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专题展览的策展实践与思考

2021-08-09戴贝贝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1期
关键词:策展

戴贝贝

摘 要:博物馆的专题展览作为基本陈列的有效补充,以其展览主题多样性、展示手段灵活性、展出时间时效性等特质,成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博物馆保持生机活力、保障公众文化权益、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渡江战役纪念馆原创展览“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为蓝本,从展览主题、内容策划、展品选择、形式设计、宣传推广等方面出发,讲述在情报战线上立下赫赫功勋的21位英雄人物,初步探索革命类纪念馆在原创展览策展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渡江战役纪念馆;专题展览;策展;隐蔽战线

博物馆陈列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①专题展览指的是博物馆在基本陈列之外举办的一些短期的、临时的专题性展览,又被称为“临时展览”。博物馆的专题展览作为基本陈列的有效补充,以展览主题多样性、展示手段灵活性、展出时间时效性等特质,成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博物馆保持生机活力、保障公众文化权益、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渡江战役纪念馆(图1)2012年11月28日正式开馆,八年多来免费接待观众900多万人次。渡江战役纪念馆一直致力于专题展览工作,开馆至今共举办专题展览30余次,积极开展展览进校园、进社区以及进军队等活动,馆内原创展览还远赴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纪念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及上海国歌展示馆,促进了馆际交流,提升了策展水平。

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的博物馆已经高达5788家,2020全年推出陈列展览超2.9万个,博物馆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渡江战役纪念馆作为市级中小型博物馆,如何在开馆八年后还能持续保持生命活力以及吸引力,成了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之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渡江战役纪念馆于开馆八周年纪念日—2020年11月28日,推出原创专题展览“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

1 展览主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既有公开战场的两军博弈,还有隐蔽战线的激烈交锋。地下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不仅是搜集情报,更重要的是开展工运、农运、学运和秘密的统战,在政治上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

党的隐蔽战线随着党的创建而创立,随着党的发展而壮大。1924年,周恩来离开巴黎到达广州,接受党的任务进入黄埔军校从事统一战线工作。随后由于国民党右派势力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周恩来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创建并发展了早期的情报保卫工作,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情报工作持续升级并系统化,主要承担搜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接管城市等工作,成了情报工作发展的最高峰。这一时期,地下工作者深入国民党机密的决策机关,搜集了大量的战略性军事情报,为解放军战略方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夺取辽沈、平津、淮海以及渡江四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保障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为了展现隐蔽战线上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我们从2019年开始策划这一主题展览。馆领导牵头成立了专门的筹展小组,积极搜集、整理、研究与陈列展览主题、内容相关的学术资料,邀请党史、军事专家为展览大纲以及展览内容把关。作为渡江战役纪念馆开馆八周年以及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于2020年11月28日顺利开展,免费开放至2021年6月1日。

2 内容策划

2020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博物馆人,我们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定意志推进工作,举办专题展览,提升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

隐蔽战线上的无数无名英雄,用他们对党的忠诚、信仰、顽强、坚毅、智慧、不屈……,为革命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安徽这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上,涌现出一大批活跃在隐蔽战线上的“余则成”们。“他们是伪装者,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他们是听风者,守护永不消逝的电波;他们是利剑,用生命刺破云雾重重的长夜;他们是火焰,用热血熔铸光辉的旗帜、不朽的丰碑。”

大音希声,大功无名。很多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们没有来得及看见胜利的曙光,就牺牲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夜。他们有的刚过而立之年,有的新婚宴尔,他们改名换姓甚至牺牲时都没有留下真实的名字。

“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展览共展出21位安徽籍或跟安徽有关的英雄人物、140余张珍贵的历史图片、20余件文物展品以及1个复原场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隐蔽战线上这21位英雄人物以及更多的无名英雄的光辉历程,以此彰显革命先烈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本次展览共分四个章节,分别是“千钧一发挽救党中央”“永不消失的电波”“革命道路上的红色伴侣”以及“时刻战斗的红色尖兵”。

