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癌痛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05储薇薇梅新宽

关键词:癌痛医护负性

储薇薇,梅新宽,王 丽

(1.阜阳市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安徽 阜阳 236000;2.阜阳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安徽 阜阳 236000)

癌痛是影响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处理手段复杂、长期控制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癌痛发生率约为60%~70%,中度程度以上疼痛约占34%[3-4],且多数中度以上癌痛患者同时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症状[5],持续癌痛可引起严重睡眠障碍[6]。医护一体化模式是在传统整体护理模式基础上,在医-护-患间建立起全程纵向新型的护理模式。我们应用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对肿瘤患者进行全程癌痛管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01—2020-12月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4晚期肿瘤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9~79岁,平均(60.39±10.89)岁。纳入标准:①病理学诊断为晚期肿瘤;②入院评估有癌性疼痛;③无认知障碍,意识清晰,且愿意配合完成调查;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脾等器官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③有精神系统疾病,存在认知障碍;④拒绝使用止痛药物;⑤曾经服用过抗抑郁、精神焦虑相关药物;⑥中途死亡或退出随访。按照简单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48±10.29)岁;住院1~7 d者9例,8~14 d者11例,14 d以上者13例;乳腺癌3例,结、直肠癌2例,肺癌7例,淋巴瘤11例,其他1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23±11.56)岁;住院1~7 d者6例,8~14 d者10例,14 d以上者15例;乳腺癌2例,结、直肠癌5例,肺癌11例,淋巴瘤6例,其他7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控制方案,登记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疼痛程度,医生制定疼痛治疗方案,护士依据方案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并记录,根据患者用药情况进行针对性宣教。

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护理干预,成立医护一体化协作小组进行癌痛管理,医护协作充分评估,共同参与讨论,评估病情,完善各项检查后共同制定癌痛管理措施。具体措施:①建立疼痛档案:登记患者相关信息,包括诊断、疼痛持续时间、用药情况、睡眠情况、心理情绪、家属照顾情况等;②疼痛评估:由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进行疼痛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部位、疼痛程度、疼痛时间、疼痛性质、用药等;③疼痛处理:根据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给予药物治疗,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方案及剂量,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进行用药健康宣教,非药物缓解指导,定时复评,责任护士和医生每日交班对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进行反馈;④多样化健康宣教:由责任护士负责,通过视频、手册、讲座提高患者对疼痛知识的了解及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对癌痛的认知,每周定期宣教,建立微信群,方便患者出院后随访;⑤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关注患者疼痛用药后的并发症,尤其患者疼痛发生时及控制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及时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整患者情绪;⑥持续改进:定期组织讨论会,分析患者疼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1.3 观察指标

疼痛控制效果:采用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0~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8]评估癌痛患者住院期间睡眠质量,该量表包含日间功能、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催眠药物等7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总分在7分以上表明患者存在睡眠障碍。

心理、精神症状状态: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9]评定患者心理、精神症状状态,该量表包含20个条目,分为正性情绪因子、负性情绪因子两方面。正性情绪因子(PA)表达积极情绪,分值高表明个体精力充沛、能集中注意力、情绪快乐,低分则表明淡漠;负性情绪因子(NA)表达消极情绪,分值高表明思想存在困惑、情绪痛苦,分值低表明镇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疼痛控制效果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干预后2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比较分)

2.2 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得分明显降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干预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心理、精神症状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正性情绪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干预后2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癌痛是影响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癌痛因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处理复杂等特征,使其可在生理、心理、精神等多层次、多维度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10]。癌痛发作时患者疼痛难忍,睡眠质量下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导致不良后果。国内外相关研究均显示[11],癌痛控制效果越差,患者病情进展越快,甚至会刺激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影响疾病治疗,降低生存率。有效控制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提高其睡眠质量、降低负性情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控制、健康宣教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方法等控制癌痛,但因患者依从性差、家庭照顾者对癌痛认知水平有限,控制效果不理想[12]。随着规范化癌痛治疗理念和方法逐步被纳入医护工作重点,癌痛管理需医护共同协作完成[13-14]。Baggs认为医护一体化是医生和护士通过公开讨论,共同决策,解决问题,承担对病人实施治疗和护理责任的过程[15]。有研究表表明,对癌痛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准确率,提高患者对癌痛管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癌痛护理质量[16]。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以癌痛患者治疗需求为中心,加强医护团队合作,建立协作小组,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纵向追踪,从入院到出院,从治疗到护理全方位聚焦,并对患者及其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积极调动和配合,共同参与到疼痛的控制中。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评估细节、疼痛预见性判断、用药方案、并发症处理、健康宣教到长期的随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疼痛发生;积极发挥医护人员的能动性及患者家属的参与,医护间曾充分沟通,依据患者疗效调整止痛方案,可更好地实现癌痛规范化管理,缓解患者痛苦。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一体化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疼痛,治疗与护理无缝衔接,在癌痛管理上可有效做到提前预判与及时处理,患者轻、中、重度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下,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通过有效干预、指导和健康教育,患者疼痛得到控制的同时睡眠质量也明显改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下,除了规范化治疗措施,还要求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参与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对癌症患者进行疼痛管理的同时,让患者感受到关怀与帮助,缓解患者负心情绪。

综上,基于医护一体化合作下的癌痛管理可有效控制晚期肿瘤患者癌痛发生情况、降低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在癌痛控制及护理管理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癌痛医护负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