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上合组织平台的中俄教育合作: 历程、现状及前景

2021-08-11朱香玉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前景展望

朱香玉

摘    要:中俄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导国,两国的教育合作会加速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的教育交流并促成欧亚区域统一教育空间的形成。然而,受历史文化、教育背景、国际环境变动的影响,中俄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也面临着较大挑战。因此,中俄两国应加快教育合作的机制化建设,促进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进一步完善,解决尚存的课程建设及学分转换等现实性问题,以此充分发挥中俄两国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教育引领作用。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俄教育合作;优先方向;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37-03

教育作为衡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发展中不断被重视。中国与俄罗斯互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教育合作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不仅能使两国在教育领域取长补短,也能完善和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增强各自教育领域的软实力竞争力。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作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前景可期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在欧亚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上合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传统安全与经济合作,也包括人文领域的合作,其中教育合作就是人文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不仅是各成员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和睦关系的重要条件[1]。而中俄两国作为上合组织的主导国,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加强教育合作,势必会促进上合组织教育的一体化,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区域发展添砖加瓦。如今,在上合组织平台下,中俄教育合作也在持续推进,高效运行。官方与民间、政府和学界有机配合,打造了欧亚教育合作的新路径。

一、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回顾

2006年,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代表在第一届教育部长会议上共同签署了教育合作的协定《上海合作组织

成员国教育合作协定》。这份协定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上合组织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基本内容与范式。在这份协定中具体规定了以下教育合作内容:开放教育信息、互换改革经验、进行师生交流學习、互相学习教育法规、鼓励和组织学生相互参加学科竞赛和联合活动、交换教育项目、互认学历学位证书、加强学生社团合作等。

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开始高效并具有建设性地开展,尤其体现在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以下简称“上合组织大学”)构想的提出与实施。上合组织大学的构想首次由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07年提出,并得到了与会成员国的支持与认可。上合组织大学是成员国高校之间的非实体合作网络大学,是在上合组织成员国现有高校校际合作的基础之上,搭建的具有共同教学大纲的教育机构网络[2]。其主要任务是构建统一的教学空间和促进教育一体化进程,扩大各国大学生、研究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交流规模,互相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以期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发展储备精英力量。

2008年,上合组织成员国代表又签署了《上海合作组

织成员国教育部关于为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采取进一步一致行动的意向书》,并于次年确定了上合组织教育合作的五个优先合作方向,包括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IT技术和纳米技术。首次遴选出的项目院校共有53所,到2010年随着教育合作规模的扩大,参与上合组织教育合作的项目院校增加到62所。201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上合组织成员国“教育无国界”教育周。在此次教育周上,62所项目院校的校方代表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章程》,从而使上合组织大学的管理更加规范、教育运行更加稳健,可以说这份文件搭建了上合组织大学的法律框架。

2012年10月,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办的“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四届教育部部长会议暨第二届大学校长会议”上,在中方校长的推动下,其余成员国同意将上合组织大学的人才培养层次从单一硕士研究生扩大至本科生学历。另外,此次会议还倡导要在上合组织大学的框架下进一步扩大教育合作领域,开启以人才培养合作为基础的科研高水平合作,致力于将上合组织大学框架的教育合作变成集教育、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合作。截止到目前,上合组织大学的培养方向已经拓展到七个领域,涵盖了区域学、教育学、经济学、能源学、生态学、IT技术与纳米技术。在上合组织大学框架下接受教育并顺利完成学业目标的学生可以获得上合组织大学和相关项目院校颁发的学历证书。

二、中俄在上合组织平台框架下开展教育合作的

现状

目前,中俄两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在安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为两国继续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一,两国在上合组织平台下开展教育合作是两国教育走向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要求。第二,在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背景下,继续加强基于上合组织平台的教育领域的合作是顺应两国发展的总趋势,是两国未来在教育领域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的体现。第三,中俄作为上合组织的主导国,教育合作的成功可以为其他成员国之间开展更进一步的教育交流树立典范,从而真正地构建上合组织统一的教育空间。

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孙玉华强调:“高校在推进各国互联互通中扮演着民间大使的角色。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积极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发展,是为各成员国培养未来各国合作建设和友好往来的栋梁,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尤其是对中俄两国,教育合作可以实现双方教育的优势互补,增强各自的教育软实力。如今,在上合组织平台框架下,中俄教育合作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具体体现在完善的管理机制、有效的工作机制、常态化的学生交流等方面。

(一)中俄双方推动上合组织大学管理机制的完善,确保工作有效进行

为了更好地管理上合组织大学项目院校间教育交流合作,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章程》的规定,在上合组织大学框架下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教育协调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上合组织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处);专家委员会。除了上述基于上合组织大学平台建立的管理机构外,中方还单独成立了自己的管理机构和研究中心。2013年,“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研究中心及基地”在大连外国语大学正式成立,这推动上合组织大学走向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联盟之路。

(二)中俄率先开启本科生教育的联合培养,努力

拓宽教育交流层次

除了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合作,中俄还开启了本科生教育的联合培养。例如,作为上合组织大学项目的中方院校之一,大连外国语大学于2013年首次启动本科生招生试点工作,并计划面向2013级俄语新生招收30人[4]。目前,大连外国语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等都建立了长期友好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从参与上合组织大学的学生数量来看,俄罗斯高校和中国高校的学生参与程度最高。

