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

2021-08-05项贤刚

速读·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小学德育策略

项贤刚

◆摘  要: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于城市而言,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农村家庭青壮年劳力进入到城市或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打工,导致农村地区形成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结合农村小学生生活环境特点,加强德育中的养成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本文将对农村小学中的养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农村小学德育养成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养成教育;策略

农村小学学生群体构成较为多样,其中外地学生和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大,另外还包含了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父母离异的孩子,这些小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够完善,有些小学生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监管,影响到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加大了农村小学德育养成教育难度。

1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现状

1.1农村小学生道德意识不足

农村小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各异,小学生人群结构复杂,其中许多孩子很早就脱离了父母照管,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农村地区小学生中大约45%的学生会在同学发生矛盾时,无关对错,选择站在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一方;在面对公共问题时,大约30%的学生会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由此可见,许多农村小学生道德意识还存在明显不足,行为的随意性不较强。

1.2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极端

农村小学生群体中,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的孩子数量较多,这些小学生长期生活在缺乏父母监管和关爱的环境中,大多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容易形成孤僻和冷漠的性格。此外,这些孩子在遇到困难和遭受委屈时,通常缺乏倾述的途径,进而导致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极端。据调查数学分析显示,大约40%的农村小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对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在遇到同学矛盾时缺乏包容。

1.3农村小学生公德意识较弱

许多农村地区小学生公共道德意识比较薄弱,对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情况比较多见,课间时间在教室大声喧哗、打闹,课堂上对教师缺乏必要的尊重,哗众取宠等情况时有发生。

1.4农村小学校园暴力现象突出

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高达20%以上,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由隔代长辈照顾生活起居,受到过度溺爱。由于隔代长辈对这些孩子缺少理性的指导,导致许多农村小学生存在较强的攀比心;此外,这些孩子道德意识淡薄,处事方式比较极端,从而导致农村小学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情况时有发生。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农村小学生大约有39%的学生曾经遭遇到校园欺凌,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小学德育的养成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2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策略

2.1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给予小学生更多关爱

农村地区小学生中有许多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心理疏导,加上隔代长辈的过度溺爱,导致性格上的偏执。要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教师需要“变堵为疏”,给予小学生更多关爱,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

例如:在小学生遭遇挫折或遇到困难时,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迷,在课堂上会出现精神溜号等异常情况,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其进行理性的心理疏导。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小学生找到倾述的对象,化解淤积在小学生内心的苦恼,还能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增加自身存在感,从而接受教师给予的劝诫,提高道德行为自律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发挥榜样的左右,培养小学生公德意识

农村地区小学生在长期缺乏有效督促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弱化了社会公德意识。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且,小学生常常以身边的成年人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些特点,努力提高自我,用教师自身的行为为小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小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到公共场所清理垃圾,开展植树种草活动,评选班级文明礼貌标兵,利用民主方式建立班规等,教师也积极参与到此类活动中,用自身行为为学生做出示范。

采用這种树立榜样的养成教育方式,其效果要远胜于单纯的说服教育,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公德意识,还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2.3提升小学生在集体中的存在感

小学生年龄尚小,希望收到他人的关注。许多小学生德育失范行为是由于他人对自己的忽视作用而导致的。教师可以采用合理养成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在群体生活中获得存在感,从而提高小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例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将小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为每个小组成员冠以“监督员”、“检察员”的称号,这样,小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努力改善自身的道德行为,在提高自身自律性的同时,对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监督。

2.4教师需要重视养成教育中的评价

小学生受到自身年龄,道德行为需要经过多次强化才能逐渐形成习惯。及时、有效的养成教育评价,能够对小学生产生触动作用。教师在评价小学生道德行为中,要尽量避免单纯的批评教育,要融入赏识教育理念,抓住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道德习惯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还能避免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到养成教育效果。

3结束语

农村地区小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特殊性,小学生家庭教育背景不同,造成道德行为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增加了德育教育中养成教育的难度。教师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小学生德育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帮助小学生确立自我完善的信心,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徐军.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研究[J].神州,2019:204-204.

[2]刘泽民.浅谈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J].学周刊,2016:200-201.

[3]刘英.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研究[J].生活教育,2017:57.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小学德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