第一章“千钧一发挽救党中央”,主要介绍李克农、胡底、熊向晖以及甘信元四位安徽人在党的隐蔽战线上的光辉事迹。作为“龙潭三杰”的李克农和胡底,组成中共特别党小组,在顾顺章被捕叛变后,迅速转移中央机关,于千钧一发间挽救中共中央。熊向晖作为周恩来安排在胡宗南身边的“闲棋冷子”,两次粉碎国民党攻打延安的阴谋,多次保卫了延安的党中央,毛泽东都夸赞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第二章“永不消失的电波”,主要介绍宫乔岩、王文、王凤岐、单志伊以及陈仲亭五位在情报传递工作上的英雄业绩。其中,王文、王凤岐夫妇作为电视剧《潜伏》主角余则成、王翠平的原型之一,远赴北平建立秘密电台,为党组织搜集、传递密码情报。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担任警察职务,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第三章“革命道路上的红色伴侣”,主要介绍陈尔晋、王曼霞夫妇,王步文、方启坤夫妇以及刘敏、宋继蕴夫妇三对革命伉俪按照组织的命令,为了完成党的任务,以家庭为掩护,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守秘密,宁可犧牲自己一切的英雄往事。

第四章“时刻战斗的红色尖兵”,主要介绍多位红色尖兵的英雄事迹:秘密兵运工作,卫立煌身边的高级秘书赵荣声;实行战场起义的廖氏三兄弟;长期在敌后搜集情报工作的方向明;冒险渡江,亲自将长江军事布置图送交渡江部队的朱启銮。

先辈成就辉煌,精神照耀未来。展览既是对隐蔽战线革命英雄们浴血奋斗光辉历史的彰显,也是对社会公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 展品选择

展览是文物藏品的研究成果的体现,我们从隐蔽战线的展陈内涵出发,从文物中体现共产党人严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规定的主线。研究保管室多次前往南京、武汉、上海等地,征集地下工作者的相关物品。由于隐蔽工作的私密性以及某些年代不宜保存革命文物等原因,见证隐蔽战线工作的革命文物大多没有保存下来,我们只征集到了部分展品。如渡江战役时时任华东军区后勤司令部机要科长徐哲明的《干部履历表》、25年以上机要工作荣誉证书以及佩戴过的肩章;时任华东军区后勤司令部机要员林齐芬1954年机要干部学校毕业证。另外,研究保管室还联系到陈尔晋烈士、王曼霞烈士的后人,复制了陈尔晋光荣纪念证、王曼霞光荣纪念证,更好地见证了两名烈士的光辉岁月。考虑到展品的多样性以及全面性,从馆内基本陈列以及库房内补充调整了纪念章三枚和电话一部。

发送情报是地下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让学生团队更加直观明了地了解无线电台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办法,展览陈列室在安徽省无线电技术协会的帮助下,多次联系省内外无线电协会会员,借调了四台解放战争时期以及之后的无线电台,了解了对讲机、电键的工作方法。

为了丰富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办公室的复原场景,展览陈列室走访了合肥各大旧物市场,采购了一批具有历史年代感的书架、书桌、藤椅、钢笔、报纸、搪瓷缸、台灯、马灯以及行军壶等展品。民国时期的地板多采用很长的窄木条,基本没有拼接,用胶水粘贴于地面后再涂上深色油漆,而如今的木地板相对较宽,长度也较短,为了让地板与老物件相统一,展览陈列室特意前往七八十年代装修的老房子,找到了类似的长的窄地板,让布展场景没有违和感。

4 形式设计

“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以现代化的博物馆展示陈列手段,将革命类展览的严肃性与专题性展览的趣味性相糅合,针对性地进行空间改造设计,增加展览的观赏性与吸引力。展览整体风格庄重大气,以军绿色、墨绿色以及红色为主色调(图2~图5)。军绿色是正义的化身,象征着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在黑色线条交杂之下的墨绿色隐喻在黑色恐怖下隐蔽战线工作的艰难与牺牲;红色则彰显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屈抗争的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因为展览预算有限,布展总计约13万元,主要以图片展的方式呈现给游客。临时展厅分为独立的两个空间,采取逆时针参观流线。展厅里面共分为三层叠级,21位英雄人物采取“顶天”或“立地”的超高展板,配合形式不一的立体图文版面。展厅地面与顶面采用灰色调,稳重大气,顶部悬挂大小不一的红色五角星装饰,烘托革命胜利氛围。

