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丹参-红花药对”抗骨质疏松分子机制研究*

2021-08-06张罡瑜林瑞婷温晓雯杨均政曾嘉旭王海彬

关键词:丹参红花靶点

张罡瑜, 何 琪, 林瑞婷, 温晓雯, 杨均政,2,钟 莎 , 曾嘉旭, 王海彬, 陈 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 1第一临床医学院 2岭南医学研究中心中医骨伤科实验室 3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广州 51040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点是单位体积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1]。OP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多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OP发病率、医疗资源及资金投入将不断上升。据预测,到2035年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每年发生数将达460万例,每年经济负担将增至200亿美元[2]。目前西医对OP的治疗主要集中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疗法,但存在副作用较大、用药时间长等局限性[3],因此寻求更有效的中医药疗法对防治OP具有重要意义。

丹参[4]是唇形科丹参(Salviamiltiorrhiza)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疮疡肿痛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5],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以丹酚酸B为代表的丹参总酚酸类及以丹参酮ⅡA为代表的丹参酮类成分,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红花[4]是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味辛,性温,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跌仆损伤、疮疡肿痛、瘀滞腹痛等病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红花的主要成分是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代表的查尔酮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炎、止痛、抗氧化等药理作用[6]。丹参、红花虽性味不同,但同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功效,皆入心、肝经,是经典活血化瘀的相须药对。基于药性组合对丹参-红花药对的研究表明,丹参-红花药对组合使用可通过参与脂质代谢、免疫调节、磷脂酶代谢等过程发挥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7]。据此,丹参-红花药对在从瘀论治疗OP方面具有较大的治疗潜力和优势,进一步研究丹参-红花对OP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有助于促进丹参、红花在OP治疗上的应用,丰富OP治疗选择,提高临床疗效。

“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概念由英国药理学家Andrew L Hopkins教授于2007年首次提出[8]。网络药理学通过构建“药物-基因-靶点-疾病”网络关系,从网络层面多层次、多角度地预测药物的药理学机制,揭示药物对疾病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从整体角度论证中药及复方中药多成分、多途径的治疗优势,揭示中药及复方中药治疗疾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可见网络药理学符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可为中医药的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及技术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丹参、红花化学成分信息获取及收集

使用TCMSP平台(version 2.3,http://lsp.nwu.edu.cn/tcmsp.php)收集丹参、红花两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对其主要化合物成分的药物动力学(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ADME)性质进行评估[9]。限制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筛选出丹参、红花中具有良好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的化合物。

1.2 丹参、红花化学成分靶点的获取及收集

将TCMSP中筛选所得的丹参、红花的化学成分,借助PubChem平台(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获取药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并保存为Smiles格式。Swiss数据库(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可基于分子的2D和3D结构与已知配体的相似度准确地预测活性成分的靶点。在使用过程中,将物种设置为“人类”,将平台的靶点预测结果进行收集整理。

1.3 疾病靶点的获取及收集

Disgenet是一个综合的基因-疾病相关关系数据库,它结合文献检索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多种疾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使用者可通过输入特定基因获取与基因相关的疾病信息,或输入疾病名称获得与该疾病相关的基因[10]。通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Osteoporosis”获取与骨质疏松相关靶标基因,最后使用Venny 2.1.0(http://bioinfogp.cnb.csic.es/tools/venny/index.html)将药物成分相关的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匹配映射,获得丹参-红花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并绘制维恩图。

1.4 药物-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网络的构建

将丹参、红花的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基因和癌症相关的靶标基因进行匹配,获得两者的共同基因即为丹参-红花治疗OP的关键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version 3.6.1,http://www.cytosc-ape.org)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基因”关系网络。网络中节点(node)代表丹参(DS)-红花(HH)药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基因;网络中边(edge)用来连接单味药与活性成分、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基因。

1.5 关键靶点蛋白相关作用网络的构建

String数据库(https://string-db.org/Version 10.5)是用于预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数据库,其数据是通过大量实验检测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得到的[11]。将丹参-红花关键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物种选择为“人类”,获得蛋白互作信息,将结果以TSV格式导出。将所得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设置网络中节点大小和颜色深浅反映Degree值大小,边的粗细反映Combine score大小。

1.6 关键靶点生物功能注释及通路分析和可视化

利用Clue GO插件,对关键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并根据重要程度绘制占比饼状图。David数据库(DAVID,https://david.ncifcrf.gov/)是一个高通量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能为大规模的基因或蛋白提供系统全面的生物学功能注释信息,进而挖掘其生物学意义。将丹参-红花的潜在作用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物种限定“人类”,对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12]。利用omicshare平台(http://www.omicshare.com/)作图。