(三)中俄项目合作高校参与的专业合作最为多样

目前,中国和俄罗斯是上合组织大学项目中参与培养方向最齐全的两个成员国。两国在上合组织大学的七个合作领域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尤其针对硕士研究生,其培养方式与培养规模已渐成体系[5]。中国著名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都参与其中。俄罗斯排名前列的高校如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乌拉尔联邦大学也是上合组织大学的项目合作高校,并且这些高校一直都与中国高校保持密切的教育往来。中俄两国著名高校参与到上合组织大学项目中,一方面为上合组织大学的教育培养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教育保障,另一方面也为上合组织大学输送优质的教育生源,从而为中俄两国储备了适应行业发展的精英力量。

(四)中俄积极参与上合组织大学的运行机制,促进项目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上合组织大学的运行机制包含官方和民间两部分。官方运行机制由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教育部长会议、教育专家工作小组会议组成。民间部分由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高校代表组成的“校长论坛”和“教育无国界”教育周组成。无论是官方运行机制还是民间运行机制,都極大地促进了上合组织成员国高校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上合组织大学在培养学生及科研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组织。基于上合组织平台,中俄的教育合作范围与深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回顾以往的中俄教育交流合作,双方培养的重点基本都在俄语语言文学、艺术等人文社科方向,而在一些新兴前沿学科如“能源”“纳米”等,两国的教育交流颇为欠缺。除此之外,中俄教育合作不再单纯地依靠国家主导、高校对接,现在基于上合组织平台,中俄教育合作开始纳入区域教育一体化的空间,这极大地增强了两国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力。

目前,上合组织大学在中俄两国的主导下逐步发展成具有本组织特色的高等教育合作网络,在推进国际教育合作和区域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上合组织作为年轻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其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因此中俄两国基于上合组织大学平台的教育合作必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首先,从经费的来源渠道角度讲,经费基本来源于官方拨款和学生自费,大大降低了项目院校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次,授课语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上合组织大学规定的官方语言是汉语和俄语。但是汉语和俄语都不是可以速成的语言,所以单纯地将汉语或者俄语作为授课语言,会极大地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一些未曾学过汉语或者俄语,或者只是学了一年预科的学生来讲,直接开授专业课程,无疑会使课程效果大打折扣。最后,课程的安排与对接在现实操作中总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沟通与调节,是中俄双方项目高校都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后疫情时代,面对学生的跨国交流,中俄双方都缺少极佳的应对措施与妥善的处理方案。因此如何建立教育防控监管应急措施也是中俄双方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上合组织大学框架下中俄教育合作的前景

展望

上合组织是拥有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区域性组织,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力。上合组织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中俄这两个大国的通力合作。随着上合组织在国际事务中不断扩大影响力,其作用和地位也不断地得以提升和凸显。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合作已经从传统的经济安全领域延伸到人文领域。教育又是上合组织未来关注的重点,因此两国政府势必会为上合组织大学的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制度和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

上合组织作为与时俱进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上合组织大学开设的所有学科不同于传统学科,均具有前瞻性,无疑有益于中俄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中俄两国的教育体系虽然有所区别,但是目前两国教育合作的规模却空前壮大,所以求同存异谋发展是两国教育合作的出发点。中俄两国开展教育合作的历史实践表明,只要存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寻找合适的对接与协调方式,就可以充分发挥两国的教育实力,提高教育培养质量。并且随着上合组织大学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其未来的教育体系也将更加健全与完善。成员国也将继续积极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教育合

作协定》,扩大教学科研人员交流规模,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项目合作高校将本着相互尊重原则,在师生交流、联合科研、学术访问、语言教学、职业教育、青少年交流等领域积极开展务实合作。

上合组织大学从建立之初就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在上合组织大学发展的初始阶段,中国政府针对所有来上合组织大学留学的学生提供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这是上合组织大学稳步推进的重要力量。目前中俄关系到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为促进中俄教育合作迈向新的台阶,中俄两国政府会在名额设置、奖学金发放以及招生政策中给予对方更多的支持。另外,参与上合组织大学的中方和俄方项目高校都是两国颇具影响力的高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生源质量,从而为上合组织大学迈向高水平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在西安举行欧亚经济论坛时,欧亚经濟论坛副秘书长汪涛在欧亚经济论坛西安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合组织是欧亚经济论坛的发起人,本届论坛在民生领域合作中有一个项目,就是上合组织大学将落户西安[6]。如果这个计划在未来顺利实行的话,那么中俄两国项目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将会更加通畅。中俄两国的学生将会更加自由地享受双方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学分转换、培养方案的对接将更快且有效地进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目前,上合组织大学在中俄两国的主导下已经走过10多年历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本组织特色的高等教育合作网络,在推进国际教育合作和区域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基于上合组织平台的中俄教育合作必须统筹兼顾,这需要中俄两国精准施策,共同完善合作机制,解决目前的教育合作困境,从而提升两国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许涛.青岛峰会后的上海合作组织:新职能、新使命与新挑战[J].俄罗斯学刊,2018,8(6):5-21.

[2]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校办.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国)[EB/OL].(2020-05-30)[2020-09-30].http://www.usco.edu.cn/CHS/dxgk/.

[3]上合组织大学:搭建心桥的民间大使[EB/OL].(2017-06

-11)[2020-10-09].http://news.gmw.cn/2017-06/11/cont-

ent_24750916.htm.

[4]辛敏娟.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首招 30 名本科生[N].半岛晨报,2013-06-15(A6).

[5]Ефремова Л. Н., Федоров  Р. Г. 10 лет университету

Шанхайской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основные рез-

ультаты работы[J].Вестник РУДН(Серия:Всеобщая ист-

ория),2017,9(4):363-369.

[6]付亚娟.上合组织大学有望落户西安[N].华商报,2013-

09-18(A14).

■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前景展望
“互联网+”视野下对考试模式的思考
吉安市井冈蜜柚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机关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网络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矿业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中俄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循环经济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