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癌症患者疼痛感觉、情绪及认知3个维度的关系

2021-08-06顿静娴刘芳杜志琼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敌对癌痛信念

顿静娴 刘芳 杜志琼

1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33;2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武汉 430033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癌症的发病率约占全球的22%,死亡率占27%,中国癌症发病率与世界持平,但患者的预后却大大落后于世界水平〔1〕。在癌症患者中,疼痛是伴随其整个疾病过程的主要症状,且在疾病中晚期更为显著〔2〕。疼痛作为第5生命体征,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是这样定义的: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和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感觉受个体心理、性格、疼痛经验、情绪、文化和认知等的影响,同时又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反过来加重疼痛。临床研究报道,对疼痛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认知进行针对性的积极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减少患者的不良感受〔3-4〕。本次研究通过对癌症疼痛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疼痛感觉、情绪及认知3个维度的相关性,进而为控制癌痛提供指导性意见和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细胞学、影像学、病理学及患者临床症状证实为恶性肿瘤;②存在不同程度的癌性疼痛,进行药物止痛;③意识清楚,可配合研究,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②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和视听障碍者;③无照顾者;④机体状况极差,无法配合研究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5~78岁,平均(57.37±6.18)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21±0.21)年;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24例,高中和中专27例,大专和本科17例;职业:务农25例,工人27例,专业技术人员12例,公职人员16例;婚姻状况:未婚11例,已婚52例,丧偶17例;居住地:农村35例,城市45例;肿瘤类型:肺癌14例,肝癌10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4例,宫颈癌6例,食管癌6例,胃癌15例,肾癌4例,结直肠癌7例,膀胱癌4例,恶性淋巴瘤4例。本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工具和方法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本次研究自行设计患者资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临床诊断、肿瘤分期、病程等。由调查人员进病房询问患者或家属获得信息,然后与患者病历核对核实。②癌痛调查表。包括患者的肿瘤部位、疼痛的发作部位、发作方式、目前进行的镇痛干预有哪些、镇痛治疗的主动性及对镇痛治疗的满意度等,此外通过美国疼痛协会推荐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5〕评估患者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③症状自评量表(Self- reporting Inventory,SCL-90)〔6〕由Derogatis等编制,含10个因子、90个项目,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和饮食睡眠,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由调查人员进入病房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该量表的测验目的和意义,并讲解量表条目和填写方法,指导患者客观、真实独立填写,调查人员进行监督,避免遗漏项目,并将填写时间控制在30 min内。④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Pain Beliefs Perceptions Inventory,PBPI)〔7〕由Williams等编制,含4个维度、16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为“认为会持续疼痛”“感到疼痛很神秘”“认为疼痛不可解除”和“自责感”,分级评分,-2分为非常不同意、-1分为不同意、1分为同意、2分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提示负性信念越强。由调查人员进入病房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该量表的测验目的和意义,并讲解量表条目填写方法,指导患者客观、真实独立选择,调查人员进行监督,避免遗漏项目,并将填写时间控制在20 min内。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时期NRS评分

分析结果,患者在确诊后初次疼痛最严重,使用镇痛药物后有明显缓解,目前疼痛评分平均为(2.87±0.71)分,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NRS评分(分,

2.2 SCL-90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SCL-90量表调查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用〔M(P25,P75)〕表示,分析数据显示,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及总评分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见表2。

表2 SCL-90调查结果

2.3 PBPI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PBPI量表调查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用〔M(P25,P75)〕表示,分析数据显示,得分最高的为“感到疼痛很神秘”,见表3。

表3 PBPI调查结果

2.4 疼痛程度与情绪和信念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疼痛程度与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这4个因子相关性显著(P<0.05),与SCL-90其他因子相关性不显著(P>0.05);疼痛程度与“感到疼痛很神秘”和“认为会持续疼痛”这2个维度正相关性显著(P<0.05),与PBPI其他维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感到疼痛程度很神秘”与焦虑、抑郁和敌对这3个因子正相关性显著(P<0.05);“认为会持续疼痛”与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这5个因子正相关性显著(P<0.05);“认为疼痛不可解除”与恐怖、饮食睡眠这2个因子正相关性显著(P<0.05);“自责感”与焦虑这个因子正相关性显著(P<0.05)。见表4。

表4 疼痛程度与情绪和信念的相关性分析(rs)

3 讨论

3.1 癌痛患者心理状况和信念

癌症患者由于疾病、疼痛和机体障碍等因素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同时不良情绪又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觉〔8〕。本次研究通过SCL-90量表调查显示,癌症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症状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癌症患者身体不适导致悲观心理,又易出现焦躁的神经症状,进而还会诱发敌对心理〔9〕。本次研究应用了PBPI量表对患者的疼痛信念进行调查,显示患者“感到疼痛很神秘”的信念最强烈,这显示出大部分患者是对疼痛没有清楚的认知,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临床护理人员对癌痛患者的宣教不到位,提示临床中应该加强对癌痛患者的疼痛宣教,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体系。

3.2 癌痛患者疼痛-情绪-认知的相关性

本次调查发现,癌症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这4个因子相关性显著,这些消极情绪是由疾病和疼痛直接导致的,同时也是加重疼痛的相关因素,部分患者表明,出现这些不良情绪是难以控制的。林平等〔10〕研究显示,通过对癌症伴抑郁患者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不仅会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还会大大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这提示癌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疼痛程度有互相调控的关系,因此,对癌症患者的干预应该将缓解疼痛和改善心理同步进行。

本次调查还发现,癌症患者对于疼痛的信念,以“感到疼痛很神秘”这一条最为显著,在范玉红等〔11〕的相关研究中也有同样的结果。癌症患者群体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疼痛感受与情绪和疼痛认知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调节关系。

杨兴玲等〔12〕研究指出,情绪和认知识疼痛的2个重要维度,疼痛感觉会随之发生变化。在本次研究中,调查结果显示,“感到疼痛程度很神秘”这一信念与焦虑、抑郁和敌对这3个因子正相关性显著;“认为会持续疼痛”这一信念与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这5个因子正相关性显著;“认为疼痛不可解除”这一信念与恐怖、饮食睡眠这2个因子正相关性显著;“自责感”这一信念与焦虑这个因子正相关性显著。以上结果提示,癌症患者对于癌痛认知的因素也会影响其情绪的改变,甘孝红和李睿舒〔13〕研究表明,通过认知干预,纠正癌症患者的错误想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解除患者由于不良认知引发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

3.3 癌痛患者临床干预建议

在对癌症患者的干预中,需要心理医师和疼痛医师的共同参与,与患者积极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特质、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详细评估,从而为其提供有效的情绪和认知干预方式。此外应该结合患者癌症进展及疼痛现状、疼痛感觉-情绪-认知的循环状况,联合进行抗癌治疗、镇痛治疗、情绪调节和认知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的认知应对方式,最大程度促进患者舒适〔14〕,提高其生存质量。另一方面,应该逐步建立癌症患者系统性的评估体系,包括病情、疼痛程度、影响因素、躯体症状、心理变化、认知等方面〔15〕,对其进行动态评估,依据疼痛程度和心理变化对其治疗和干预进行动态调整,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疼痛认知,树立积极的心态,以改善其生存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敌对癌痛信念
《铁路信号联锁表》敌对信号的编制方法
为了信念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发光的信念
有过一场雨
信念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