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清楚”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落实

2021-08-09罗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细化教科书思路

罗玲

“写清楚”已经成为小学生习作要求中的一个高频词。“写清楚”这一习作要求,主要集中在小学第二学段。通过梳理,笔者发现统编教科书在习作内容安排上,有这样一些特点,即首次学写习作时,一般不提“清楚”的要求,当同一方面的内容第二次出现时,会把“清楚”作为重要的要求,也就是说,首次习作是为后面的习作做范例、打基础的。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儿真美》的要求是:

1.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

2.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记一次游戏》,提出了“把游戏写清楚”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能够“写清楚”,教师能够“教清楚”,统编教科书中做了以下提示,写之前可以先想一想。

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怎样想”的思路。游戏前,你做过哪些准备?在游戏中你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游戏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

对于怎么写清楚游戏的重点部分——“游戏中”,统编教科书又提示了方法:拍摄一些游戏时的场景,可以帮助我们写好游戏。

这些提示,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了思路:知道动笔写之前先要想一想,还明白了根据题目的要求,应该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然后想什么,根据这样的提示,做到“写清楚”而有了方法——拍摄场景,在写作的时候,能重现那些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令人难忘的场面,唤起了学生的回忆,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根据提示,学生还领悟要多想些什么?怎么想?这样,就能把重点部分的内容“写具体”了。

第三學段五、六年级有三十次有关习作的语文要素,“清楚”一词仅出现一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出现“清楚”一词,不等于这一要求不需要了。要把“清楚”的要求理清楚,我们要深入研读教材,在前后关联中发现“清楚”的梯度与要求。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与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学会了_____》,这两次习作同样都是记事类,同样都有写清楚的要求,但通过比较与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两次习作,对“清楚”一词的要求是不同的。《生活万花筒》要求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在于按照一定顺序,把前后经过写清楚。《我学会了_____》重点在于把过程写清楚。

理清楚习作要求中的“清楚”,最关键的还在于细化要求。“清楚”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需要教师进行细化。打个比方,我们与别人打电话,听筒里对方的声音清楚吗?大概有这么几个评判标准:声音高低适中、信号连贯、对方所处环境不嘈杂。同样道理,习作要求中“清楚”一词,也需要教师细致地读通教材、细心地关注学生的写作思路、细化教学的步骤。

理清楚习作要求仅仅是明白了“教什么”和“学什么”,而把“写清楚”的要求教清楚,即“怎么教”,则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

要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统编教科书的编排思路、要求,注意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个好地方》为例。一开始我们把“清楚”的要求细化成三条:详略得当、运用修辞、动静结合。在反复研讨、试教之后,我们发现这条关于“清楚”的细化要求,明显存在拔高的嫌疑:详略得当是六年级的要求,动静结合是五年级的训练重点,运用修辞是泛泛而谈的要求。之后,我们根据年级要求,将“清楚”细化为:调动多种感官,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是走过的、玩过的、触到的、闻到的写出来,引导学生关注、回忆自己去过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这是“写清楚”的前提。

而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写出推荐的理由,吸引大家去看看”的提示,则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梳理出“写清楚”的思路。这样,让学生有了“怎么介绍”“介绍清楚”的支架,评价也更有针对性。

把“写清楚”的要求教清楚,在习作教学中落实起来比较复杂。在前后联系中发现“清楚”的梯度、要求,在习作要求中寻找“清楚”的细化要求和方法,在反复研磨中确定“清楚”的具体要求,“清楚”,这个模糊、不可捉摸的概念,才能变成可操作的习作技能。

猜你喜欢

细化教科书思路
打麦
在融入乡村振兴中细化文明实践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论初中英语教研工作中的“细”与“实”
我的思路我做主
基于分区梯度的医学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