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目标

2021-08-02李斌刘际昕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国特色

李斌 刘际昕

摘 要:建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牢牢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政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主动抵御西方价值观渗透和和平演变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建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建构起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话语体系、学理支撑严谨的学术话语体系、引领价值认同的大众话语体系和掌控舆情导向的网络话语体系,在“四位一体”有机统一的建构目标引领下推动话语体系建构实践。

关键词: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目标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1)03 - 0046- 07

在新时代,建构“什么样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和明确回答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厘清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目标。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性概念,内涵极为丰富,具有显著的层次性特征。如果从当前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及存在领域看,可以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目标划分为政治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大众话语体系、网络话语体系,各话语体系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当前复杂话语环境下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目标。新时代建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建构起一整套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话语体系、学理支撑严谨的学术话语体系、引领价值认同的大众话语体系和掌控舆情导向的网络话语体系。

一、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话语体系

政治话语体系主要是服从和服务于一定社会阶级政治统治的观点、思想、价值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然需要反映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也必然要求适应一定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需要,因为意识形态总是具有鲜明的利益维护性、政治规范性、价值引领性和导向稳定性特征,这是由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政治属性的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在于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在于强调政治立场、提供执政依据、凸显政治价值、传播政治理念、凝聚政治共識、稳定政治秩序、规范政治言行、引领价值取向,从而为政治统治提供合法性和规范性支撑,因此构建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话语体系就成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要义所在。换言之,阶级性、政治性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根本和灵魂,决定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方向的正确与否。相对而言,由于政治话语体系明确的政治服务性、价值指向性、话语规范性等要求,往往使得政治话语表达较为严肃刻板,形式缺乏生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鲜明的政治立场束之高阁,恰恰说明政治立场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核心政治价值要求,也是政治话语体系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的具体表现,是服从、服务于意识形态根本政治立场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方向的政治方向话语体系

列宁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2]。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是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集中反映了政治发展方向、国家前途命运和政治价值取向。政治方向的确立与表达,一方面取决于对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准确定位,另一方面体现着国家发展目标的价值追求。历史方位标定是否准确,方向道路选择是否正确,战略规划是否科学,保障措施是否得力,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实现。显然,发展方向、道路选择、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首要目标,因为一定的意识形态作为一面旗帜,为一定的社会或国家进行政治目标导向和社会价值导向,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符合目标的引导并对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阻滞[3]。具体而言,就是必须构建起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方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精神力量的政治方向话语体系,进而回应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

(二)构建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政治核心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4]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既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规律的总结,也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主旨要义所在。意识形态的基本政治功能在于为执政党提供政治合法性依据,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必然需要阐释和论证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政治领导地位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党的全面领导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也就是说,需要构建起一套表达准确、理据充分、说理透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政治核心话语体系,进而阐释什么是“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实现党的全面领导?通过构建党是政治方向的引领者、政治体系的统领者、重大决策的决断者、社会治理的领导者等政治话语体系,系统阐释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实践验证性、价值引领性、理论创新性。

(三)构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政治思想话语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5]178政治思想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系统化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理论学说。政治思想的科学性有赖于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指导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思想体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本质和规律。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必然需要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政治思想话语体系。构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政治思想话语体系,一定是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话语体系,一定是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的话语体系。

(四)构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话语体系

政治立场决定着政治站位、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政治是非、政治方向,也决定着话语体系建构的根本价值取向。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正确回答为谁说话、说什么话、怎样说话的基本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回答站在谁的立场说话的根本政治立场问题。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价值取向,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的政治立场体现。因此,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说话,为人民说话,说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话,才能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取向,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引导社会成员树立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共同信念。构建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话语体系,也就是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话语体系。

二、学理支撑严谨的学术话语体系

学术话语是学术研究中使用的话语体系,是建立在一定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之上的概念、范畴、特征、逻辑、价值、理论的话语体系,其基本功能在于阐释理论原理、揭示事物规律、传承知识体系、展现价值理念、论证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学理性、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辨性特征。简言之,学术话语体系是体现规律性认识的理论语言和逻辑表达体系。虽然学术话语可能存在“曲高和寡”“凌空蹈虚”的现象,但缺乏严谨学理支撑的学术话语体系必然是难以以理服人的,也必然是没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术话语为基点,必须是“说中国话”“表中国意”“阐中国理”“立中国信”的学术话语,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为具体体现和重要支撑。

学理乃学术之理,是能够说得清道得明的学术之理,是话语体系建构之关键所在,也是意识形态的基本表现形式。学理反映了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对事物现状的客观评估,对事物发展内在演进路径的描述,对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的正确把握,也是理论传承、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理支撑,实质上就是对实践、思路、价值、判断、结论进行的科学性证明。对于建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而言,需要以科学严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学理支撑,从而以科学严谨的学术话语阐释和论证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的科学性、理论自信的坚定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内在逻辑的自洽性、价值追求的引领性。