2 结果

2.1 丹参-红花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分子结构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丹参、红花的化合物并根据OB≥30%和DL≥0.18进一步筛选,得到丹参的潜在活性成分65个,红花潜在活性成分22个,表1列举数据库生成的丹参、红花各前20位活性成分。

表1 丹参-红花中潜在活性成分及其OB和DL值Table 1 Potential active compounds in DS-HH and the OB and DL parameters

续表1

2.2 潜在作用靶点预测

将Swiss数据库得到的预测靶点去除重复后,得到丹参活性成分作用靶点200个,红花活性成分靶点147个。通过检索Disgenet数据库得到OP疾病靶点478个。使用Venny 2.1.0(http://bioinfogp.cnb.csic.es/tools/venny/index.html)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相映射并绘制维恩图(图1),获得共同基因36个(表2),其中包括丹参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基因26个,红花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基因28个,两药物之间共有的关键靶点基因为18个。这提示丹参与红花在治疗过程中既可通过单独的靶点发挥作用,又可通过共同的作用靶点协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DS:Danshen,丹参;HH:Honghua,红花图1 丹参-红花靶点基因与疾病靶点基因的匹配Fig.1 Matching of target genes between DS-HH and disease

表2 关键靶点基因归属Table 2 Identification of key target genes

2.3 药物-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

将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构建及可视化(图2)。结果表明,成分Poriferast-5-en-3beta-ol、Poriferasterol、Flavoxanthin、Beta-sitosterol、Stigmasterol、Luteolin、α-amyrin、5,6-dihydroxy-7-isopropyl-1,1-dimethyl-2,3-dihydrophenanthren-4-one、Przewalskin a、Salviolone、Phytoene、Phytofluene、Beta-carotene、Kaempferol等能与5个及5个以上的靶点相连接,可被认为是丹参-红花治疗OP的主要活性成分。连接度大于2倍中位数6的靶点基因为TERT、ESR1、ESR2、CYP19A1、ALOX15、ALOX12、STAT1,在丹参-红花治疗OP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DS:丹参;HH:红花;绿色节点代表药物,红色节点代表活性成分,黄色节点代表关键作用靶点图2 丹参-红花药对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网络Fig.2 Drugs-components-targets network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DS-HH

2.4 关键靶点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将丹参-红花治疗OP的36个潜在的关键靶点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再将获得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关系网络(图3)。节点的大小反映Degree数值大小,节点的Degree数值越大,节点越大。以节点连接之间边的粗细反映Combine score。Combine score越大,边越粗。其中ESR1、MAPK3、ERBB2、CYP19A1、CYP2B6、PPARG、AR、CYP1A1、MAPK14、IGF1R、PGR、NR3C1、MMP2、STAT1、HSD17B1、CYP17A1的Degree值均大于中位数7,靶点ESR1、MAPK3、ERBB2、CYP19A1、CYP2B6的Degree值在中位数7的2倍以上,表明这些基因在网络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些靶点基因在丹参-红花治疗OP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丹参-红花药对有效成分作用的靶点基因。

图3 丹参-红花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Fig.3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of DS-HH

2.5 关键靶点基因生物功能及通路分析

GO注释结果显示,丹参-红花药对的36个潜在关键靶点基因涉及Mammary gland branching involved in pregnancy(妊娠期乳腺分支,4个靶点)、Negative regulation of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负调控,3个靶点)、Negative regulation of gene silencing by RNA(RNA对基因沉默的负调控,3个靶点)、Prostate gland development(前列腺生长,3个靶点)、epoxygenase P450 pathway(环氧化酶P450通路,3个靶点)、Branching involved in mammary gland duct morphogenesis(乳腺导管形态形成分支,4个靶点)等41个生物过程,表明丹参-红花通过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而发挥治疗OP的作用。占比饼状图显示,丹参-红花药对治疗OP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为:Mammary gland branching involved in pregnancy(妊娠期乳腺分支,24.39%)、Negative regulation of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负调控,21.95%)、Arachidonic and metabolic process(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14.63%)和Regulation of lipid catabolic process(脂质代谢调控过程,12.20%)。见图4。

图4 丹参-红花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的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Fig.4 Enriched gene ontology terms for GO biological processes of key targets from active ingredients of DS-HH

