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氏手法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2021-08-03何志芳

光明中医 2021年14期
关键词:吴氏颈性椎动脉

何志芳 陈 勇 刘 露

颈性眩晕又被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颈椎小关节错位等原因对椎动脉、交感神经造成刺激及压迫,患者常伴有视物旋转、头痛、恶心等症状[1,2]。既往临床治疗颈性眩晕多以改善脑部循环的药物为主,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眩晕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整体效果并不理想[3]。手法治疗是传统治疗方法,通过规范、准确的手法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可起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等作用,为临床常用的康复手段。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吴氏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0例,均符合纳入标准且获得患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50.79±5.46)岁;类型:13例交感神经型,24例椎动脉型,8例脊髓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0.61±5.53)岁;类型:12例交感神经型,25例椎动脉型,8例脊髓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眩晕诊治专家共识》[4,5]诊断标准;②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颈部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③近期未进行眩晕相关治疗;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源性、耳源性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②伴有颈椎骨折、感染;③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静滴山莨菪碱注射液(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991)+口服盐酸氟桂利嗪(郑州凯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37),将10 mg山莨菪碱使用5% 250 ml生理盐水稀释,1次/d;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 mg/次。基于此,观察组联合吴氏手法治疗:①交感神经型:操作者立于患者前面,使用拇指从下向上分印堂穴,后沿眉弓推至太阳穴,揉按太阳穴;双手拇指沿双侧耳上缘推至后枕部,并从两侧足少阳胆经推至后枕部。之后推拿、拔伸颈肩部。推拿手法:对患侧颈项肌进行揉捏,使用拇指推项韧带,大椎穴使用指尖推,平推肩颈部,并对两侧肩部进行按,擦摩脊柱两侧及肩胛线内侧缘,各手法有序进行,当患者感到发热、疼痛减轻停止。拔伸手法:嘱咐患者放松,让其头稍前倾,用手肘托住下颌,另外一只手将患者后枕部托住进行拔伸,手法应柔和。②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应重点头部推拿,操作者立于患者前面,将一毛巾置于患者头顶,一手将其前额固定,另一手从前向后用指腹推督脉经与两侧足少阳经,之后用手掌擦头两侧、后枕部,时间5 min左右。后将毛巾去除,推拿、拔伸颈肩部,具体手法同前。③脊髓型:根据患者病情程度选择推拿手法,先头部后颈肩部,参考前面2种类型手法,最后进行颈肩部拔伸,具体手法同前,手法治疗30 min/次,间隔1 d,进行下次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眩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①眩晕症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使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6]从平衡情况、定向障碍等方面评估,总分36分,分值越高表示眩晕症状越严重。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采用德力凯公司 EMS-9U)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记录各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以收缩期峰流速(Vs) 作为分析指标,比较2组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Vs变化。

2 结果

2.1 眩晕症状评分2组治疗前眩晕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均降低, 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对比 (例,

2.2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2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均增加, 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比 (例,

3 讨论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解剖、病理生理、生物力学等诸多方面相关,椎动脉狭窄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患者症状以颈部疼痛、心慌胸闷、耳鸣等为主,对患者生活造成较大困扰[7]。临床认为颈性眩晕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椎动脉血供情况,多采用山莨菪碱、氟桂利嗪等西药治疗,2种药物均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舒张血管、改善椎动脉缺血的作用,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眩晕症状[8]。但随着临床应用发现,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仅能短时间缓解症状,无法改变颈椎的生理退变进程,停药后极易复发,难以达到临床预期。

传统医学认为,颈性眩晕以虚证居多,是由于人体经脉空虚,气血不足,脑失所养导致,治疗时可利用揉、点、擦、按、推、、拿等手法作用头部及颈项部软组织,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的效果。颈性眩晕保守治疗中手法治疗占据重要地位,但临床治疗手法较多,多由医师凭借个人经验及喜好自行应用,缺乏规范性,导致手法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检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方向及血管弹性等,能够显示血流速度及方向改变,对缺血范围及程度进行反映[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表明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吴氏手法联合西药利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增强椎-基底动脉供血,促进患者转归。分析其原因为,吴氏手法是本科室吴来发主任根据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总结而成,是一套系统规范的头颈部手法治疗方法,已获得多方认可[10]。吴氏手法依据经络、穴位理论,结合生理学、运动医学进行施治,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通畅,增加炎性介质吸收,促进颈部功能恢复;另外手法治疗中的拔伸手法能够促进椎体的力学关系改变,缓解或减轻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颈性眩晕患者加用吴氏手法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椎-基底动脉供血,能够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吴氏颈性椎动脉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