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研究▲

2021-08-13胡瑞婷周少旦赵凡玉胡瑞光

微创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瘤体造影准确率

胡瑞婷 周少旦 赵凡玉 胡瑞光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1 神经内科,2 放射科,3 老年科,广西南宁市 530001)

颅内动脉瘤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变之一,该病起病隐匿,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然而颅内动脉瘤存在破裂的风险,一旦瘤体破裂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患者脑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1]。因此,临床上需要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及早诊断,从而给予及时的治疗。既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该技术存在有创性、患者依从性低的缺点[2]。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TA)也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CTA由于层数较少等原因,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3]。近年来,随着螺旋CT设备的升级,128排256层螺旋CT已逐渐在较大的医院推广起来,并显示出比普通CT更高的分辨率,检查结果更清晰、准确[4]。为了探讨128排256层螺旋CTA(以下简称256层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比256层CTA和DSA在检查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准确率,为其应用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疑似患者均有不明原因头痛、意识障碍、眩晕、头痛伴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等症状。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2.7±15.6)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且无血管造影检查禁忌证等。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检查方法 所有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依次进行256层CTA和DSA检查。

1.2.1 CTA 患者首先行CTA 检查。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128排螺旋CT诊断仪。患者采取仰卧体位,管电流为100 mA,管电压为140 kV,层厚为1.0 mm,扫描时间为6~7 s。先行常规扫描,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颅顶,再于患者前臂静脉注射对比剂(4.0~6.0 mL/s碘海醇注射液50 mL),随即予生理盐水20 mL以同样速度注入,延迟3.9 s后扫描,分别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进行摄片。

1.2.2 DSA 在CTA检查后次日进行DSA检查。采用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全脑血管进行二维DSA正侧位造影检查。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选择性插入双侧颈内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再给予注射造影剂(优维显),获取血管造影图像后,将图像信息上传,进行三维立体质量重建,由两位医师独立阅片并作出诊断,如诊断结果不一致则进行协商解决。

1.3 评价指标 以DSA诊断结果作为参照标准,计算256层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再比较256层CTA和DSA图像中的颅内动脉瘤瘤体最大径、瘤体最小径、瘤颈宽度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DSA与CTA诊断结果 在本组5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中,DSA共检出45例有颅内动脉瘤,共52个瘤体,其中单发动脉瘤42例,多发动脉瘤3例;颅内动脉瘤主要分布于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分别有22个和25个,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各有1个,颈内动脉2个。CTA共检出43例颅内动脉瘤,共50个瘤体,其中单发41例,多发2例,与DSA相比,CTA诊断单发和多发颅内动脉瘤各漏诊1例。检出动脉瘤的位置与DSA基本一致,漏诊的2例分别位于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以DSA为参照标准,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100.0%,诊断准确率为96.0%。见表1。

表1 CTA与DSA诊断结果 (n)

2.2 CTA与DSA测定颅内动脉瘤大小比较 CTA与DSA测定颅内动脉瘤瘤体最小径、最大径及瘤颈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CTA与DSA测定颅内动脉瘤大小比较 (x±s,mm)

3 讨 论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上认为需要对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早期确诊,以便于采取合适的治疗。对确诊的患者应及时手术切除或采用介入技术栓塞瘤体,避免瘤体破裂,以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无论手术切除还是介入治疗,治疗前都需要明确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毗邻血管的关系,从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5]。目前临床上以DSA检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金标准”,这是由于该技术的诊断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图像也较清晰,可以清楚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其与相邻血管之间的关系。但DSA检查也存在局限性,如有创、耗时、价格昂贵,且并发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较高等,还可能因脑血管痉挛而致误诊、漏诊[6-7]。

长期以来,64层CTA也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技术对病变部位可进行快速扫描,对扫描数据进行三维立体重建,获得病灶三维立体图像,有利于医师进行全方位观察和诊断。CTA还可以通过注入对比剂进行血管造影扫描,解决兴趣区移动问题,减少伪影对诊断结果的干扰[8]。但与DSA相比,传统的64层CTA还存在显示位置不够清晰、漏诊率偏高等缺点[9]。与64层CTA相比,256层CTA具有成像时间更短、图像质量更高、检查结果更准、X线剂量更低的优点[10],因而,256层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也逐渐被发现。

本研究中,256层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6%、100.0%、96.0%,该结果与武丽卿[11]报道的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灵敏度为94.03%、特异度为87.50%相似。本研究图像中测量得到的颅内动脉瘤瘤体最小径、最大径及瘤颈宽度方面,256层CTA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李波[12]的报道相似,在该报道中,CTA与DSA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系数分别为0.718、0.736,说明256层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与DSA相近,可作为DSA诊断的重要补充。本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256层CTA对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DSA检查的补充诊断方法,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治疗该病提供可靠、详细的依据。

猜你喜欢

瘤体造影准确率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