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现路径

2021-08-05张亚文王龙洋曹胡丹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机制资源

张亚文,王龙洋,曹胡丹

(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到来对社会各元素产生系统性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学校体育资源作为学校体育系统与外在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交流互动的重要链条[1],科学管理影响着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供给。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探索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与实现路径,目的在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的体育素质”,通过价值引领引导管理预期,回归资源育人的管理本质。

1 学校体育资源的基本内涵

资源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要素或社会要素,是人类经济社会中特有的概念和范畴。学校体育资源作为体育教育开展的基础,由众多范畴构成。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就是协调统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资源的过程,使之达到学校体育育人的目标[2]。因此,学校体育资源的范畴组成包括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时间资源和信息资源等[3],人力资源包括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等专门工作人员及相关辅助人员;设施资源包括为学校体育开展提供的场所、器材等物质条件以及相关经费等;时间资源包括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运动训练和比赛时间、周末以及寒暑假;信息资源包括课程信息、体育政策法规、网络媒体信息、学校图书、杂志以及专家指导意见等。以此谓之,学校体育资源是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资源的综合,立足于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新冠疫情不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还是一种“疫情叙事”的典型样本。透过“疫情叙事”深刻反思,学校体育增加了社会防疫资本,而疫情又促进学校体育领域的经验重构与社会启蒙,由此学校体育资源也在社会防疫、经验重构和社会启蒙的过程中得到了补充,如全媒体体育学习生态的构建、专项疫情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体育与家庭、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完善等。基于此,学校体育资源的范畴组成与外界环境密不可分,二者在交互构造的过程中生产、转化和延续。

2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失衡的现实呈现

在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过程中,面对有限资源,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学校内部各教育资源元素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展开博弈,从而带来一系列矛盾,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失衡正是这种矛盾的集中显现,在突发性公共事件视域下,管理失衡的局面被放大。

2.1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失衡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4]。在我国,学校体育管理呈现明显的行政体制特征,形成从国务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地方教育局、体育局-学校的管理链条。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形成条块等级的权力系统,延长管理信息传递、接受以及执行的反映时间,在遭遇重大灾情与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协调统筹各方资源以保证学校体育在重大灾情与突发性公共事件状态下及时开展。新冠疫情期间,“身体缺席”的居家体育在线教学代替“身体在场”的学校体育教学,基于实践反馈(体育在线教学的方法应用空缺、疫情体育课程资源匮乏、学校与家庭体育共享机制不健全)表明,被动式的体育在线教学并不是最优策略。

其次,单一的行政机制弱化甚至割裂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多元主体,使得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与管理过度依赖政府[5]。受疫情折射,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多元主体被割裂的局面被放大,居家防疫使得家庭、社会组织、市场机制及志愿者机制无法参与学校体育人力、物质、信息、时间和财力等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多方参与的局面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下难以形成。

再者,受自上而下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惯习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一直存在重视法规政策制定、体育资源供给、课程改革等工作,却轻视法规政策执行中的利弊、体育资源供给的效率、课程改革的效果[6-7],这种重建设轻评估的运行机制影响了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样也影响了学校体育参与疫情防控、增加社会防疫资本的作用。

2.2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目标与价值失衡

国办发[2012]53号文件提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应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发展封闭与地位边缘、资源匮乏与文化堕距的现实困境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工具理性价值导向占主,主要体现在应试教育时风下,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学校内部各教育资源元素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资源配置倾向于学校的升学需要,体育教学时间资源被挤占、体育场地器材供应不足等,学校体育资源被挤占的现象十分严重。即使在学校体育资源内部,也服务于“体育应试教育”,课程安排也以升学考试内容为主,体育课让学生失去了应有的乐趣。上述现象的广泛存在,导致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严重偏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体育素质”的目标。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健康”一跃成为社会主体词,也无法改变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思维冲突的境遇,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仍然倾向于中高考群体,居家锻炼也流于形式、在线健康教育缺少系统化进程。

2.3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方法手段失衡

智慧管理不够。智慧管理是从规范管理模式发展角度形成的创新管理模式,引入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智慧管理,目的是为发挥机构运用智慧的能力,对资源进行系统管理,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8]。而当前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制是建立在条块等级权力系统的环境前提之上,行政手段是唯一的资源配置手段,另外智慧化、智能化水平低下,智慧服务平台尚未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以及市场机制难以形成联动机制,导致资源管理很难实现跨界与整合。

缺乏有机协同的具体工作方案。以往对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是基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而面对当前社会价值观念转型、社会生活方式转型等,学校体育赖以生存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导致以往的管理方案与现实不符。另外,政府部门、体育管理部门、学校上下级协同不够,政府部门、体育管理部门、学校平级之间协同偏低,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学校与市场协同缺失,导致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在有限的视野中进行,缺乏对宏观环境水平的整体研判,未将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置于学校体育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考量。

