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关联蕴结构 层级探究促发展

2021-08-09于云霞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变式生长

于云霞

摘要:复习课的主要作用是将新授课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因此单元整体复习课要以课标为依据,立足学情,找到一个合适的起点,选准一条复习主线,将章节典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重构,以完善知识内部联系,深化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整体性教学;层级递进;变式;生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整体性教学提出了要求:“数学知识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1]本文以“圆”的单元整体复习课为例,就中考复习课中如何立足课本,构建整体性知识网络,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谈谈笔者的做法与几点思考.

1 教学背景

1.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出自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圆”.圆是“图形与几何”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初中最后阶段学习的平面几何知识.本章主要包括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和圆的计算三大板块内容,知识网络结构如图1.

1.2 学生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平面几何中“直线型”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中考复习阶段的学生也基本掌握了“圆”这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知识点对点的解决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圆的知识往往都是以综合性题目和应用性题目的形式出现,现阶段学生还不能熟练的将新知识与旧经验“接轨”,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2 学习目标

(1)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梳理垂径定理、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相关知识;

(2)通过对基本图形添加条件将题根进行生长、变式,感受与圆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3)经历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感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和模型思想.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探究过程,利用复习框架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整理,让学生眼中有“木”,心中有“林”.

4 设计说明

4.1 以教材为蓝本,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问题,为深度学习搭建平台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载体,是学业水平评价内容的重要来源.在中考复习课的教学中,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挖掘教材的使用价值,站在一定的高度,立足于整体宏观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做到“题尽其材、例尽其用”.本节课根据学情,选取教材中部分具有基础性、示范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进行改编.例如:问题1改编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册(下同)第十四页做一做;问题2改编自第三十九页随堂练习第一题;问题4改编自第三十一页数学理解第四题.笔者将它们与其他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引领学生基于旧经验生长新知识,体现“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洞悉教材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形成优化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2 以变式教学为路径,构建合理的问题阶梯,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课堂上对同结构知识进行变式训练,抓住题目中的重点,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层级探究,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万尔遐老师曾说:“抓住一个题根,就等于抓住了这个题族、这个题群、这个题系.”[2]本节课以图1这个基本图形为题根,首先通过添加条件从角和线段的角度,引领学生提炼和总结一些常见的几何基本模型,接著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对其进行再创造,通过添加一条切线、将切线变为割线、弦等,将问题进行难度的递增与提升,把关联而杂乱的知识“串联”起来,为学生搭建思维锻炼的平台,体会基本模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深度理解学习内容,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策略,从而提升学习效能.

总之,单元整体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整章的知识结构、教学结构出发,深入挖掘知识本质,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自然渗透数学思想,最终让学生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学的更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永东.做一名有诗意的教研员——我的初中数学教研人生[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111.

猜你喜欢

变式生长
碗莲生长记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共享出行不再“野蛮生长”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野蛮生长
生长
的化简及其变式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