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研产教融合,放大职业教育优势

2021-08-05侯凤霞

职业时空 2021年3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产教融合乡村振兴

侯凤霞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20所职业院校和60家企业进行调查,厘清学校产教融合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学校只注重课程任务而忽视社会服务、专业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不高,毕业生的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人才供需“两张皮”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多措并举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放大职业教育的优势。实施路径是:职业教育进企业,打通教育科研通道;职业教育进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服务;职业教育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乡村振兴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产教融合的各项政策,职业教育实现了较大规模、较快速度、较高水平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厘清目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放大职业教育的优势,课题组对山东省20所职业院校和6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方案设计

产教融合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学生和企业,因此,本次关于产教融合情况的调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对学校进行调研。课题组对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信息职业学院、东营职业学院、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等20所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主要涵盖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产教融合的模式、目前产教融合发展的阶段和程度等。第二,对选取的20所职业院校的实习学生以及部分毕业生进行调研。涉及计算机、化工、交通、护理、动物、药品、食品、航空、高铁等专业,了解学生对该校产教融合的认同程度、满意度等以及他们对于产教融合的意见和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第三,对企业进行调研。选取潍柴动力、海尔、东软睿道、福田雷沃重工、华为、东方领航教育集团等与职业院校有合作的60家企业进行电话访谈,了解他们对合作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毕业生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及意见。

二、调研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分别从教师、学生、企业的角度对学校产教融合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教师对于学校产教融合开展情况的评价分析

调查中发现,学校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31%的教师认为学校积极性不高;仅有17%的教师对于“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实习、实训”表示非常认同、11%的教师对于“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表示非常认同、10%教师对“学校经常开展送教上门活动”表示非常认同,这是因为很多学校更关心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和社会服务活动,甚至把社会服务工作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副业”;45%的教师表示,学校不会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到社会上,这是因为一部分学校更多地关注校园建设;68%的教师表示,校企双方虽然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只是以促进学生实习和就业为主,说明校企双方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具体数据详见表1。

由此看来,职业院校还没有从自身发展的高度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缺乏社会服务意识,只是一味地关注课程教学任务、校园建设等方面,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本职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育优秀工匠型人才[1],阻碍了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学生对于学校产教融合开展情况的评价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70%的学生对“学校为学生成长打造开放多元的实践平台”表示认同,76%的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对口”表示认同,72%的学生认为通过实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未来就业。但5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实习期间没有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高达67%的学生表示实习期间不会得到交通补贴、免费工作餐、八小时工作制等劳动保障,这种现象说明,虽然學校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搭建了平台,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具体数据详见表2。

(三)企业对于学校产教融合开展情况的评价分析

在与企业负责人访谈过程中发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说明企业能从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中获得一定的利益。虽然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校企双方的合作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本次针对企业的调研,不再局限于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作报告或者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方面的浅层次合作研究,更多地是从企业角度出发探讨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过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企业生产、区域经济的匹配度等问题。

通过调研了解到,46%的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建设与本区域经济的匹配度不高。仅有13%的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具体需求融入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示非常认可。而且53%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质量和数量表示不满意,45%的企业认为校企双方没有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在电话访谈中,还了解到,从企业角度看,学校主要是以劳务输出为主,且学校在“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衔接等方面做得也不尽如人意。具体数据详见表3。

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学校参与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进一步强化,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学校更注重课程任务而忽视社会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不一致、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较突出等,这说明校企双方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离“融合”还有较大差距[2]。归根结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社会服务的重要性,缺乏社会服务意识,他们习惯于待在“象牙塔”中,很少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三、深化产教融合,多措并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放大职业教育优势路径研究

(一)职业教育进企业,打通教育科研通道

1.校企全方位、多层次合作育人。现代企业已不再需要很多的搬运工、流水线工人等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这里说到的职业教育进企业,不仅仅是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更多地是让企业全过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制定等方面全方位介入,搭建多元化育人平台,做到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融合发展。学校与企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一入学,就拥有学生、职工双重身份,做到进校即入场,入学即就业。在学校,教师主要讲授理论知识,进入企业,由企业指导教师带领,真正让学生融入到企业生产活动中去,掌握专业技能。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把先进技术、优秀文化、具体需求融入学校之中[3],学校把师资智力、硬件资源与企业共享,真正实现学生从知识技能到上岗、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做到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协调统一,打通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2.校企科研“同频共振”。职业院校侧重理论研究,企业侧重实践研究,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科研联系,合作共建科研平台,构建科研团队。职业院校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双方打破原有“单一、重复、分散”的科研弊端[4],多方位、分层次整合、凝炼重大科研项目。结合企业生产,围绕企业核心技术、主要工艺,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研发,更好地引导科研内容、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社会发展相一致,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出成果”和“用成果”的有机统一。

(二)职业教育进社区,大力开展社区服务

职业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更应该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社区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等,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

1.提供咨询服务。职业院校可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结合专业设置,委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学生,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教育咨询、心理咨询、健康咨询、人力管理咨询等,在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同时,更好地宣传学校的各项工作及成果,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和亮点。

2.提供开放服务。职业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将图书馆资源、在线课程等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居民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查阅资料,学习科学知识,这也是信息资源社会化的具体体现。另外,在保证体育场馆等资源科学使用的基础上,合理向社区居民进行开放,促进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交流,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满意度。

3.成立社区教育学院。基于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职业院校与乡镇、街道共同设立社区教育学院,发挥职业教育辐射功能。一是立足初、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开展学历教育;二是开展社区文体培训,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定期开设计算机、书法、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课程,充实居民业余生活,丰富居民精神生活,让终身学习的理念落到实处。

(三)职业教育进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技能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而职业教育每年向社会输送大约1000万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主力军[5],职业教育就要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1.针对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开展特殊类型的学历教育。鉴于这类人群的特殊性,学校可通过周末、在線课程等方式完成职业教育培训,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要建设创业人才培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展“一镇一产业、一地一特色”的创业培训新模式,鼓励农村青年创新创业,按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开设核心就业课程,例如在一些“淘宝村”开设电商课程,讲授电子商务知识,培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主的高素质人才。

3.要建设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基地。随着现代农业、特色种植业等的兴起,职业院校依据自身专业优势、师资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共建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基地,开展面向新型职业农民的技能培训,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积极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开展长期、中期、短期的培养方式[6],探索灵活方便的学习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胡昌荣.五位对接: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J].职教论坛,2017(12):42-45.

[2]  黄海荣.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51-53.

[3]  余霞,石贵舟.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19):35-40.

[4] 寇文淑.新时代背景下艺术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建设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20(05):46-49.

[5]  陈志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05):35-41.

[6] 张新兰.福建省地方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2):17-22.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产教融合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