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丹参-红花的关键基因靶点主要富集的通路为Ovarian steroidogenesis(卵巢类固醇生成)、Steroid hormone biosynthesis(甾类激素生物合成)、Pt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催乳素信号通路)、Adherens junction(粘着连接)、Bladder cancer(膀胱癌)、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雌激素信号通路)等,表明丹参-红花的活性成分靶点分布于不同的通路,可通过各通路协调发挥抗OP作用(图5)。

图5 丹参-红花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Fig.5 Enriched KEGG pathways of key targets from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of DS-HH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OP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对OP治疗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在不断进行。研究表明[13],OP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一西医治疗可更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病情。中医学将OP归为“骨痹”、“骨痿”等范畴,治疗多遵循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治法。研究表明,血瘀是OP发病的关键病理基础[14],活血化瘀中药对于OP的治疗呈现出多靶点、多环节、多通路等特点[15],具有独特治疗优势。实验研究表明,丹参提取物具有促进成骨标志物基因表达、增加成骨细胞活性、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局部微循环等作用,从而实现抑制骨丢失、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倾向;红花提取物具有降低破骨细胞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骨形成相关基因表达、促进骨矿化等作用,从而实现增加骨量,改善骨生物力学参数[16-19]。

本研究通过筛选获得丹参-红花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共87个,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36个关键作用靶点。药物-活性成分-关键作用靶点网络分析显示,Poriferast-5-en-3beta-ol、Poriferasterol、Flavoxanthin、Beta-sitosterol、Stigmasterol、Luteolin、α-amyrin、5,6-dihydroxy-7-isopropyl-1,1-dimethyl-2,3-dihydrophenanthren-4-one、Przewalskin a、Salviolone、Phytoene、Phytofluene、Beta-carotene、Kaempferol等有效成分能作用于网络中的多个靶点,显示了丹参-红花药对治疗OP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Chiou等[20]研究表明Kaempferol(山奈酚)和Luteolin(木樨草素)均可诱导雌激素受体α(ERα)磷酸化,提高Ⅰ型胶原蛋白、骨钙素、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山奈酚还可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过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中,ESR1、MAPK3、ERBB2、CYP19A1、CYP2B6在丹参-红花药对治疗OP中起重要作用。活性成分与靶点之间以及靶点与靶点之间的共同作用、共同调节是丹参-红花药对治疗OP的重要作用机制。

GO注释结果显示,丹参-红花的36个潜在关键靶点基因富集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妊娠期乳腺分支、转录后基因沉默的负调控、RNA对基因沉默的负调控、前列腺生长、环氧化酶P450途径、乳腺导管形成的分支等。KEGG通路富集主要包括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甾类激素生物合成、催乳素信号通路、粘着连接、膀胱癌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相关的作用机制为①雌激素信号通路: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性激素缺乏是骨脆性发病的关键因素[21]。雌激素作为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之一,可以通过雌激素受体α或者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改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22-23]。研究表明,17β-雌二醇(E2)通过阻断脂联素诱导的p38 MAPK的活化,抑制脂联素调节的OPG/RANKL表达,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生成[24]。②环氧合酶途径:花生四烯酸代谢的环氧合酶途径可参与软骨内骨化的调节[25]。环氧合酶通过催化花生四烯酸的过氧化产生类前列腺素[26],促进骨与软骨代谢,在骨代谢和骨折愈合中起重要作用。③细胞色素P450途径:细胞色素P450是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系(MFO)的主要成分。肝酶诱导剂能诱导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其活性增加,促使维生素D分解代谢加速最终使骨钙入血,骨密度减低[27]。另外,研究表明细胞色素P450的亚型CYP1A1参与烃类致癌物的代谢[28],同时丹参能诱导CYP1A1 mRNA的表达[29],这与本研究结果显示的丹参-红花可作用于多个癌症通路相似。从富集结果分析可知,丹参-红花不仅能通过直接作用于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OPG/RANKL/RANK、MAPK信号通路,而且通过相关通路相互联系,多靶点、多方向、多系统地发挥抗OP作用,这也恰恰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点——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也进一步说明中医多靶点、多方面进行综合干预的可行性和优势。

综上所述,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丹参-红花药对治疗OP涉及多个分子、通路和过程,成功预测了丹参和红花对治疗OP的可能机制,揭示了丹参和红花抗骨质疏松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信号特点,为进一步的机制探讨和实验设计的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本文为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尤其是中药及其复方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机制分析,也为临床OP治疗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丹参红花靶点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基于系统药理学探讨莪术醇调控铁死亡和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红花榜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红花榜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红花榜
红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