生活状况

近年来,在逐渐加大对残疾人的精准扶贫和就业的扶持力度后,残疾人工作由“等靠要”的拨款扶残逐渐向“技术扶贫,就业助残”等多种方式推进,但各地实际情况因经济政策缘故存在一定的偏差。为此,笔者针对茂名地区残疾人就业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经走访有关部门、对残疾人群体抽样调查,对茂名市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在高达十万人的残疾人口中,全市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仅有8450余人。(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存在一定误差)针对残疾人生活状况的调研,在茂名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下笔者随机对茂名市两个街道进行随访调查,在根据发放100份问卷的数据整理得出:在成年残疾人群体中,从未上过学或仅上过小学的调查者占总调查人数的75%以上,接受中学教育的人占总人数的23%左右,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总的来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好,生存发展权、生命健康权得到保障,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总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残疾人士的生活生产还是比较缓慢。

二、茂名残疾人就业情况考察

2018年末,茂名市全市户籍人口810.55万人,常住人口631.32万人。茂名本土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支撑庞大的人口规模。改革开放以来,受珠三角快速发展的虹吸效益,本地人口大量外流至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茂名排名广东省净人口流出城市第一,净人口流出由1990年25.86万人扩大到2017年的183.42万人。

被誉为“三高”产值的茂名农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大,但对劳动力的体能要求高,残疾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部分缺失,此类产业只能解决有限的就业,剩余残疾人只能在基层残联组织帮助下依靠救助金生活。而作为全市支柱产业的石油化工工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小,但对劳动力的素质和技术要求高,残疾人恰恰是以“双低人员”居多,求职过程中常常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解决好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关键。由于残疾人自身因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城乡差距以及残疾类型等原因,加之地区人口净迁出、本地就业岗位数量种类少等缘故,致使茂名残疾人士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的窘迫局面。因此,对缺少职业能力并通过现有技能难以维持生计的残疾人士进行职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三、茂名残疾人职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造成残疾人就业困境的原因主要来自残疾人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生理上的不便并不是残疾人就业意愿低的唯一原因,其中还包括心理情况、社交能力、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因素让残疾人的就业意愿降低。职业教育针对性不足,就业上歧视残疾、排斥残疾等不良用工行为更是将残疾人的社会活动排斥在外,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从而对社会变化缺少适应能力,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

(一)残疾人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有待加大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残疾人职业培训的主要资金,“作为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而设立的政府性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推进残疾人职业培训和残疾人就业、创业等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的实践,残保金的征收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旧模式所存在的程序缺陷、申报数据准确性、征收力度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但阻止不了残保金纳入一般性财政资金进行管理,即专项资金模式发生改变。专项资金模式的打破,意味着基层残联部门获取资金难度增加,残保金也将面临用于养人、养机构的风险,而残疾人职业培训资金的投入也由原先的“规模化”向“精准化”转变。基层残联部门不仅要确保每一笔资金的精准投入,更要注重质量的转变,可见基层残联部门面临考验之艰巨。

除了残保金以外,其他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的资金屈指可数,能够为残疾人职业培训市场提供活力的社会资金还没完全进入该领域,财政拨款压力大,显然残疾人群体日益扩大的职业培训需求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

(二)残疾人职业培训总体质量亟须提升

无论是与西方残疾人职业培训作比较,还是与国内其他类型的职业培训作比较,我国残疾人职业培训整体水平不高,总体质量亟须提升。

针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与就业的相关问题,笔者随机对茂名市的两个街道进行抽查,各抽取50名残疾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残疾人中未接受过职业培训者分别占79.3%和67%。抽查结果未必能代表整个茂名市境内残疾人职业培训状况,但残疾人士对职业培训与就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政策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据被调查者的口述,课程存在相互重复现象,且教授内容单一,学员上岗率低。残疾人群体长期参与单一种类的培训,不利于提升残疾人处理事物的综合能力,难以应对上岗后复杂焦虑的心情。

在培训项目设置方面缺乏科学性考量,存在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就业前景不好的项目没能得到招聘企业的青睐,但仍然设置培训项目,占用资金的同时造成了师资的浪费,而符合市场需求的项目却没能纳入其中。

