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的思考

2021-08-14刘淑英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提升

摘要:调查研究是马列主义形成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必须在理论上遵循调查研究规律,在实践中掌握调查研究方法。

关键词: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D262.3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3.00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1]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进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而要很好地达成这个目标,就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核心环节。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增强工作本领。

一、调查研究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调查研究,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列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是马列主義形成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

●调查研究是马列主义形成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从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那天起,就极为重视调查研究这一科学方法。在写作《资本论》一书时,为获得对资本主义比较深入的感性认识,马克思不仅经常深入到工厂、农村,详细了解工人的劳动环境、劳动强度以及劳资关系等方面状况,而且还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和档案文件,从中探索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剩余价值的秘密。可以说,长达40年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就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他把堆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概括为彼此相联系的思想的过程。正是由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才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样,恩格斯也十分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他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2] 为了给共产主义学说提供坚实基础,恩格斯在英国期间,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各种宴会,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工人进行接触和交往。经过21个月的全面调查研究,恩格斯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这篇调研报告是第一部对资本主义进行严厉控诉的理论著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被剥削阶级的生活、工作、斗争状况进行的较为细致的调查研究,第一次指出了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唯一目标,是社会主义文献中罕见的调查报告杰作。

列宁为了找到打开俄国革命大门的钥匙,从1888年开始着手收集各种书籍和报刊资料,对俄国社会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于1899年写成了长篇调研报告《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揭示了在当时经济条件下,俄国革命在客观上可能具有的发展路线和结局,为列宁主义的形成提供了一块基石。与此同时,列宁还考察了欧洲各国的实际情况,收集、整理和分析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料,于1916年写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这是列宁主义形成的又一块基石。这个崭新的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3] 的思想大不相同。实践证明,这是具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模式,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我们党和国家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并将它视为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密码。

对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是最早的倡导者和探索者,也是成功的实践者之一。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时间里,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10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不仅从理论上首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的著名论断,[4]而且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革命斗争的主力、同盟者和打倒的对象,解决了党在土地革命斗争中的路线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道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提法不同,也与俄国十月革命证实了的先占城市、后取农村的革命道路不同。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更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真理性的认识,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依旧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为了摸清全国的经济社会情况,他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委的汇报,在此基础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新挑战和新契机,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并善于运用调查研究来解决问题。可以说,他的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都来源于调查研究。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北方四省一市进行调研并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邓小平“北方谈话”,提出了全党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移的崭新命题。3个月后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北方谈话”为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又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重大论断。9个月后,党的十四大召开,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定。可以说,这些从调查研究中诞生的科学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发挥了根本指导作用。

在应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深刻变化中,江泽民同志也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为了探索解决执政党建设问题,江泽民同志不仅主持召开了30多次党建工作座谈会,而且还组织专门力量,抽调了有关部门的80多位同志外出调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在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胡锦涛同志也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党和国家制定各项大政方针提供根本依据和正确指导,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水平。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始终坚持身体力行地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调查研究问题发表了多次讲话,考察调研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发表看一系列重要讲话,奠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识基础。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去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像河北的骆驼湾村、甘肃的元古堆村、湖南的十八洞村等等,正是这种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党中央才有底气作出在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困难群众”的庄严承诺。特别是为了谋划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省进行调研考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专门听取社会各界代表意见。正是在系统性的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发展,成为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有力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伟大飞跃的崭新境界。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要求

关于调查研究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江泽民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基本功,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发言权”“决策权”“落实权”的思想既构成了党的调查研究理论的全部内容,也道出了领导干部工作的全部内容。

领导干部要准确掌握政策内容,必须首先清楚政策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搞清楚它的背景、依据和精神实质,否则,片面理解、断章取义,就可能南辕北辙,形似而神不似。作决策、抓落实,如果对所处环境缺乏准确判断,那么结果也很可能事与愿违;只有对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本部门的具体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创造新经验。为了决策科学、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不调研不决策机制,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防止和克服决策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对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因为任何科学决策,都必须建立在背景清楚、情况明了、论证充分、方案优选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凭空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出现的问题和形势的变化调整决策;在决策实施后,仍然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对决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好办法。领导干部要决策科学、落实到位,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底数、读懂变数、拿出招数,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所以说,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谋事的根基、干事的支撑、成事的保障。

