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踪方法学在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2021-08-06申丽香袁利娜朱荣文范严君王晶晶马志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菌落

申丽香 袁利娜 朱荣文 范严君 王晶晶 马志杰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

消化内镜是目前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手段之一,近年被广泛应用在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等消化系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尤其是提高了消化系统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限〔1-2〕。然而消化内镜作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增加患者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加之消化内镜材质特殊、内部结构复杂精密,清洗、消毒难度大,从而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发生风险〔3〕。追踪管理法是指对护理服务相关环节进行追踪管理,找出存在问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工作质量〔4〕。本文拟探讨追踪方法学在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拥有护理人员35名,均为女性,年龄22~44岁,平均(29.2±3.8)岁;工作经验3~15年,平均(7.4±1.6)年;文化程度:大专15名,本科20名;职称:护士16名,护师14名,主管护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选取在该院消化内科行内镜诊断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追踪管理方法开展时间将其分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300例及实施后(2019年1~6月)300例。实施前:男155例,女145例;年龄20~75岁,平均(57.2±3.8)岁;其中胃镜诊断185例,肠镜诊断115例。实施后:男158例,女142例;年龄20~74岁,平均(57.8±3.9)岁;其中胃镜诊断182例,肠镜诊断118例。实施前后所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8年7~12月对消化内科行内镜诊断患者行内镜常规护理管理,2019年1~6月对消化内科行内镜诊断患者实施追踪管理法。分析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具体如下。

1.2.1成立追踪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消化内科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主管护士2名,小组负责对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术后医院性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1.2.2制定追踪管理方法 ①明确消化内镜诊断后医院感染原因:收集消化内镜患者诊断后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并记录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写出可能引起消化内镜诊断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如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可控及不可控因素等。②明确不良事件责任人:医院感染发生后追踪管理小组通过查阅既往记录明确事件责任人,并将具体情况反馈给护理部,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并制定防控措施。③制定消化内镜医院感染追踪表格:包括患者姓名、入院时间、手术类型、内镜清洗消毒情况、内镜内腔菌落合格情况、内镜外表面菌落合格情况、消化内科护士手卫生情况、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术前向每位患者发放一份检查表,并持续进行追踪记录1周。③设定追踪路线:确定追踪路线为入院-消化内镜诊断室-普通病房,从患者入院后至手术结束回病房过程中全面追踪可能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④分工追踪实施:追踪管理小组每台手术开始前到内镜诊断室检查内镜清洗消毒情况、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医疗废弃物处理情况及手卫生用品准备情况。持续追踪1个月,每天追踪管理时间为8∶00~19∶00。追踪1个月后开展追踪管理小组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讨论及分析,并提出持续质量改进计划。

1.2.3追踪管理改进措施 ①完善消化内镜诊断室感染管理流程:完善内镜诊断室清洁消毒流程,完善手卫生防护流程,完善消毒物品配备流程,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流程等。②完善防控流程:追踪管理小组积极完善医院感染防控流程制作培训课程,并定期组织消化内科护士进行培训,以提高消化内科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识。③完善排班制度:排班时每班护士中应安排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共同工作,由高年资护士带低年资护士开展工作。④完善奖惩制度:追踪管理小组通过定期对消化内科护士进行监督及考核,制定奖惩制度,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评比,并选出科室优秀护士进行奖励,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护理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医院感染情况:由追踪管理小组记录实施前后消化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②消化内镜内腔菌落检测:以无菌注射器抽取10 ml缓冲液从内镜活检口注入,然后用15 ml无菌试管从活检口处收集样本,并立即送检。③消化内镜外表面菌落检测:将沾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从内镜镜头至镜身反复檫拭,然后剪掉棉拭子手接触部位,将余下部分置入5 ml生理盐水采样管中送检。菌落采用细菌快速检测仪进行检测。④满意率采用自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总分>90分为满意。⑤手术室医护人员洗手情况:由追踪管理小组记录手术护士手部卫生知识知晓率、6 s洗手依从率、洗手合格率、洗手操作正确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实施前后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细菌菌落检出及患者满意率情况比较

实施后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内镜内腔菌落合格率、内镜外表面菌落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护理缺陷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细菌菌落检出及患者满意率情况比较〔n(%)〕

2.2 实施前后护士手部卫生情况比较

实施后护士手部卫生知识知晓率、6 s洗手依从率、洗手合格率、洗手操作正确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护士手部卫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消化内镜诊疗作为侵入性操作,会接触不同患者的体液、血液及组织,若内镜清洗或消毒不彻底则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5〕。做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对于降低消化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风险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受医护人员人手、医护人员职业水平、医疗制度及医疗条件限制,导致消化内镜管理工作并不够规范,而这种不合理、不规范的操作及管理则给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医院感染埋下隐患〔6〕。目前大量调查表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内镜管理流程不规范、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合格、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差等因素有关〔7-9〕。通过规范消化内镜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意识,将有助于预防及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10〕。

追踪管理法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原因并找出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核心是关注措施落实及执行情况,不仅可检查到职责及制度是否健全,而且能确保制度有效执行〔11〕。本研究针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成立追踪管理小组,由小组对相关感染病例进行追踪,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一一落实,从而提高消化内镜消毒管理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追踪方法学能有效降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这可能由于追踪管理法以患者及医护人员角度来检查消化内镜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及调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关原因,同时追踪至责任人,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完善医疗制度及护理制度,从而彻底改善消化内镜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及医疗纠纷发生〔12〕。此外,追踪管理应用在护理安全及质量评价方面,通过了解每个环节护理服务落实情况,不断改进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从而实现了护理目标管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13〕。

目前大量调查表明,医护人员手卫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4-15〕。张文倩等〔16〕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太低,使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普遍较低,是导致医疗操作中病原菌传播的重要媒介。本研究表明,追踪管理能提高消化内科护士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考虑由于追踪管理法完善消化内镜诊断室感染管理流程,规范了消化内科护士操作,同时通过建立完善奖惩制度,提高了消化内科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护理服务质量〔17-18〕。

综上所述,追踪管理能有效提高消化内科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降低消化内科内镜诊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菌落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SPC在压缩干粮菌落总数监测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细菌菌落优化算法含分布式电源的无功优化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