2.4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多元主体协调失衡

学校体育资源的科学管理,要求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其前提是多元主体之间要有自主的协调能力。基于实践反馈,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体育管理部门、学校纵向协调不够、左右协调偏低、横向协调缺失;在中观层面,社会组织与市场机制是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重要补充和协调力量,但当前体育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不强、体育组织力量不足和体育市场发育不成熟[9],导致其协调能力弱化;在微观层面,大众参与能力不足,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离不开大众的参与与支持,但在实践中,由于大众主动学习和话语能力不够,使得大众参与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合理诉求无法合理表达与实践。

3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基本体系

3.1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体系建构

学校体育资源是指人力资源、设施资源、时间资源和信息等资源的综合,其范畴组成与外界环境密不可分,二者在交互构造的过程中生产、转化和延续。基于此,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本质则是增量变化、质量优化、机制平衡和多元协调。

后疫情时期,无论教育环境如何变化,管理目标与价值持续服务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的体育素质”,则体系建构应立足于“不变的教育价值”和“变化发展的资源元素”。

图1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及其实现路径

3.2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阐述

3.2.1 增量变化与质量优化

受疫情产生的系统性影响与分水岭效应,后疫情时期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应树立“不变的教育价值”与“多变的资源元素”相结合的管理逻辑。“多变的资源元素”体现在,应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服务于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要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以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供给。后疫情时期,要积极开发、盘活和扩大因疫情而被激活的新资源(如居家在线教学、体育健康教育、疫情体育课程资源、公共危机应对意识等),不断地与社会等外界环境交互作用,促进学校体育资源融入时代元素。“不变的教育价值”是指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最终依归,目标集中指向于人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价值导向下的质量优化是包含于资源子系统的自身优化和为实现教育目的的管理优化。

基于目标导向,增量变化为学校体育资源体系纳入时代元素,保证资源育人的与时俱进,质量优化是对资源体系和管理过程的序列整合,保证资源育人的现实呈现。因此,增量变化与质量优化是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建构的顶层设计与指导思想。

3.2.2 机制平衡与多元协调

疫情只是矛盾集中显现的节点,本质还是资源供给、需求以及配置之间的张力应对,解决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失衡需要建立相应的平衡机制,依靠公正原则的制度安排或体制设计,提高多元主体参与学校体育资源管理。

具体而言,机制平衡与多元协调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体现在,通过机制平衡和多元协调的输入不断强化学校体育资源在学校教育资源中的在场感,使“多元主体”而非政府成为学校体育资源供给、配置和承载学校体育发展的预期主体,促进多元主体逻辑替代政府为主逻辑成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主要实践样态。

因此,在上述体系模型中,结合“变与不变”的宏观思路提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学校自我完善和多元主体合作的管理体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资源管理要以一定的管理成本为基础,纵观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政府无力全权承担资源配置的管理成本,多元主体就被寄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期望;同时,即使政府管理规则的全权输入也并不必然意味着资源配置平衡的实现,资源配置平衡是多元主体集体实践的产物。因此,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被寄予以机制平衡和多元协调为载体进行序列整合、通过新序列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期望。

4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实现路径

4.1 以政府主导形式构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保障与导向机制

参照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如美国采取的是市场优先、社会次之和国家收底的管理模式,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不成熟以及体育社会组织独立性欠缺的基本国情下,我国无法在发达国家的经验框架内实现有效管理,政府依然需要担当学校体育资源管理顶层设计的角色。因此,现阶段政府在推动市场力量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同时,还要使自身从管理者转变成指挥者,发挥保障与导向作用,使我国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从应然状态转为实然状态。

首先,物质保障。从宏观来看,社会主义市场化不成熟、多元主体协调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从微观来看,受疫情影响,国民经济需要恢复、世界经济局势有待好转,依靠社会力量配置学校体育资源的能力被限制。因此,疫情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依然需要依靠政府投入,保障学校体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其次,加强立法、完善机制制度、确保执行效果是强化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新冠疫情应对折射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中强制干预权与自由权之间的紧张状态,管理理性与管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法的结构性缺失[10],基于此,从碎片化管理转向系统性管理,应弥补相关法律缺位,研究制定常态化时期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法以及突发事件环境下应急管理法。另外,弥补法律缺位也是完善机制制度的前提,在法治框架内构建资源管理的责任领导机制、绩效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激励与支持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机制的科学性,以科学的、多样化的机制提高资源管理的执行效果。

