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小课堂”与“大课堂”相融合

2021-08-02方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资源学科学生

方华

摘 要:思政课对于学生汲取精神养分、励志成长具有关键作用,那么怎样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如何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我认为应该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学科;社会资源

正文: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作为一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如何将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融合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学生特点,着手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

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面临青春期身体的改变也是人格、行为塑造的最关键时期,中学生正处于这一美妙而富于萌动的敏感期。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不能复制的。所以,在这个阶段更需要精心的引导和栽培。由于生理与心理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在心理与行为上会出现自我中心、亲子关系紧张、早恋、自杀等问题,从而导致情绪上的波动,并引发行为上的问题,出现低龄化犯罪率也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并寄予希望,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例如,我在讲授七上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内容时,结合去年新冠病毒的爆发引导学生展开对生命的的思考。我国遭遇新冠疫情,经济受阻,社会发展节奏减慢,生活按下暂停键。在凶险的疾病面前,生命如此脆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流星擦过夜空,摧残生命的花期,让学生能够深深的体味到对生命的的敬畏。一声令下,一座一千多万人口城市封锁,一次疫情,一个十四多亿人口国家禁足,一句有难,一个七十多亿人口的世界纷纷支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很多人因为疫情我们看到了众多的最美逆行者,他们风雨兼程,坚守在武汉一线,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医护人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我在讲课的过程中着重提到“感动中国2020年”张定宇,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历经疫情生死之战,张定宇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感触,他感慨,生命虽然无常,但他却把全国人民牢牢地、紧密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靠我们一点一点去做的,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就是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疫情之下,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不管是请战书、还是入党申请书,众志成城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在学生心灵的深处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有一种为大家舍小家的情怀。虽然,我只是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但我也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培养充满爱国情操、积极健康向上的学生,从而感受生命的美好。

二、结合学科特点,鼓励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书记曾强调,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初中阶段,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也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我觉得仅仅靠教材中的简单的知识或者案例的简单组合是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的。课堂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场景,只要是以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方式都可以是课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出能够有效参加国家建设的公民,我们还要让我们所有的人,成为幸福的人。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道德与法治更就应要以人为本,体现它的人文性。在讲述七年级《爱在家人间》中,我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在家里带一些能够感动着你、温暖着你的物品。我猜想孩子们可能带来的无非是一些照片,但是,当天上课期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首先,我安排小组内互相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物品,并说一说物品中寄托的情感。然后,在小组内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在小组内介绍的过程中,看见大部分同学都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劲头。到了小组内推选代表上台介绍的时候,一组内推荐的是一名高高壮壮的男生,他手里拿着一个略显破旧的笔袋。刚刚站上讲台的时候,他表现得很拘束,表情很不自然。嗫嚅了半天,他才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个笔袋已经陪伴了我七年的时光了,那是刚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奶奶给我买的。”学生们看着这个平淡无奇的筆袋,再看着他那跟体型极不相称的羞涩表情,都有点无奈。甚至有几个男生满脸不屑地嘀咕“这有啥可珍惜的,谁还没个爷爷奶奶买的文具啊”,女生们也是十分不解。男孩的脸上浮现了不服气的神情,竟一扫刚才的羞涩,举起笔袋,指着上面用红线缝制的几个字说:“你们的怎么能跟我比?看见这一行字了吗?这可是我奶奶买完笔袋后,回家给我一针一线绣上的!绣了一整个晚上呢!”说完这话,他的脸更红了。这时候我看见下面同学们都张大了嘴巴,几个男孩面面相觑,都有点羞愧地低头抿嘴。男孩又说道,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前,奶奶带着他去文具店挑了一个笔袋,当时很高兴。拿回家后,不识字的奶奶就让邻居用铅笔在笔袋上写上了“我的名字和好好学习”这几个字。然后回家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缝了一个晚上。这行歪歪扭扭的字,在时间的洗濯下,早已失去了原来鲜艳的颜色。但是那细密的针脚依旧清晰。“或许,它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但是,我进入了初一,依旧用着它。因为每次看见这个笔袋,抚摸着这几个字,我能够感觉到奶奶还在我的身边。”这时候,男孩的嘴角抖动着,哽咽的声音断断续续……“以后,我还会继续用这个笔袋,好好学习。”男孩终于忍不住了,用一只手挡在脸上大声地哭起来了。此刻,教室里鸦雀无声,甚至几个女生低着头在掉泪。男孩站在讲桌旁,显得很无助。此刻我觉得任何语言都没办法去安慰他,只好走到他的跟前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下面响起了响亮的鼓掌声,男孩拿着笔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脸上没有了悲伤,相反,更多的幸福洋溢在自己的脸庞。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是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在这个过程中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生命的温暖。所以,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温暖,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个可以倾诉、感悟美好的地方,让课堂更暖一些。

三、结合社会资源,有机的整合“两个”课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不能脱离社会,想要贯通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更是离不开社会实践。教师的主阵地是在课堂,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更是不能脱离社会的,要想让课堂变得有深度和广度,教师应该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社会发展的问题,国家发展前景紧密的联合在一起。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政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关注、认识、思考国家社会大事的热情和能力,帮助学生关注时政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要求。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的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但是,学生现在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时政教育的关注程度还是不够,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在课堂中进行时政播报,我讲新闻的活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树立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正确态度告诉学生时政并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的东西,时政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每个人都存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时政生活无法正常运转,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关注时政新闻。培养学生对时政教育的兴趣,将视角投向世界、关注时下热门的政治话题、主动去思考,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平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时政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变化,认识祖国发展的大好形势,真正做一名爱国的新时代的好少年。为了让“两个课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还将学校的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八年级的课程主要是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让孩子们走近法院感受法律的威严,通过解读新颁布的《民法典》,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一系列的原来不熟悉的法律难题,在寒暑假学生结合实际了解一部自己熟悉法律绘制手抄报等特色作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用好丰富的社会资源,紧密的结合社会热点社会实际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清楚的观看整个世界,变得更清晰更理性。同时,丰富的社会资源也能够让学生见世面、长知识、提能力,这样获得的教学效果远远高于老师们在课堂中侃侃而谈。

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老师,谨记书记强调的深厚的家国情怀,不断地增强肩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心里面永远装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时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让思政课能够走近学生的内心,同时以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来吸引、激励和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走好精彩人生的每一步棋。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学科学生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赶不走的学生
“超学科”来啦
学生写话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山区经济开发如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分析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