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1-08-06谢玉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双心医学冠心病

谢玉明

湖北省中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61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中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据统计发现,近年来全球冠心病年死亡人数超过700万〔1-2〕。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作为冠心病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虽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疾病与手术治疗并不了解,导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严重影响康复效果。因此,因此,围术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双心医学是近年来研究心血管疾病与精神障碍的新学科,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以达到身心同治的效果〔3〕。但目前国内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研究尚少。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该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4〕,并经冠脉造影确诊;②告知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认知障碍者。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既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史者;③伴有心力衰竭(心功能Ⅲ ~ Ⅳ级)、免疫系统、血液系统以及恶性肿瘤疾病者;④语言沟通功能障碍者。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9岁,平均(56.42±5.34)岁;病程5~18年,平均(11.34±3.23)年。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80岁,平均(56.78±5.78)岁;病程6~20年,平均(12.32±3.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术前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发病因素、手术方式、注意事项以及心理指导,同时做好术后的肢体穿刺与饮食和药物护理等情况,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干预,首先组建立双心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心内科主管医生、护士以及心理医生共同组成。并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基本情况与需求制定相对应的护理干预计划,同时在实施前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的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培训,以促使成员充分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个体化心理干预:为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由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随后在心理医生指导下制定相对应的个性化心理干预。主要是每周定时为患者提供支持、鼓励、安慰、疏导等有效的心理干预,每次进行20 min。而对于可能存在负面情况的患者,可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访谈,以了解负面情绪发生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而对于性格内向患者,可鼓励患者说出心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其进行分析、认识,同时可通过鼓动家庭、社会关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从而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②认知干预: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关于冠心病相关知识、手术方式、注意事项以及效果,同时可进一步详细地向患者讲解关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纠正其对介入治疗的错误认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③运动干预: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后,协助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但在运动过程中严格控住速度与量,以患者不感到乏力为主,一旦患者出现心绞痛、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以免加重病情。④放松疗法: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患者掌握放松训练方法,并定时进行深呼吸训练,同时可播放轻音乐,使其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抑郁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5〕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定。两量表均有20个条目,总分为100分,其中焦虑分界值为50分,总分>50分表示患者有焦虑情绪;抑郁分界值均为53分,总分>53分表示患者有抑郁情绪。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越严重。②PSQI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6〕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主要是由19个自评条目、5个他评条目、7个其他因子组成,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③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7〕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主要是从患者健康状况、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以及生理机能等方面进行评估,各维度得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④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8〕,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90分、70~89分、<70分分别表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评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以及生理机能等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所导致的心肌缺氧、缺血、坏死性心血管疾病。并根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已超过了3亿人次,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9-10〕。PCI是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是方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中〔11〕。PCI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胸痛、胸闷等心肌缺血症状,但作为有创性的医疗技术,仍能够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再住院期间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同时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50%以上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可存在焦虑、抑郁情绪〔12-13〕。因此,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中的研究重点。

既往临床中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注重疾病症状的护理,而对心理状态等方缺乏重视,有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负面情绪能够影响治疗效果〔14〕。而随着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常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双心医学(精神心脏病学)主要是指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能够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是一种针对病人“双心”(即心脏之心、心理之心)从而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能够及时提供生理以及心理的护理服务,使其身心同治,从而促进患者心脏与心理的健康〔15-16〕。既往有相关研究显示,双心医学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我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双心医学干预,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示双心医学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与汪斌等将“双心医学”应用于冠心病临界病变伴焦虑和抑郁患者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8〕。主要是由于双心医学模式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运动以及放松干预,使患者掌握冠状动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同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以达到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示通过双心医学干预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其积极面对疾病,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并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与张莹等将双心医学应用与老年冠脉介入患者的研究结果〔19〕及刘飒瑶将“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陈-施呼吸合并重度心衰患者中的研究报道一致〔20〕。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示通过双心医学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增加患者对于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双心医学”模式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双心医学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医学的进步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警惕冠心病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医学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