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的凝结 艺术的结晶

2021-08-05杨鲁平

曲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包袱章节曲艺

杨鲁平

相声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几代相声人的共同努力,它已发展成为当今中国舞台上最重要的曲艺艺术形式之一。 “取材于生活,扎根于民间”让相声这门最接地气的民俗艺术表演形式拥有了庞大的从业者和观众群体,这门幽默风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迎来了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相声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依靠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鲜有文字系统的撰写留存,在现代高等教育的学术位置上与音乐、舞蹈、器乐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始终被高等院校排除在外。没有学术位置,教材空缺,青年相声爱好者想要学习相声,找不到传授基本功训练及创作表演技法的老师,往往陷入“传承无门”的窘境。发现了身边鲜活的生活素材,可乐的人物、幽默的笑话,想学写一段儿,只能看着电视听着广播照葫芦画瓢,作品、表演无法保证艺术质量和水平。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虽然现在部分城市有曲艺社、相声俱乐部、相声小剧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空白,但是覆盖范围极其有限,从而制约了相声艺术在全国各地的普及与提高,更限制了相声人才的培养发展。相关教材的编写出版迫在眉睫。

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相声表演艺术》这部书,汇集、归纳了老一代曲艺艺术家们长期的文字创作及舞台表演艺术实践的经验总结,他们的艺术结晶为这本教材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课程内容,经过几年的策划、筹备和精心编写,教材于2020年问世。对于相声新生力量的培养和中国曲艺文化的传承,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为高等院校培养相声人才提供了师资、教材范本和保障,为曲艺人才的全面发展弥补了空白,同时更为曲艺学艺术实践研究这座“高楼”添砖加瓦。

本教程是编者(李立山先生)在总结多年艺术实践和以从事高校教学课程教案及各地讲学的讲义为蓝本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分为正文和赏析两大部分,对相声表演的互动方式进行量化的分析和论证,以开放的理论体系引导相关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爱好者进行有关相声表演、艺术实践和创作的研究,将对相声表演艺术的系统梳理和经典作品的赏析相结合,遵循由易到难,使教学训练更加系统、科学。

全书共8个章节,包括相声概述、相声表演的基本功、相声包袱、相声表演的多方合作、相声表演中的捧哏技法、相声创作与文学、相声文化意蕴、相声经典作品赏析,由浅入深,从相声的历史沿革、藝术本体、表现手法再到创作表演技巧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相声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说、学、逗、唱”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相声表演的根本。关于这一理论,书中的第四章节结合了当代相声表演的发展做了详尽的描述。书中讲到相声演员应当在“说、学、逗、唱”之中有“演”,演员在进入相声表演的任务角色都是在表演之中,并且融入情节和人物特性,所以“演”应凌驾于“说、学、逗、唱”之上,“说、学、唱”是在 “演”当中,而“逗”是在“说、学、唱”之中。作者详尽地阐述了它们之间相互的辩证关系,这让学生、从艺者在学习规范的艺术概念中,深刻领悟相声的表演技法是曲艺中最为特殊的一种。

本书一大看点是在“相声的文化意蕴”章节里,编者洋为中用,借鉴当今国际主流的幽默构建方法论对相声表演和创作手法进行深刻剖析,并合理分配了教程内容。其中涉及捧哏、逗哏演员与观众的相关性,以及捧哏演员和现场观众反应的边际效应、观众的参与和反馈无差异曲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对于学习者来说,有着实际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相声的包袱”这一章节里,不仅阐述了包袱的定义、种类、组织过程及结构手法,在包袱营造结构中细致地描述了“三番四抖”和包袱的艺术辩证法。这一章节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精读之后令人顿悟不少。我想编者提及到的方法论和实践经验所谈,对演员在艺术实践中出现的困惑,提出了相当有益的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极具研究性的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深刻思考。

最后章节的相声经典作品赏析,入选的相声作品个个极具代表性。体裁、风格、形式迥然不同的相声作品为我们提供艺术创作及思考的源泉,印象深刻的《夜行记》片段赏析当中,感受到侯宝林先生曾所说的:“包袱是相声艺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可谓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语言节奏和包袱的抖出,再加上二度创作便成为经典。

“只有人类发明了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地发展。”同样地,只有我们掌握了系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相声艺术的发展才有望跃升,随着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究和创新,曲艺及相声高等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被拓展。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我们回溯历史,了解相声从哪来到哪去,敬畏相声艺术的纯粹,我们才会热爱这门艺术,继承创新的路上才会为它执着,执着是我们传承的动力,执着是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准则,执着更是我们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创新的源泉,不断创演出紧跟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这本教材学习目标明确,内容删繁就简,深入浅出,语言凝练,章节全面,布局合理,凝聚了一大批艺术家们的心血和艺术实践积累,也为今后相声高等教育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培养相声艺术高等人才提供了更完善、更系统、更科学的理论学习教程。《相声表演艺术》不仅仅可以用作高等院校曲艺专业教科书,也是广大曲艺工作者及相声爱好者必读的参考书,这一著作的出版是曲艺学科相声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作者:中国曲协评书艺委会主任)(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包袱章节曲艺
空包袱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莫让批改作业成为你的“包袱”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烃》一章中的实验考点大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