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刀光剑影鸿门路 百态人生辨是非

2021-08-09丁涛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鸿门宴环节文本

丁涛

任何一堂课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憾,或许这种缺憾恰恰就是自我的提升空间。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展示,这是师者毕其一生致力追求的课堂呈现。将课堂的缺憾转化成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宝贵养料,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途径。

《鸿门宴》这篇课文是我参加曲靖市高中语文教学技能竞赛的课题,以往的比赛规则是课赛前几周给出具体的篇章,教师根据具体篇目进行全面的备课、磨课,在团队的帮助下,共同打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授课教师在课赛时基本上都能够将教学流程行云流水般呈现在课赛现场。然而,本次课赛规则发生了改变,课赛题目是在课赛前一天采取临时抽题的方式进行,而我恰恰抽中了第一号,从抽课题到讲课,留给自己的准备时间只有18个小时。

路在何方?这么短的时间里,我究竟该怎样把流传千百年间的惊世之作展现给学生呢?课赛又是在其他学校进行,学生不熟悉我,我也不熟悉学生,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该如何消除?采用何种方式准确地切入文本、有效地进行教学呢?多媒体的制作怎么才能够突出特色?说课的环节又该如何切入重难点?……

《鸿门宴》是文言文教学中的经典之作,选自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精粹绝美的《史记》就像一座高峰,千百年来久久地矗立在文学大地上,色彩斑斓,蕴藉深厚,亘古不变,静候每一个遇见的人,然而我们是否也能够用一种别样的形式去和经典相遇对话,挖掘其内在深厚的精粹?

一、曲径探幽: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回到家中,自己静下来精心思考:如何寻找“长文短教,深文浅教,名文新教”的突破口?如何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与学法?如何提升转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能力化”的内化生成?

登高望远,瞰察路径。对这些问题苦苦的追寻,经历了痛苦的迷茫和摸索,个中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苦寻的步履最终走入语文教学的原阵地,万千思绪翻腾过后感悟出:立足文本,着眼学情,回归“本真”语文。

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展示,这是师者毕其一生致力追求的课堂展现,不会因为是一堂公开课或是课赛课,就要故弄玄虚、华丽流畅、表演无痕。这或许才是“本真”语文的教学之法,语文之金钥匙。

如何来实现这些目标呢?那就从单元目标入手,看能否突破自己的困境?再次打开课文,目光停留在单元目标上,“本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文言叙事特有一种简洁之美,从中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学习时注意反复朗读,细心体会,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之后,这单元目标果然不是白白放在那里的,醍醐灌頂、茅塞顿开之感油然而生,在文言文课赛的角度选择上,我想应该是着眼于学生的文学与文化素养的形成与提升,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那这篇课文就依照单元教学目标来设计主线,注重阅读环节的学法指导、人物感知方面注重个性化阅读的呈现——文本中立体鲜活的、丰满真实的历史人物,千古同情的伟大人格魅力,寥寥数字的人物语言,尖锐鲜明的矛盾冲突,千年存留的人生感悟,深厚明辨的睿智哲学……这不是这篇课文的精彩之处吗?授课思路渐渐清晰。如果扣住这两个关键节点,这节课的设计就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解决了授课思路后,以对《鸿门宴》文本中的人物精神品格评价为抓手,我开始着手准备材料。

二、得法入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成功的课堂”,所以我在教学环节上可谓下了一番心血,“挖空心思”地定下“品细节—赏人物—辩人生”的教学环节。

如何才能有效地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让每一个人都热血澎湃?我采用了“蓄势和造势”的策略,课前几分钟利用音乐进行暖场,播放《天地英雄》音乐,将所有人带回千年前的历史场景中。用音乐打开课堂之后,我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听完这首歌曲之后,请你说说听后的感受”,以此开启《鸿门宴》的惊心之旅。

