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BeePC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课程中的应用

2021-08-07孔婷婷那丽岩陈铱夲

山西建筑 2021年16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装配式构件

孔婷婷 那丽岩 陈铱夲 马 冲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改革开放以后,基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人口老龄化加重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对环境问题、节能环保问题、建筑质量与可靠度的不断重视等,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了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20年全球疫情大背景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造背后折射出的“中国速度”“中国温度”“中国力量”,也很好地印证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所在[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直接与社会接口的教育,需紧跟社会需求,培养实用为主、技能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更有效、更实用、更被学生接受地开展装配式建筑课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基于上述社会背景与职业教育定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析应用设计软件BeePC进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课程的实施与优化,以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中,BeePC主要用于装配式深化设计领域,是基于Revit平台研发的装配式智能深化BIM软件,市场应用较为广泛。其内置规范与图集,可通过软件实现便捷且规范地学习装配式建筑构造,因此也具有较好的教学应用价值。

1 课程开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系列课程是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其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学生真正了解与接触装配式建筑的开端,更是后续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课程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与基础。该课程能否有效推进,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与把控,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相关深入课程的学习态度与热情,更有可能左右学生能否顺利地迈向职业岗位。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课程主要以理论性教学为主,以章节为模块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配合多媒体课件、课堂板书、配套图频资源以及工法楼实体模型等进行教学的开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知识居多,学生兴趣缺失。课程主要以装配式建筑受力构件、附属构件的构造以及节点连接方式等作为课程核心内容,概念性、文字性内容占主要成分,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学生无法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图频展示单一,驱动效果不佳。授课过程中多以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上课收效。但图频展示效果单一,治标不治本,无法使学生产生内在驱动式学习效果;

3)实体模型固化,实地教学受限。结合工法楼实体模型有助于学生掌握装配式构件主要的外观形态、分布位置、连接状态等,但由于模型固定化,对内部构造设置、配合规范应用等方面依然无法深入,且使用时间有限,不便实时学习巩固。实际工地参观是更真实地了解装配式建筑的途径,但安全问题、管理问题及校企合作问题均无法规避。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BeePC智能深化软件,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实现学生在较好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框架,并能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

2 结合BeePC的课程重构

重构仍以原课程内容为依托,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目标,对重点核心部分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思路进行展开。原课程按五个章节进行授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类型、第三章装配式混凝土基本构造、第四章附属构件构造、第五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实例,重点为第三、四章节内容。第三章主要包括预制楼盖、梁、柱、剪力墙等主要受力构件的相关构造和节点连接方式,第四章包括预制楼梯、阳台以及保温隔热、整体卫生间构造等部分。

上述预制楼板构造部分的项目化重构以叠合板的完整设计流程为导向进行编排。在施工图二维层面识读的基础上应用BeePC软件进行设计实操,最终在完成叠合板深化设计并出图的目标下实现了对叠合板构造的理论学习并兼具了实际应用,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重要教学方式[2],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其他构件的教学内容项目化重构均可以叠合板的设计思路作为参考,此处不再赘述。

3 BeePC软件在课程应用中的优势

应用BeePC软件的深化设计部分是课程项目化改造中的核心内容,其主要优势可提炼如下:

1)软件可视化,直观形象易理解。构件设计可实现所见即所得,三维构件模型、全方位动态化展示等功能有助于学生对构件有更准确的理解,例如图2叠合板内部各类钢筋配置及其分布、吊点、预埋构件布置等均可通过参数设置得到三维立体模型,很好的解决了单一图频、实体模型以及工厂实地教学等存在的教学难点与问题。

2)构件模块化,课程匹适度高。软件以不同构件为模块进行划分,与课程按构件划分项目进行教学的理念一致,单个项目即可应用软件对应模块,且内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规范与标准图集,兼具实用性。主要包含板、梁、楼梯、阳台等主要构件模块,与课程主要内容匹适程度较高。

3)理论促实操,实操固理论。学生通过构件施工图的识读部分的学习,具备了深化设计实操的前提,且对构件的基本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结合软件按实际设计流程自行动手设计,可通过参数的设置、构件的摆放等进一步对构造的理论性知识进行巩固,明确相关构造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体现。如图3在“板布置”界面中,叠合板参数设置和施工图可同窗口配合动态显示,通过参数变动,观察施工图发生的变化,使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以对应图示的形式更形象的展现,帮助理解、强化记忆。

4)模型信息化,结果可评价。BIM模型具有构件属性信息,构件设计完成后,可直接得到构件清单、下料、明细等,不同的设计方案可进行对比优选,亦可作为学生实操评价参考。此外,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可实现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的完成过程之中,教学效果可由学生自己控制[3],如构件的设计实操可作为形成性评价指标,设计出图则可作为结果性评价指标,实现多维度、全方位考核,具有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

4 结语

在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BIM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理应肩负起培养时代所需、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而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兼具实际应用能力,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是需要不断前进和探索的方向。本文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造》课程,以装配式建筑构件深化设计为落脚点,理实合一,结合BIM深化设计软件对课程进行项目化重构,通过项目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期学生实现内在驱动式学习效果,为后续装配式建筑课程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装配式构件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BIM模型相连构件获取方法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年之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