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数据库近5年“互联网+”背景下护理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1-08-11黄馨仪范本芳翁卫群

循证护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发文互联网+护理

黄馨仪,范本芳,翁卫群*

1.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护理学院,江苏224001;2.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互联网+护理”是指借助互联网的最新成果与传统护理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改变传统护理模式,发挥1+1>2的效果[1]。在国家政策、网络技术和社会需求多方力量的推动下,我国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分析近年来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护理研究方向和热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使用CiteSpace软件对2015年—2020年收录的“互联网+”背景下护理领域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该领域研究热点绘制图谱,并对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期为我国护理研究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

本研究选择的数据库为中国知网,中国知网是世界上最大且连续动态更新的全文数据库之一,其收录的文献能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学术的研究现状[2]。在检索页面选择专业检索,检索式为:SU=(互联网+AMD “互联网”+AMD “互联网+”)*“护理”。时间跨度为2015年—2020年,语言限定: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年4月13日。

1.2 数据转换与处理

初步检索到相关文献419篇,研究者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和摘要,排除会议通知、征稿启事、新闻报道以及不相关的文献。将检索结果以Refworks的格式导入CiteSpace进行转换并去重,最终纳入390篇相关文献。设置分析时间为2015年—2020年,时间分区为1年,演算时阈值为50,选择最小生成树和剪枝切片网络,其余设置选择默认值。

1.3 研究工具及分析方法

使用CiteSpace 5.6.R4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检索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CiteSpace可以通过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探求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与知识拐点,并通过绘制图谱分析和探测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和发展前沿[3]。

2 结果

2.1 发文量

2015年—2020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发文量仅为5篇,说明此时我国互联网下护理领域的发展处于初步探索阶段;2016年—2019年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此时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说明“互联网+”背景下护理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由于2020年发表文献未全部收录(截至2020年4月13日),因此,发文量出现下降趋势。详见图1。

图1 2015年—2020年“互联网+”背景下护理领域研究发文量趋势图

2.2 作者分析

选择“author”节点类型进行分析,形成160个节点、63条连线、中心度为0.005的图谱。每个节点代表1位作者,节点字体越大表明发文量越多;核心作者为孙鸿燕、余思萍、周丹、严文、洪曼、金英子、韦连素、黄淑波、黄艳、肖蕾等。其中发文最多的是孙鸿燕,发文4篇;其次是余思萍,发文3篇,其他学者均发文2篇。以孙鸿燕、黄淑波、韦连素、黄艳、肖蕾等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在图中有明显连线。详见图2。

图2 2015年—2020年“互联网+”背景下护理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图谱

2.3 机构分析

因文献署名机构形式多样,为更加准确地统计机构发文量和贡献度,本研究对机构名称进行了整合,将高校的各学院、校区统一按学校名称进行统计,医院的各科室、部门统一按照医院名称进行统计,如将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和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统一归纳为广州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护理部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信息部统一归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选择“institution”节点类型进行分析,形成143个节点、33条连线、中心度为0.003 3的图谱,详见图3。图中机构均为发文量>2篇的机构,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北华大学,发文6篇,其次是西南医科大学,发文5篇,湖南省儿童医院、天津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各发文3篇。连线表明各机构间的合作情况,图中可见机构间有合作的为首都医科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西南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大连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图3 2015年—2020年“互联网+”背景下护理领域研究的机构图谱

2.4 高频关键词分析

选择“keyword”节点类型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详见图4,形成236个节点、270条连线,中心度为0.009 7。关键词代表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与提炼,其出现的频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关注程度,即关注度越高说明出现的频次越高[4]。同1个关键词在不同的文献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对关键词进行清洗,合并同义或近义关键词,如延续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健康宣教和健康教育;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图中节点的大小与频次呈正比,除了“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和护理4个检索词之外,统计出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包括:延续护理、护理服务、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上门服务、2型糖尿病、老年人、居家护理、混合式教学、中医护理等,频次≥4次的高频关键词详见表1。

图4 2015年—2020年“互联网+”背景下护理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图谱

表1 2015年—2020年“互联网+”背景下护理领域研究词频≥4次的高频关键词单位:次

3 讨论

3.1 国家政策是推动我国“互联网+”背景下护理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5]。2015年“互联网+”背景下护理研究发文量仅为5篇,说明此时我国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自此以后“互联网+”逐渐开始融入我国的各行各业,“互联网+护理”亦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的重要性。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管理、风险防控等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并明确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实体医疗机构的派出服务,护士入户提供护理服务视为执业机构的服务延伸[6]。“互联网+”背景下护理研究发文量从2018年的89篇迅速增长到2019年的186篇,按照目前发展趋势,2020年之后发文量会持续增长,“互联网+护理”的研究规模和深度也将会继续扩大。