1. 温故知新

虽然本堂课是一节课赛课,如何从上节课的教学过渡到本堂课,我设计了复习文言基础知识:“旦日飨士卒”中的“飨”字;“素善留侯张良”中的“素”和“善”字;“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字;“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字;“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中的“俎”字;“道芷阳间行”中的“道”和“间”字。这个过渡的教学环节,在设计当初我非常犹豫,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加入这个基础知识的回顾复习,这个环节是否会冲淡课堂的探究魅力。最终我还是保留了这个环节,因为我始终觉得文言基础知识是个慢功夫,需要经常“小剂量”地提醒学生,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本心。

2. 画说鸿门

《鸿门宴》这篇课文中故事脉络非常清晰,可以利用图片,采用连环画式的方式,播放图片,让学生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梗概,从整体上梳理把握整篇课文的结构脉络,重温千年前刀光剑影、剑拔弩张、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环节一定要简洁,不要让学生太过于拓展和延伸,锻炼学生用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即可,防止天马行空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时间分配。

3. 走进鸿门

细节描写被高尔基称为“隐藏在文字里间的魔术”。为了达到细节“化腐朽为神奇”般的“魔术”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关注文本,立足对文本细节的解读,把“细节”两个字放到人物身上寻找突破口。首先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按照刘邦和项羽两大阵营分成两队,探寻文本中的细微之处。如果学生不能够找出,我备课之前预设了以下几处——文中写到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你可以解读出几层含义?从沛公对张良和项羽的称呼变化中,可以窥知刘邦的哪些性格特点?为何刘邦对张良先称呼为“君”后面变成“公”?为何刘邦要自称臣,从这个“臣”字中可以读出哪些意味?慢慢品味,带领学生领会称呼的变化,竟有如此玄妙。这也实现了“名文新教,熟文深教”的教学设想。

为了加深对课文人物性格的评点,我设置了这个探究题型,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试比较山东版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鸿门宴》中标点符号的不同运用,你赞同哪个版本的标注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山东版)“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人教版)“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化,我有意地进行了温馨提示,让学生按照“通过文本中的某些描写,我觉得刘邦 / 项羽是一个……的人”,必须从文本中找到,不可以脱离文本。在“走进鸿门”这个环节中一面让小组内的学生讨论交流,一面让小组内其他成员到黑板前展示。

4. 品味英雄

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辩证地看待英雄,充分地认识人性的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复杂性,加深对人性的认知深度,同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展示两组司马迁对人物的评点分析:“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汉书·陈胜项籍传》)

我问了这样的问题:“两千年后,各具风采、各有归宿的英雄如此鲜明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历史的走向、成败的大局早有定数,现在请动手写一写,谁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英雄?”这也是这节课动态生成的精华展现,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辩证地分辨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这是课堂的亮点,也是出彩点。

与此同时,我介绍了司马迁的“春秋笔法”。何为“春秋笔法”?如何理解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方面起到的作用?让学生回顾《鸿门宴》课文中第一段中的“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为何司马迁要如此评价汉高祖刘邦呢?这样做出于何种原因?左丘明将“春秋笔法”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我之所以对春秋笔法进行讲解,是让学生学会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切忌用真善美单一式的评价,人物要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多元化、客观化的评价,让学生以此体会史学家的匠心独运和如椽巨筆的艺术魅力。

三、回首顿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为了让课件更美观,具有动态美感,我放弃了传统的PPT,改用了更具有互动性、美观性的软件,但是耗时巨大,最终经过数次更改,课件终于定稿。本课堂的教学设计围绕《鸿门宴》人物辩证赏析展开,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品细节、赏人物、辩人生”的落地生根。

遗憾的是,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衔接和节奏的掌控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好,处理起来不果断,拖泥带水,在采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式的学法指导上,没有及时、明白、细化地布置任务。“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成功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会限制学生的动态生成,董一菲老师关于“生成之美”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今后的课堂上更应该注意在静态的预设和动态的生成之间寻找平衡点,一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还给学生开放式、民主式的课堂,将课堂教学设计得更科学化、合理化、弹性化。

遇见真好。在课文中遇见了刘邦、项羽的针锋相对,在课堂上遇见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遇见了无声的文字,遇见了有声的倾诉,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我。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鸿门宴环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张居正的反贪“鸿门宴”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