笔者曾就残疾人就业培训问题访问茂名市某区残联工作人员,当谈及学员效果、上岗率等问题时,工作人员回答:“培训效果不好量化,而上岗率看企业招工数量,不过培训后还是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的。”总之,残疾人职业培训未来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总体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三)残疾人职业培训过程缺乏社会化

残疾人职业培训是一项复杂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适应社会。但是受现阶段观念认识、资源配置、法律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社会力量还没有深入参与其中。

目前,我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主要是由残疾人联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培训,市场与其他类型职业培训相比较为封闭。而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很少能发挥出资源优势,下沉残疾人职业培训市场,社会资本也因为政策不到位还没有进入残疾人职业培训领域。打造良好的残疾人职业培训环境,需要政府的指导与社会资本的结合,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发挥职业培训的灵活,让残疾人职业培训更贴近市场需求。

四、残疾人职业培训与就业优化对策分析

(一)增加财政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投资

残疾人就业的提高离不开职业技能的提升,提升职业技能更是与职业培训的质量有着紧密联系。残疾人职业培训作为残疾人职业教育事业中能直接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活动,而职业培训是非学历性的教育,目标就是提升就业质量,从而促进就业。与普通职业培训相比,残疾人职业培训需要雄厚的资金基础、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包容的社会文化。面对现阶段残疾人职业培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有关部门在保证市场专业性的前提下,并在税务等方面做出优惠减免等政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拓宽残疾人职业培训行业筹资渠道。

在鼓励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的同时,完善残保金的征收制度,对已征收金额做到及时披露,公开残保金等残疾人专项资金的投入情况。各级残联组织在利用专项资金开展培训工作时,更应注重残疾人吸收程度,以此提升培训的质量。

与此同时,引进有能力、有实力的社会资金。残疾人培训项目可以与接受政府评估后的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通过优质的培训服务,让残疾人掌握一项或多项立足之本,能从技能层面解决残疾人就业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

截至今日,我国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主干,以《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为重要支撑的残疾人就业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的政策、方案,但无论数量、质量还是细节,都有待完善和加强。残疾人由于受自身身体限制或教育限制,法律意识淡薄,其自身诉求在法律条款中的反馈极度缺乏。因此,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时,应积极主动地向残疾人及残疾人团体咨询、征求意见和建议,期望制定更符合残疾人需求的法规政策。同时,通过开展普法活动、举办助残日、覆盖残疾人法律援助网络等活动服务,在残疾人了解自身权益的同时,让社会对残疾人工作更加重视和认同。

(三)增加残疾人群体对社会的幸福感

“扶贫要从扶志做起”,同理,助残不仅要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入手,还要结合心理教育,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作为一种不可逆的损伤,残疾人时刻在与残疾所带来的困难进行斗争,当其发现再也无法适应困境时,容易产生痛苦、焦虑甚至绝望。”

解决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在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找出问题背后的根源,还应结合心理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纠正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观念,改变认知,转变观念,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提高其在生活工作中心理和社会的认同感,在心理层面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扫除障碍。

(四)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的建设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大数据分析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在。改變过去依托人工查找用工信息、手动检索的方式,简化残疾人就业服务操作流程,根据残疾人能力建档评估,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才能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渠道。

建立残疾人就业岗位数据库是进行残疾人职业匹配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残疾人培训的关键。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的方式,将用人单位所需的职业要求作为关键字段记入就业岗位数据库中,数据库信息与残疾人个人能力相匹配,从而优化就业服务。只有根据用人市场的需求实时更新残疾人就业岗位数据库,才能更好地拓宽残疾人的就业空间。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整的反馈系统,建立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双向反馈系统,以就业为导向,不断调整培训方向,从而达到令残疾人和用人单位都满意的职业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方仪,何侃.发展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战略思考:基于残疾人就业的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13,31(1):106-110.

[2]徐景玉.新时代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57,159.

[3]黄景容.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J].中国农村教育,2020(4):21-22.

[4]袁洁.浅析残疾人就业培训模式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8(31):164-165.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残疾人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会议·培训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我骄傲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