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2021-08-09

市场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长三角安徽省江苏省

胡 敬

(新华日报社,江苏 南京210000)

一、引言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居全国前列,且农村产业融合度高,已迈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的 “农业一体化” 逐渐引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长三角地区农业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评价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对于提高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扎实推进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抬高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底板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刘锐等采用多指标综合测评法、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从农业生产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社会发展水平4个方面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田野等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3个角度出发并借助超效率DEA模型对2000~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进行评价。辛岭和蒋和平利用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傅晨提出广东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对1999~2007年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姚成胜等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经营模式、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等5个方面对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林正雨等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从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4各方面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刘世薇等采用熵值法,从农业生产现代化、物质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生活现代化、农业环境保护5个方面对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已有文献缺乏对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鉴于此,文章以长三角地区3省1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测评法,评价2019年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揭示长三角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差异分析

长三角地区在我国农业发展总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这与其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密切相关。但是,由于长三角各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结构和技术水平等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也各有差异。因此,揭示长三角地区3省1市农业农村资源禀赋的差异,有助于把握各地区优势资源状况,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人口占比持续下降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封闭保守的社会格局被打破,农民非农就业渠道增多,农村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下降。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表1),长三角各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和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均在下降,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看,2019年安徽省的占比最高(44.2%),其次是浙江省(30.0%)和江苏省(29.4%),上海市最低(11.7%),分别比2015年下降5.3%、4.2%、4.1%和0.7%。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来看,2019年安徽省的占比最高(30.7%),其次是江苏省(15.5%)和浙江省(10.5%),上海市最低(2.9%),分别比2015年下降1.4%、2.9%、2.7%和0.5%。

表1 2015~2019年长三角各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

(二)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不断完善,农业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不断下降,农作物总产量略有减少。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表2),长三角各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作物总产量均在减少,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从农作物播种面积来看,2019年安徽省播种面积最大(8782.0千公顷),其次是江苏省(7442.6千公顷)和浙江省(1999.6千公顷),上海市最小(261.4千公顷),分别比2015年减少168.5千公顷、302.4千公顷、290.9千公顷和78.8千公顷。从粮食作物总产量来看,2019年安徽省总产量最大(4054.0万吨),比2015年增加515.9万吨;其次是江苏省(3706.2万吨),比2015年增加144.9万吨,以及浙江省(592.1万吨),比2015年减少160.1万吨;上海市最小(95.9万吨),比2015年减少16.2万吨。从经济作物总产量来看,2019年江苏省总产量最大(5747.1万吨),比2015年减少13.0万吨;其次是安徽省(2394.8万吨),比2015年减少599.1万吨,以及浙江省(1980.7万吨),比2015年增加78.0万吨;上海市最小(269.3万吨),比2015年减少97.0万吨。

表2 2015~2019年长三角各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总产量表1 处理效应结果

(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发展高质量农业是当前各地区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而实现要素集约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劳动密集型农业逐渐向资本密集型农业过渡,农业资本替代效应不断增强。同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表3),长三角各地区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除涝面积不断增加。从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来看,2019年浙江省的投资额最多(665.0亿元),比2015年增加6.4亿元;其次是安徽省(501.6亿元)和江苏省(236.5亿元),分别比2015年减少80.4亿元和105.2亿元;上海市最少(6.9亿元),比2015年增加3.6亿元。从除涝面积来看,2019年江苏省的除涝面积最大(4451.1千公顷),其次是安徽省(2436.2千公顷)和浙江省(557.6千公顷),上海市最小(61.2千公顷),分别比2015年增加1325.5千公顷、78.5千公顷、9.3千公顷、0.5千公顷。

表3 2015~2019年长三角各地区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四)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良种、良法和农业科技机械不断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得农业发展走上科技兴盛的道路。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表4),长三角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均不断提高,但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从农业机械总动力来看,2019年安徽省的农业机械总动力最大(6650.5万千瓦),比2015年增加69.5万千瓦;其次是江苏省(5112.0万千瓦),比2015年增加286.5万千瓦,以及浙江省(1908.0万千瓦),比2015年减少452.7万千瓦;上海市最小(98.0万千瓦),比2015年减少21万千瓦。从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来看,2019年江苏省的宽带接入用户最多(3585.7万户),其次是浙江省(2782.0万户)和安徽省(1864.7万户),上海市最少(890.2万户),分别比2015年增加1402.6万户、1466.0万户、976.8万户、321.4万户。

表4 2015~2019年长三角各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三、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

(一)数据来源

文章针对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长三角地区3省1市为样本,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以及《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等资料。

(二)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全面、综合的发展过程。参考已有的文献,文章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结合长三角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的原则,选取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等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建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表5),对长三角地区3省1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

表5 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方法

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2019年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由于各评价指标的单位量纲不同,首先需要对每个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选取极值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公式为:

式中,xij和x′ij分别表示长三角i地区的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和标准化处理后的值,xmin和xmax分别为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其次,参考刘世薇等的做法,运用熵值法根据指标间观测值的信息熵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最后,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出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得分。

(四)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熵值法得到各个指标权重(表5),通过加总4个一级指标中的每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得到农业投入水平(0.307)、农业产出水平(0.27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0.183)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0.237)等权重。其中,农业投入水平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农业产出水平,表明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输入是其主要特征,而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高投入,所带来的农业产出水平明显高于传统农业。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表6),江苏省的综合发展水平最高(0.324),其次是浙江省(0.242)和上海市(0.227),安徽省最低(0.207)。从农业投入水平来看,上海市最高(0.096),其次是江苏省(0.081)和浙江省(0.074),安徽省最低(0.057);从农业产出水平来看,江苏省最高(0.087),其次是安徽省(0.081)和浙江省(0.069),上海市最低(0.036);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江苏省最高(0.063),其次是上海市(0.047)和安徽省(0.040),浙江省最低(0.033);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来看,江苏省最高(0.093),其次是浙江省(0.066)和上海市(0.048),安徽省最低(0.030)。江苏省近年来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展开创新性、引领性探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浙江省作为互联网大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和集成过程中的优化作用,数字乡村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积极打造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升级版。而安徽省致力于在发挥传统农业主产区优势下,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而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表6 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3省1市为研究区域,在揭示长三角各地区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差异的基础上,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等4个方面构建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2019年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长三角地区农村人口占比持续下降、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各地区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第二,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其中农业投入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最大;第三,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浙江和上海发展较快,安徽省发展相对较慢。

在我国当前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下,地域间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短期内无法消除。长三角各地区应该依托自身自然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狠抓特色农业发展,根据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走多元化农业发展道路。同时,加强长三角各地区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提升农业服务效率,进而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深入推动农村区域均衡发展,缩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地区差异。加快推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将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促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和管理服务智能化。

猜你喜欢

长三角安徽省江苏省
成长相册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