最后,通过价值引领引导管理预期。在发展封闭与地位边缘等现实困境下,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严重偏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体育素质”的目标。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不仅要设计管理制度、目标、方法和手段等,而且还要进行价值引领,平衡管理过程中的唯工具价值论,回归资源育人的管理本质。

4.2 以市场参与形式构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动力机制

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而是在政府宏观设计的框架内推动市场力量参与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因此需要政府和市场理性合作,推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市场化。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准确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社会价值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内给予体育市场主体充分的制度保障和社会支持,激活市场力量。

首先,市场要在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中发挥其独立、自主和监督的作用优势,通过公益捐助、资本注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满足学校体育资源供给的个性化体育需求。其次,学校体育资源管理要形成“有扶持”的社会化管理。政府要敢于打破不利于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从准入、发展等方面给予体育市场政策保障。通过政府或学校购买体育市场服务、体育专项管理服务,以其信息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等优化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不断植入学校体育资源的有偿管理理念。最后,“有扶持”的社会化管理还体现在学校采取签订委托、租赁、承包、合作和参股等合同的方式,将学校体育资源委托给社会力量运营[11],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履约担保、解约条件、服务费用与服务期限以及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等,以委托服务的合同式管理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水平。

4.3 以360度反馈形式构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自我完善机制

360度反馈也称全方位反馈,是从多个角度对主体进行360度的全方位考评,再通过反馈程序,使其明确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以达到改变行为、提高效率等目的[12]。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在依靠外界力量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利用360度反馈法,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可以参照参与资源管理各主体间的反馈信息,完善自我管理机制。

图2 360度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反馈体系

首先,政府作为资源管理的顶层设计,通过加强立法、完善机制制度、确保执行效果,在法治的框架内构建资源管理的科学机制。因此,基于政府层面的宏观反馈,学校体育自身应完善资源管理的制度设计和价值引领。1)目标层面,坚持强化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服务“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体育素质”的目标。2)责任领导与责任追究机制层面,应成立校级主管领导-体育教研组组长-各分管委员3级领导与追责机制。3)在绩效评价、激励与支持机制方面,构建以360度反馈评价法为主、其他为辅的绩效考核、激励与支持机制。4)在信息沟通机制方面,利用网络等手段,构建学校各方、家庭、社会等信息传达和互动平台。其次,市场作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动力机制,优势在于能快速高效、科学理性地完成资源配置。因此,基于市场运作反馈,学校体育内部管理体系应形成小型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最后,现阶段整个社会经历疫情的考验,社会认知、社会思维正在发生裂变与重组,学校体育在参与社会防疫的经历中,无形中参与这一裂变与重组的过程。基于疫情期间学校体育应对疫情的仓促与不足,疫后学校体育资源管理,需构建应急与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学校体育在遭遇突发性事件下,资源供给体系仍能正常运转。如研究制定常态化时期学校体育资源管理法以及突发事件环境下应急管理法、制定应急状态下的具体工作方案与备选方案等措施[13]。另外,在信息化社会,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应具备智慧管理的能力,如引入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以及市场机制的智慧服务平台,提高管理的智慧化、智能化水平。

4.4 以多元联合形式构建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协调机制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因为这些主体的所属系统不同、层次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同,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若能协调与重组各主体优势,必然能够以共生之力促进其资源管理与配置。

图3 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多元协调机制

如图所示,各主体因所属系统、层次以及利益诉求的不同,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特点与作用。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提供各种资源、技术以及投资等保证学校体育资源供给;校社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公益捐助、价值引领、购买体育市场服务以及体育专项管理服务等促进资源管理;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是指三者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共享体育资源,保证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持续输出和输入;校际合作是指城区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资源互补、对口支援、相互竞争,促进学校体育资源管理的区域平衡[14]。因此,多元联合可形成从资源供给到资源管理的可持续管理链。

5 结语

学校体育资源作为学校体育系统与外在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交流与互动的重要链条,科学管理影响着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供给。探索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与实现路径,目的在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所具备的体育素质”,通过价值引领引导管理预期,回归资源育人的管理本质。

在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过程中,面对有限资源,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学校内部各教育资源元素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展开博弈,从而带来一系列矛盾,学校体育资源管理失衡正是这种矛盾的集中显现,在突发性公共事件视域下,管理失衡的局面被放大。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治理现实以及资源管理失衡的现实呈现,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应立足于“不变的教育价值”和“变化发展的资源元素”的构建理念,并围绕“增量变化、质量优化、机制平衡和多元协调”的构建原则而展开。因此,在管理体系模型中,结合“不变的教育价值”和“变化发展的资源元素”的宏观思路提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学校自我完善和多元主体合作的管理体系(4个主体维度和13个子维度),并据此提出资源管理的实现路径。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机制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资源回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