3.2 作者间合作不足,跨机构合作有待加强

从核心作者图谱中可以可知,以孙鸿燕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发文最多,研究单位主要是西南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该团队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开发设计了具有复诊预约、疾病咨询、康复指导、用药指导、预后随访、复诊提醒、护理服务、健康资讯、服务评价等功能的手机APP为出院病人提供新型的延续护理服务[7]。此外,以学者黄淑波、韦连素等为核心的来自同机构的作者间形成了一些小团体,但就整体而言,作者分布较为分散,合作较少,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多产研究群体。从发文机构分析可知,图中连线较少,机构与机构之间合作偏少,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并且主要的发文机构集中在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但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服务模式与群众日益增多的护理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今后在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引导下,可以将研究组织机构扩展至社区及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护理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3.3 研究热点

3.3.1 “互联网+延续护理”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延续护理、护理服务、居家护理、乳腺癌等关键词具有较高的研究热度。“互联网+延续护理”是“互联网+护理”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线上健康教育、在线咨询、远程监护以及“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等多种延续护理服务,实现护患的线上对接,弥补传统延续护理方式单一、人力物力资源消耗大、信息量小等不足,满足不同病人多样化的护理需求。目前新型延续护理的常见实施方式包括:①实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通信软件;②各类健康医疗管理的手机APP;③无线智能手环以及其他可穿戴设备等。沈跃兰等[8]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对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提供健康教育、网上答疑等。梁凤英等[9]教会带管出院病人在U护APP上进行缴费、查询、预约居家管道维护等。周慧等[10]利用无线智能手环精准计量病人的术后活动量与睡眠情况。但目前保障病人健康信息隐私以及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提示学者下一阶段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保障护患双方的医疗信息及隐私安全的政策法规,明确医疗机构和网络平台间的责任划分,保护医患各方的权益。

3.3.2 “互联网+护理教育”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关键词包括:护理教育、护理专业、混合式教学、高等院校,等体现了“互联网+护理教育”也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日渐成熟,应加快“教育现代化2035”的实现进程[11]。许多高等院校将“互联网+”引入护理教育,实现了新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资源的优质共享、教学质量的提升等,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混合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谢博钦等[12]采用基于线上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建设护理博士核心课程。李丹等[13]将源于电子商务的O2O(offline to offline,O2O)运营模式运用到护理课程教学上,构建了《基础护理学》课程的O2O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李静等[14]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了护理临床思维训练虚拟实验项目,并投入教学实践。2019年12月,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许多医学高校在疫情期间利用“钉钉”“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网课软件开展在线教学和网课。与此同时也发现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不完备、城乡宽带网络基建不平衡等是线上教育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3.3 “互联网+养老护理”

老龄化和数字化是当前社会的两大发展趋势。慢性病、失能、空巢老人等现实问题逐渐增多,热点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等。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迫切需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向老年人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疾病预防、疾病就医以及康复护理,也是目前对于传统养老模式的重大创新和发展[15]。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初步探索了如基于O2O模式的医养结合模式[16]、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17]、城市居民互助养老模式[18]等新型的养老模式。但目前仍存在政府管理机制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老年护理人才不足、养老企业盈利困难、养老服务质量难以衡量等缺点,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且具有我国特色的养老模式。

3.3.4 “互联网+中医护理”

“中医潮”和“信息化时代”的兴起,给古老的中医插上了现代的“翅膀”,使得中医的诊疗、护理、康复以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李冰娜等[19]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构建了膝骨性关节炎病人的“互联网+中医”社区护理模式。林代利等[20]以互联网为基础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实施中医的健康教育护理和延续护理,改善了病人的膝关节功能,提高了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刘香弟等[21]对糖尿病前期病人实施互联网模式下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改变糖尿病前期病人行为,延缓和降低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的转化。此外,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疫情中,中医药专家联合倡议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中医药防瘟疫以及治未病优势,开通海外义诊平台,为海外同胞免费提供线上咨询、防治知识和方法等。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我国5G通讯技术的逐渐成熟,势必会推动中医护士能力的提升以及中医护理技术在国内外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发文互联网+护理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