(一)构建科学严谨的标识性概念话语体系

概念是构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基本元素,是理论体系的独特性标志,也是阐明学术之理的前提基础。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必然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概念体系为基础。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也必然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标识性概念话语体系为基础。科学严谨是学理支撑的必然要求,标识性概念是话语体系独特性表现。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作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话语体系新样态、新概念、新范畴、新范式,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表达体系、思想阐释体系、价值引领体系,具有独特标识性概念话语体系支撑。其标识性概念话语需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全面领导”“中国梦”“四个自信”“两个百年”“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四个伟大”“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一系列新概念、新话语、新理论,这些概念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学术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二)构建科学严谨的逻辑表达话语体系

学理支撑的严谨性既表现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性,也表现为话语逻辑表达的严谨性。逻辑表达话语体系的严谨性反映话语思维逻辑的严谨性。话语逻辑表达的严谨性体现了思维活动的合规律性,直接关系话语表达的准确性、语义理解的正确性、学理阐释的说服力。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的科学性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基础之上的,其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已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证实,但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尚处于建构和发展过程之中,因此能否构建科学严谨的逻辑话语体系,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应有之义。这一科学严谨的逻辑话语体系具体体现在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表达之中,通过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实践验证性的逻辑表达,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创新性,进而构建科学严谨的逻辑话语体系。

(三)构建科学严谨的阐释话语体系

话不说不清、理不道不明,如何将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说得清、道得明,是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学术话语体系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显然,构建科学严谨的阐释话语体系是必然选择,因为科学严谨是网络意识形态学术话语的内在要求和优势所在,也是支撑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阐释力和说服力的必然要求。科学严谨表现在学术话语理论基础的科学性、理论逻辑的严谨性和自洽性、内容体系的完整性、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反映规律的真实性方面,它们是建立在理论的“彻底性”基础之上的话语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9-10“彻底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深化和丰富发展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优良品质的体现,同时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理论的“彻底性”不但体现在“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上,也具体体现在理论逻辑的严谨性和自洽性之中。建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具有阐释力和说服力的学术阐释话语体系支撑,用科学严谨的学术话语体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学理服人,用道理化人。

(四)构建科学严谨的价值表达话语体系

学术体系的价值承载性决定了学术话语体系的价值表达功能,构建科学严谨的价值表达话语体系是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网络空间,构建什么样的网络意识形态学术话语体系直接关系价值导向和价值引领的正确性和感召力。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学术话语体系必须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正确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引领性,而不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普适性。因此,建构科学严谨的学术话语体系就需要通过构建价值表达话语体系来实现,以科学严谨的价值表达话语反映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承载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三、引领价值认同的大众话语体系

大众话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沟通使用的语言,来自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具有通俗易懂、见文知义、生动活泼、耳熟能详的基本特征,因而往往具有广泛的认同度和传播度,但大众话语也可能因过于通俗、表达不够准确而引发歧义,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语义表达的严肃性目标不符。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在于对社会成员进行价值引导和教育,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既需要面对现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又需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构建融通古今中外的叙事话语体系

大众话语的生成与发展既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文化交流互鉴的结果,是在话语主客体之间的叙事过程中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构建融通古今中外的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大众叙事话语体系,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一是大众话语体系构建的主体性因素。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主体日趋多元,表现出显著的大众化特征。在“人人都是麦克风”式的网络时代,通过图文并茂“口口相传”的叙事方式传播,进而形成承载着价值观念的全新话语语汇和话语共识。二是大众话语体系构建的过程继承性因素。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形成发展并非“自然天成”,需要经历一个叙事过程,在叙事中传承,在叙事中拓展传播范围,进而为受众认可和接受。三是大众话语体系构建的传播目的性因素。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交互融通的结果,它不是简单地“自说自话”,其传播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共同价值的包容、共通和理解,取得融通中外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因此,构建融通古今中外的叙事话语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

(二)构建多元价值整合的共识话语体系

在信息时代,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是基本趋势。意识形态集中反映利益诉求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话语体系来表达多元利益主体的多样利益诉求,但多元多样利益表达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甚嚣尘上”,需要呈现“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价值表达格局。换言之,需要整合多元利益诉求,谋求更广泛的价值共识。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既要满足多元利益诉求表达的客观需要,又要突显广泛价值共识的主导地位,进而构建“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话语表达体系。具体而言,就是既要构建反映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有机统一的主流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又要为多元利益和价值表达留下空间。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巨大的国家、社会、个体价值整合功能不但能够展现出主流价值共识整合的可能,而且还突显出一种必然选择的功效,理应成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的共识话语体系。

