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SA引导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1-08-03宋聚才叶茂林

光明中医 2021年14期
关键词:针刀腰痛腰椎

宋聚才 叶茂林

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常见的腰痛病,由于腰脊神经后支主干受机械牵拉、压迫或刺激,而产生的其末梢分布区域的下腰部疼痛[1]。目前,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仍无标准治疗方案,多采用神经阻滞、针灸、针刀、微创介入、口服及外用药物等多样化的治疗[2]。本研究观察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小针刀与传统小针刀治疗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8例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患者均为2017年8月—2019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颈肩腰腿痛科住院部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DSA引导针刀组)、对照组(传统针刀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筋骨三针疗法》[3]。①腰部疼痛,常伴有臀部和大腿部痛;②下腰部痛区的上方2~3个腰椎的横突根部存在压痛;③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④脊柱 X线、CT、MRI 检查正常;⑤排除内脏疾患所致的腰痛。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治疗,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③能遵照医嘱,并按期随访。排除标准:①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畸形及腰椎开放术后解剖异常;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系统严重疾患者,凝血机制、血糖异常、精神障碍患者;③操作部位皮肤、软组织感染;④孕妇。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在微创介入治疗室,取俯卧位,腹部垫枕使腰段脊柱变直,或呈后弓状态。以术前正位X线片及骨性标志点,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腰椎第1~5横突点,平棘间,距正中线旁25~30 mm。定位并标记后,患部常规消毒后铺巾,术者戴手套,以穿刺针垂直进入 3~4 cm 达横突点骨质(此时,患者可出现胀或向下腰与臀部的放射感),注射消炎镇痛液 (配方:0.25%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灭菌注射用水)3 ml,针刀松解,患者俯卧位, 用一次性针刀,从标记点进针,刀口线沿所刺部位肌纤维走向平行。垂直刺入,到相应椎体的骨面或预达深度,先纵行剥离松解2~3 刀,再横行剥离松解2~3下,剥离骨突周围软组织黏连,或预达深度的组织黏连,术者感觉针下有松动感后,应快速拔出针刀,然后出针,压迫止血,再次行下一点的治疗。操作完成后,最后刀口处覆盖无菌辅料,并按压1 min,以防止出血或血肿,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治疗1次/周,2次为一个疗程。

1.4.2 治疗组采用DSA引导针刀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DSA引导透视针刀进针的方向与位置。操作前,安置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患者俯卧于DSA手术床上,腰椎第1~5横突点,平棘间,距正中线旁25~30 mm。定位并标记。常规消毒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缓慢进针,刺入至腰椎横突骨面,透视腰椎正位像与侧位像,确认针刀刃的位置,是否穿刺至横突根部(腰椎上关节突与横突交点处),若位置有偏差,调整其刀刃的位置。证明刀刃位置无误后,具体操作同上述对照组。治疗1次/周,2次为一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由主治医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 h、1周、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总显效率。VAS评分法即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分为无痛感,10分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4]。采用 ODI 评分量表评定腰痛功能障碍程度,采用郑光新等汉化版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删去性相关问题,共9道题,最终得分等于实际得分/45×100%。若得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 h、1周、4周时各记录1次。

2 结果

2.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 h、1周、4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2 h、1周、4周)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ODI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 h、1周、4周)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ODI评分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2 h、1周、4周)治疗组ODI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ODI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临床上,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又称为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是根据疼痛的来源命名的。属于非特异性腰痛的常见类型范畴[5],也是引起非特异性腰痛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约占非特异性腰痛的80%[6]。脊神经后支卡压是临床引起腰臀部疼痛的重要原因。腰脊神经后支由腰脊神经发出,在椎间孔外侧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构成腰、骶神经丛;后支较细,在下位锥体横突的上缘,上关节突的外侧向后下走形,约呈60°,绕过关节突外侧穿过骨纤维孔行向后方,至横突间肌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7],由于腰脊神经后支起始部和分叉部位较为固定,腰脊神经后支主干经过横突时,缺乏脂肪组织包绕,韧带固定在横突上,腰椎相对运动时,易受牵拉所以容易造成损伤,而产生症状[8,9],所以脊神经后支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其易受机械性刺激。针刀松解腰脊神经后支,主要为松解神经的周围组织卡压,并松解非解剖层面上的神经[10]。

针刀是集合了针刺和手术刀两者的特点,同时具有传统针刺的刺激作用以及手术刀的切割、剥离作用,是中医和西医2种融合的产物。其发明者朱汉章教授将其定义为“以针的方式刺入人体,在体内完成手术刀的功能的医疗器械。近年来,针刀医学随着软组织外科理论的逐渐成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辅助下的针刀可视化操作日渐普及。“针刀可视化”研究是针刀与影像技术结合,以医学影像设备科学定位病灶,同时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引导针刀进行操作。使针刀治疗定位更加准确,同时降低了操作风险并减短了操作时长,是针刀医学发展的趋势。针刀作为有创操作,易损伤血管及内脏,所以针刀操作定位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在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方面,采用DSA透视引导,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腰椎骨性结构,包括腰椎各棘突、横突、椎板及关节突关节等,可以看到针刀与骨性靶点的位置是否准确,做到精准穿刺,避免损伤到周围的血管及神经根袖[11]。采用纵切、横剥的方式,对脊神经后支的周围骨纤维管、乳副突韧带和筋膜增厚组织进行松解[12],使粘连的结构得到剥离,症状得以改善。DSA引导小针刀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针刀腰痛腰椎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职业腰痛早防治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