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伟大社会革命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

2021-08-14李鸿凯冯改花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新时代

李鸿凯 冯改花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和继续。一以贯之地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激励作用。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新时代夺取伟大胜利的精神养分。之所以要发扬革命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始终保持积极奋进的革命精神,是由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决定的。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需求。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革命热情,才能更好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不负时代的使命和人民重托。

关键词:新时代;革命文化;伟大社会革命

中图分类号:G122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3.004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1]当前,我国正处于阔步迈进“十四五”、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时代持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新征程的重要节点。赢得伟大社会革命的最终胜利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离不开坚强领导核心和伟大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搞清楚从哪里来,才能展望未来前行的路,明白去向何处。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延伸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夺取伟大胜利的营养剂。因此,党和人民必须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才能为我们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一、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必然选择

“革命”的概念由来已久,在古代中国,人们把商汤推翻夏朝,周武王取代商朝的行为称为“汤武革命”。在近代,革命一词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含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是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手段。从狭义上理解,社会革命是与技术革命、思想革命等重要领域革命相对应的革命形式。从广义上来讲,社会革命是包含了政治革命在内的社会重大变革,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3]在阶级社会中,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激发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导致社会革命的最终爆发,此时的社会革命要求政治革命为其开辟道路。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主要手段,社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主要目标。通常,当政治革命结束后,包含多领域、多形式的社会革命并不会立即停止,而是在不断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一步步向前发展。历史发展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召开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4]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现实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框架下思考和认识中国社会所进行的从未间断的社会革命,从哲学的意义上重构了中国社会历史观,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历史、现在和未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规定性的深刻阐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重要理论创新。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篇章,必须明确把握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特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面对一切困难、挑战与危机。1962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提到了“伟大的斗争”,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重提“伟大的斗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要进行伟大斗争,这里的“斗争”不同于阶级矛盾激化时爆发的对抗与冲突,而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抓手,不断增强社会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依靠伟大斗争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开启新征程的必然选择。第一,推进伟大斗争要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局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不可逆转,同时,逆全球化暗流也在不断涌动,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面对的风险考验前所未有。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制造贸易争端,进行军事围堵,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国际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把防范风险挑战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历史观、矛盾观认识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斗争的关系,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避免个别风险、局部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要杜绝躺在安乐椅上过逍遥岁月的想法,要以高度的实践自觉、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的战斗姿态投入伟大斗争,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不懈奋斗。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四大考验”“四种风险”使党和国家随时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境况。党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坚持做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使党在革命性的锻造中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的大课题,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去完成,党只有具备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勇气,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能力,才能在浴火中重生,把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

二、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革命文化的精神支撑

持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永葆革命斗志。革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追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深刻地感悟到,正是有了革命文化的巨大精神激励,党和人民才能够战胜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巨大历史成就。新时代勇于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发挥革命文化的強大精神力量,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振奋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4]“革命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政治名片,也是最鲜明的身份象征。兼具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也是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利用革命文化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毛泽东曾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存在丧失革命意志和缺乏革命热情的状况指出,我们必须有“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5]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在党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我党在长期孕育的革命文化中概括出五种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秉持以人民至上的理念,对各级领导干部精神品格的培养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革命文化的巨大精神传承和激励作用,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党和人民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找到了力量之源。

之所以要发扬革命文化,始终保持积极奋进的革命精神,是由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决定的。第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继续伟大社会革命的目标和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它不是虛无缥缈的空想,而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客观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我们要坚定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补足精神之“钙”,始终不渝、百折不挠,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另一方面,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忠实践行者。我们要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引领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为建设共产主义的大厦奠基,只有这样,梦想才能如期实现。因此,伟大社会革命具有长期性,绝不能中断,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踏石留印、留痕,只有拿出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勇气,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革命的征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会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只有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勇于革命、敢于斗争的风骨和胆魄,才能不断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要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面对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我们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面对复杂敏感、波谲云诡的国内外环境,我们要有主动防范、应对和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举措,要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准备,要有披荆斩棘、锐意创新的革命斗志,始终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的保障。

三、革命文化是新时代夺取伟大胜利的营养剂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激励和引领。单个个体如此,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也亦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革命文化的精神激励作用,永远保持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才能更好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不负时代的使命和人民重托。

革命文化“以一种先进的政治思潮发端”,[6]凝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智慧,在革命的政治理想、政治纪律、政治道德等方面表现出崇高性与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结构的集中表达,这内在地、必然地决定了革命文化生成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革命文化的机体便开始发育,与此同时也奠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重大理论和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消除剥削和压迫,把实现人类的最终解放作为奋斗目标。在坚定革命信仰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致力于党最崇高的革命事业。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要打造具有坚强革命意志和政治定力的先锋战士,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和忠诚的态度。“凡是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7]党员只有遵守规矩,才能够不忘初心,始终对国家和人民忠诚,革命事业才会成功。中国共产党崇高的政治价值观和伦理观是革命精神的高度凝结。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随时准备斗争、随时准备牺牲的精神造就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不是着眼于自身利益的小团体,而是具有共产主义道德、服务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大党。

第一,要弘扬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文化。理想信念是铸造共产党人钢筋铁骨的精神之“钙”,共产党人正是由于有了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够经受住各类考验、抵御各种诱惑,不断熔铸勇往直前、矢志不渝的精神之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人为守护理想信念付出了巨大代价,他们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用坚若磐石的革命理想和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书写了“只要主义真”的壮志豪情。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共产党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敢为人先,靠理想信念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只有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高扬理想信念之帆,才能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一次新的长征,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唯有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脚踏实地,持续奋斗,才能用理想之光点亮未来之路。

第二,弘扬艰苦奋斗、敢于斗争的革命文化。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实干兴邦、苦干兴业,发扬艰苦奋斗再创业的精神。回望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是创业者,艰巨的革命任务和异常艰苦的革命环境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发扬顽强奋斗、迎难而上的革命韧劲。中国共产党从上海、嘉兴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带着硝烟和征尘,凭借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锐气领导人民群众开展生产和革命运动,打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江山。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9]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一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创业史。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要求对全党进行艰苦创业教育,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我们这个大国、穷国搞四个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精神传承和革命历史教育,在新时代再创业的新征程,只有发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勇于革命的精神魄力才能带领人民闯新路、开新局,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

第三,要发扬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革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创新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我们要树立创新思维,要善于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不断变革创新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的关键抉择。进入新时代,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党和国家尤其需要增强永不僵化、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因此,新时代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形势,必须高扬革命精神,富有激情、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

基金项目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化构建》(2020ZSSZSX102);

山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新媒体背景下“思政115”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201819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

[3]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

[4]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

[5]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6]李康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精神成果——论中国革命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

[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62.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

作者简介

李鸿凯,吕梁学院思政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冯改花,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 张巩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新时代
新时期我国革命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