(三)构建凸显中国价值的引导话语体系

大众话语体系的价值表达不只是对内的,也是对外的,还是面向世界的。话语体系能否充分表达代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理念、思想,是衡量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既要说能被中国人听得懂的大众话语,还要说能被外国人理解的大众话语。由于中外历史文化、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话语表达等差异,现实中常常出现“有理说不清”“说了听不进”“听了不接受”等话语表达困境。究其原因,与话语体系的特色及引导力、融通力不对等密切相关。因此,构建凸显中国特色、中国理念、中国风格、中国价值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四、掌控舆情导向的网络话语体系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也加剧了网络空间不同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客观上引发了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格局的形成,创设了全新的意识形态“话语场”,网络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舆情是网络意识形态的“风向标”,网络舆情往往通过具有鲜明“网言网语”特征的网络话语呈现和传播。网络话语是在网络空间中生成、演变、流传的话语,由于网络话语主体的自主性和多样性,网络话语资源的共享性及网络话语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使得网络话语互动更加便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毋庸置疑,网络话语本身已不是单纯的信息沟通工具,而是承载着多元话语主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表达,具有显著的意识形态属性。能否主动顺应网络互动的发展规律,切实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切实掌控网络话语主导权,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一)构建具有独特网络语汇的网络话语体系

网络话语是伴随着互联网诞生和发展而产生的区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独特语汇构成的话语,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构成要素和語义表达方式。起初,网络话语更多是为了满足网络信息交流的高效率或某种特定需要的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简洁化、形象化、杂合化特点。由于网络话语常常将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表情、图片,以及简化了的拼音和英文字母缩写等形式进行网络互动交流,顺应简洁明了、短小精悍、形象生动、意会言传的网络信息交流需要,因而一经产生就很快在互联网流传和普遍使用。虽然众多流行于网络空间的网络话语并非具有意识形态表征,但我们依然无法回避其利益诉求和价值表达的作用。事实上,在网络空间中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具有价值表达意蕴的独特网络语汇,语义表达“鱼龙混杂”,既有诸如“厉害了,我的国”“顶”“太给力了”式的正能量表达,也有类似“我爸是李刚”式的调侃或隐喻。网络的开放性、自主性造就了网络语汇的创新性,正确认识网络话语生成和发展规律,创造更多有利于正能量表达的网络语汇,是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范围和提升传播效果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强大议题设置能力的网络话语体系

传播学研究表明,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形成强烈的正比关系。在公共信息传播中,为了使组织的行为成为公众关注的“议题”热点,可以通过议题设置引导公众关注热点,提升议题影响力。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网民具有平等、自主的话语表达权,享有话语权的主体空前扩大,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作用更多地朝着“引领者”方向转变,舆论控制的主要焦点不再是“谁来说”,而更多是关注“说什么”和“怎么说”。因此,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主动权和领导权,就必须构建具有强大议题设置能力的网络话语体系,通过议题设置吸引网民、关注热点、聚集共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议题设置能力的核心就在于对话语优先权和主导权的争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需要增强主动设置议题的意识,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紧密联系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联系起来,与充分展现中国智慧、中国贡献、中国力量的独特魅力联系起来,引导人民群众将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的进步高度融合,使之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三)构建顺应网络思维特征的网络话语体系

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即时性、共享性特点,使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有了很显著的区别。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区别就在于网络思维方式的变革。一方面,体现在网络思维结构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思维主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思维客体的多样化和一体化、思维中介的虚拟化和网络化、思维方法的综合化和立体化,要求思维过程更加注意“反馈”“控制”“及时”“协调”“程序”等。另一方面,体现在网络思维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超文本和超级链接、搜索引擎与记忆、话语标识与表情、虚拟现实与现实等,要求思维方式体现技术性与人文性、思维创新与思维传统、虚拟思维与现实思维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应主动顺应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主动顺应网络主体的思维方式特征。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虚拟性与现实性、个性化与社会化、多元化与主导化、大众化与学理化、中国化与世界化有机统一的网络话语体系。事实上,构建顺应网络思维方式特征的网络话语体系不但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然的,这是由于网络社会来自现实社会,是实现社会的延伸和扩展;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人的思维活动本质上则是对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话语体系的实践中,需要辩证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四)构建适应网络传播特点的网络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的基本功能在于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沟通和交流的效果则与话语体系和传播媒介密切相关。相对于传统媒介,网络媒介中信息传播的自主性、渗透性、便捷性、互动性、共享性具有独特优势,主动适应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渗透力、说服力、感染力、感召力已经刻不容缓,因为互联网在渗透式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深刻改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格局,甚至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就必须主动适应网络在信息传播中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独特优势,趋利避害,不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覆盖面,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内容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做强做大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8.

[2]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

[3]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44.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9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On 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Network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 Bin,Liu Jixin

(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Ningxia,China;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era of ideological leadership.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ruling legitimacy. It is the urgent need to maintain the socialist ideology security. It is the realistic need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competition,to resist western values penetration and the peaceful evolution. To construct network ideological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ystematic political discourse system,a theoretical academic discourse system,a public value leading discourse system and a public opinion guiding network discourse system. The“Four-in-One”construction goal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Chinese characteristics;network ideology;discourse system;construction goal

責任编辑:李祖杰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国特色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