为了渲染观展氛围,让观众更加直观地重温隐蔽战线的峥嵘岁月,形象感受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渡江战役纪念馆特开辟了场景复原区域。复原场景再现的是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里周恩来的办公室,一个个旧物件,简单布置,勾勒出当年隐蔽战线工作的艰难与不易。

文物展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纸质文物多固定于墙壁上,其他文物设置了六个错落有致的圆柱形积木,伫立在二号展厅中央。

考虑到展览与观众的互动,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临展厅安装多媒体显示屏滚动播放《国家记忆:周恩来和中共隐蔽战线》的视频画面,讲述革命期间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的领导者,长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在险恶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领导中共情报工作者顽强斗争、矢志不渝,争取抗战胜利的故事。在展览结尾处设计留言墙,搜集观众的参观感想以及展览意见,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展陈水平。

另外,为了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让更多观众能够观看此次特展,丰富展览的展陈形式,我们还特别开辟了线上VR展馆,7月1日当天正式上线。观众可以通过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官网查看,切身体验在平面地图与三维空间内切换的便捷,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有效拓展展览的传播力与辐射力。

5 宣传推介

专题展览作为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有效模式,博物馆必须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依托各种宣传媒介,加强对于专题展览的宣传推介。

“信仰的丰碑—红色安徽特工传奇”确定开展日期后,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开展了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有步骤的宣传工作,主要分为展览预热期、展览曝光期以及展览深度推广期。

展览预热期宣传,对临展举办进行前期造势、推广宣传。主要通过纪念馆自媒体推广(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号等)、报纸推广(《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等)、以及网络推广(新华网客户端、中安在线、今日头条、万家资讯等)。宣传人员紧扣“隐蔽战线”“红色特工”等主题,快速吸引观众的兴致,产生参观的愿望。又避免泄露过多的展览信息,给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

展览曝光期宣传,主要以本地媒体新闻报道和线上媒体为主。主动向《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合肥在线、万家热线等报纸和网络媒体发稿,邀请主流媒体对临展开幕进行深度报道,必要时安排专访。2020年11月28日特展开幕当天,开展无线电专题讲座,邀请安徽电视台、合肥电视台、《合肥日报》等主流媒体当天进行现场采访、报道。通过持续性的宣传推介,展览开展不足半年已有30余万观众参观了展览。

展览深度推广期宣传,配合科普性、趣味性的教育活动,为观众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展览解读。开辟线上VR展馆,创新展览宣传推介模式,让公众足不出户与“红色特工”亲密接触。开展送展进军营、学校和社区活动。这是渡江战役纪念馆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的有效实践,也是共同探讨军民融合、馆校合作、文化惠民助力文化发展的进一步探索。

6 展览配套教育活动

作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我们以《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人物原型李白的革命故事为基点,面向青少年开展了一系列展览配套教育活动,以“了解举办陈列展览和各种服务活动的实际社会效果和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①。

一是开展“乘着电波飞翔”专题讲座,为观众科普无线电基本知识和发展历史(图6、图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师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无线电发送图片,点燃青少年的兴致。

二是开展“永不消逝的电波”无线电发报机活动。社教老师带领观众体验现场组装发报机(图8、图9),用莫尔斯电码表破译发报內容,了解隐蔽战线的情报传递工作,延伸展览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排演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李白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在上海解放前20天的故事(图10、图11)。继续传递信仰的力量,激励每一位青少年奋发图强,带着理想和信念,自觉担当时代责任。

一个好的展览,不仅仅是一级藏品的堆砌,更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一个好的展览,不仅仅是文博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公众心灵的启迪者;一个好的展览,不仅仅是有形的图文展示,更是无形的精神殿堂。

革命类纪念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展陈设计理念,本文以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特展为契机进行了专题展览的初步实践与探索。希望通过一代代博物馆人的努力,不断推出高质量的专题临展,让文化生活成为居民生活的日常,不断延伸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积极服务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策展
2021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策展人大奖”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不是所有的展览都需要策展人:从 “‘滚!’在当下:朱青生作品1994-2004”展览谈起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国内独立策展人与博物馆策展人比较研究
刘畑 希望形成一种“研究—创作”一体的工作
刘畑 希望形成一种“研究—创作”一体的工作
策展人培训班:模拟一次“策展人”搜索指南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