二、掌握方法途径,增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本领

领导干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必须掌握调查研究基本过程,从方式方法上寻找提升能力的突破口。

●提出问题强调重要性与必要性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特有的问题。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才能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事物全貌、弄清事物性质、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因此,调查研究要强化问题意识,以重要性与必要性为基本准则。重要性是指调研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就是它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必要性是达到一定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因素,因为一项调查研究任务的完成要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的调查研究应该指向何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提出了“四个紧扣”,即调查研究要“紧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6] 这说明,调查研究,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因为领导干部的决策基本上是因存在问题而调查,是为解决问题找办法。只有找准了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决策目标。为此,围绕“四个紧扣”,领导干部在调研过程中,一要聚焦工作中心,着重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这样才能找准突破口,增强调研的针对性;二要聚焦工作难点,集中力量攻难关、破难题,通过调研来探索新思路,取得新突破,增强调研的创新性;三要聚焦工作薄弱点,在调研中提出突破瓶颈、弥补短板的有效措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增强调研的实用性。

●认识问题强调真实性和深入性

调查研究就是要了解真实情况。从调查研究的整个过程来看,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调查,就是要把问题搞清楚,从中找出反映基本属性的最简单、最普通的事实,找出体现人们共识的最直接、最聚焦的事实,找出揭示本质的最复杂、最深层的事实。为此,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寻乌调查》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活水源头。9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县调查时,就多次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查。为了了解农业生产情况,他曾经来到田地里一边和农民一起劳动,一边询问农民分了多少土地、各类物产的产量和收入情况;为了了解商业经营状况,他走进店铺询问该县各商铺经营品种、价格;为了了解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他深入当地工会、农会,了解縣城各业人员社会认知和思想状况。可以说,《寻乌调查》把各种情况都弄得一清二楚,掌握了大量的宝贵的第一手材料。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也应该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脚下有泥,才能掌握“带露水珠”的情况;只有在同一锅里摸勺把,围一饭桌用碗筷,老百姓才会把你当成“自家人”,说实话、诉真情、道苦衷,就像央视《走基层》所说的那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所以,搞好调查研究:一是要真看,不能“走马观花”,而要“下马看花”,不能“蜻蜓点水”,而要“脚踏实地”,不能“浅尝辄止”,而要“刨根问底”;二是要真听,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三是要真说,对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唯上、只唯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走到农民工人身边,接触社会的神经末梢,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抓住不放,才能把准群众的脉搏、体察群众的期盼,听到实话、看到实情,才能开阔施政视野,避免一叶障目,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使调查研究不偏离初衷、不背离本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研究。

●分析问题强调客观性和全面性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研究阶段的基本要求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正确认识”。光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光研究不调查,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分析问题必须将调查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调查之中有研究、研究之中有调查。

调查研究就如同“治病开方”,“问症确诊”是前提,政策措施是否科学、管用,取决于是否看清了事物的要害,是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是否对症开方。也就是说,调查研究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调查是否深入,而且取决于研究是否深刻。因为调查是求“真”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直接掌握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研究是求“是”(规律和本质)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扬弃和升华,概括出问题的特征和本质。因此,调查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收集意见,上传下达,不查病因,不找症结,更不能道听途说,不分析、不鉴别,而是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思考,管窥全豹、见微知著,精准剖析、综合提炼,使资料中共性的东西条理化、零散的东西系统化、粗浅的东西精深化、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把握规律性的本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进而得出科学结论。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既要有走基层的脚力、看问题的眼力,更要有洞察本质的脑力,并且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解决问题强调操作性和建设性

調查研究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调查,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是进行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因此,调查研究要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即努力把事物的真相和全貌搞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搞明白,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搞对头,这是寻乌调查的一项重要结论,也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价值所在。

领导干部在前期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建议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出实招、见实效,确保调查研究结出累累硕果。

基金项目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校级课题《提升党员领导干部“七种能力”研究》(CCDX20210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评论员.着力锤炼“七种能力”[N].光明日报,2020-1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

[5]刘昀献.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的“五字诀”[N].北京日报,2018-07-09.

作者简介

刘淑英,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哲学、领导科学。

责任编辑 张忠义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提升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