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健康人格教育

2021-08-09陈凤美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人格法治

陈凤美

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不可或缺的素养,健康人格是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涵

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具备许多素养,既包括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能力、道德、法律等,也包括通过社会实践和训练获得的经验、技能以及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人格品行、为人风范等。人人都应该具有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林崇德教授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核心素养代表个体应该达成的最低、最基本的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的不可或缺的素养,是个体成长和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素养。

核心素养指向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所有学生应该具有的共同的最基本、最关键的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兼顾了“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取向,既指向个体的终身发展,又体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健康生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是学生在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健康人格”是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核心,“健康人格”可以帮助个体完成学业,满足升学、就业、融入主流社会,以及各生活领域自我实现和终身发展需求,并以个体的发展而形成对社会的影响。

二、健康人格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核心素养

现代社会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培养学生具有以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为基础的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健康人格表现为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恰当的情绪调控能力、强烈的道德感和创造性等,是个体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健康人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我、融入社会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伴随着身体与心理的不断发展,思想不断走向成熟、人格不断健全的过程。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人格的影响。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能力,对生活抱以乐观开放的态度;能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不怕苦、不拍累;善于向他人学习,不断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和方法;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和事,有良好的竞争合作意识和人际关系;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不卑不亢;对生活抱有愿景和热情,立足现实,以追求高尚目标;能够冷静面对困难和挫折,调控情绪,迎难而上。人格健康的人思维开阔、心境良好、积极向上,有诗和远方,给人以正能量。健康人格有利于学生积极乐观地看待学习、认识社会、改造环境,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全人格是个体最基本的素养,是学生其他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抽样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生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的表现方面总体水平不高,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在“健康生活”“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素养较差。学生在“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要点的发展情况差异最大,其中“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方面较差。学生在“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容乐观。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深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孩子太难教、太难管了。普遍缺乏自制力和自觉性,一天到晚就想着玩手机、打游戏,不做作业、不读书。一点委屈和挫折都受不了,有的学生因为一件小事就想不开走极端……弄得老师、家长都不敢管了。现实生活中无数惨痛的案例告诉我们,我国学生健康心理、健康人格教育严重缺失,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独立、健康人格素养才是教育的关键。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人格是学生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素养。家庭和学校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品质,重视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因为人格不健全的人往往伴随着自我封闭、目光短浅、思维狭窄、不善沟通、没有愿景、缺乏兴趣、思想极端、行为怪异,甚至人格扭曲、愤世嫉俗、自卑抑郁、自暴自弃、报复心强等问题。人格上的缺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业发展,而且会因为缺乏学习兴趣和愿景动力影响终身发展和价值取向,甚至贻害终身。因此,健康人格是学生乐学善思、助人传爱、奋发有为的必备条件,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健康人格教育已成为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课题。

三、培养健康人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面对开放而复杂的社会环境,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出现了新的特点,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行不通。健康心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困扰家庭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根源性问题,必须加以重视。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可有可无的健康课,赋予了时代性和德育内涵,它往往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规则教育、生涯規划教育联系起来,上升为健康思想、健康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运用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的各个层面予以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适应、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性教育实践,目的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开发智力潜能、维护年龄性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化人格,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素养发展性教育的使命,按照学生不断成长发展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线索,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领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发展教育等内容编写入册,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在道德修养、健康心理、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理性精神、政治认同等思政课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刻领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意图,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根本,把加强以心理健康和道德法治为中心的健康生活素养教育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点,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德育功能。避免将课程中的“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四个部分割裂开来的分离式教学;避免将思政课作为纯粹的知识讲授课程,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培养。应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课、一个单元、一册、一个学段的内容视为一个整体,将“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四个板块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进行融合式教学;将一课、一个单元、一册、一个板块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就知识教知识的理论化单一化教学。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教学时,要以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为基础,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培养“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道德品质,突出青春的理想与奋斗,教育学生养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一框一框地孤立讲授,割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不能纯粹讲授知识,忽视思政课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教育联系。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学时,要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珍爱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再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努力奋斗,活出生命的精彩,实现生命价值。这样的教学思路从层次结构上来看,就是从“心理健康教育”到“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从学生成长角度来看,就是从“身心發展问题”到“方法指导解惑”再到“情感价值升华”的健康人格培养过程。健康人格教育离不开生活化、情感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采用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活动式教学、诱导式教学等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案例情境和生活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触发思想情感。学生在有思有感的教学环境中,产生情感与思想共鸣,作出正确的自我判断和选择,才能实现“思想升华”和人格教育。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做更好的自己”教学时,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怎样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还要给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方向和方法上的具体指导,更应该通过典型案例和事件,教育学生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提高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需要有责任和担当,在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和问题时始终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剧、问题辩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新闻观察、游戏活动等方式创建学生学习真实情境,鼓励并激发学生参与和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比如,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情绪管理”教学时,不能大而化之地教给学生情绪调控的几种方法,可以借助疫情期间学生漫长的居家学习的心理体验和对抗击新冠疫情的态度认识,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问题,克服消极情绪,借助学生真实的心理感受和行为表现,循循善诱推进课堂教学进展,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将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医护工作者、基层干部和普通民众的抗疫态度和行为编成情景剧让学生做角色扮演,体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积极的情绪和态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通过新闻报道、调查数据、典型人物等素材让学生了解抗击疫情中党中央的举措、人民的力量、社会制度的优势,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了解国家和社会现状,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发展,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坚韧不拔的奋进力量。教师通过初中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心理现象,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掌握心理调控方法,学会自我管理,能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做负责任的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价值引领,在健康心理、健康人格教育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生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内生性的健康人格修炼和昂扬向上的价值追求,实现教育目标的内化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系曲靖市教育体育局、曲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思政课深度学习指导研究”(编号:QJQSKT2019YB14)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人格法治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以鸟喻人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