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英语课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21-08-01毛冬东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思政思想

毛冬东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11)

根据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高校和学科专业中推进[1]。高校公共英语课作为所有在校生均需学习的公共基础课,具有覆盖范围广、开设时间长等特点,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之一。

1 课程思政理念的起源和发展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于2014年由上海市在探索学校思政教育(德育)课程的改革活动中提出。这一改革提出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来,逐步完成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有效实现思政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全面覆盖。上海市的这一改革对全国高校开展思政工作改革与创新具有强烈的启发意义[2]。

高校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3],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4],2018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发布了有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要点[5],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6],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出台[1],要求务必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来,切实在各类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坚定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我国高校正全面推进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途径。

2 公共英语课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在社会阅历较浅和思想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在繁乱的信息世界里迷失自我,无法正确辨别各种社会现象的利害关系,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共英语课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内容融入到英语知识教学中去,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是十分必要的。

公共英语课在开展课程思政上有着独有的优势。一方面,高校公共英语课面向所有在校生,通常开设一到两学年。在公共英语课中开展课程思政能长时间有效覆盖全体高校在校生。另一方面,公共英语课同时具备了人文性及工具性两大特性,既教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会传输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公共英语课能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西方文化,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建立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感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他们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在公共英语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3 公共英语课课程思政实施措施

本文主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制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教学评价方案等方面入手,对开展公共英语课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并以《新境界英语·综合教程2(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的对话“公共交通”和第五单元的文章《为什么硅谷经常在移动互联网上追随中国》为例,诠释如何在公共英语课上开展课程思政。

3.1 更新英语教师教学观念,明确课程思政要求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的责任,英语课的任务在于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者相对独立。这对开展课程思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授课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党对教育事业指明的发展方向。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明确公共英语课的育人功能,主动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其次,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从教学细微处发掘思政元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将英语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

3.2 制定公共英语教学大纲,体现课程思政理念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公共基础课开展课程思政提出的要求,公共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要首先明确英语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充分考虑公共英语课程性质,把语言知识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为学习中国文化内容的导引,明确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指导。以《新境界英语·综合教程2(第三版)》为例,其每单元文本内容所蕴含的课程思政理念如表1所示:

表1 《新境界英语·综合教程2(第三版)》各单元课程思政理念设计表

3.3 设定教学目标,增加课程思政目标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设定对应的思政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端正的品德修养。

例如,教材第一单元的对话主要围绕公共交通方式展开。第五单元的文章讲述了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思想素养,对话的思政目标可设为通过对比不同的交通工具鼓励学生使用绿色出行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文章的思政目标可设为通过了解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成就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这既和教学内容相符,也契合了中国“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习近平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到的“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8]讲话精神,展现了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

3.4 讲解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教师在分析讲解教学内容时,要结合思政目标,适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融入其中,补充和主题相关的思政内容,从而在知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讲解公共交通这一对话时,教师可以结合对话中提到的公交、地铁、自行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鼓励学生对它们进行优缺点的比较,思考不同交通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最优的交通方式。最后针对对话双方作出选择地铁和自行车出行的这一决定,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绿色出行方式的优势,并借此向学生介绍我国2019年印发的《绿色出行行动计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绿色出行等的报告精神,引导学生积极落实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文章《为什么硅谷经常在移动互联网上追随中国》中,将硅谷这一世界著名的科技之都和中国近年来的科技产业做对比,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例,通过国内微信、支付宝、陌陌等和国外脸书、推特等的应用功能比较,介绍了中国科技在即时通讯、视频直播和移动订购、转账服务等方面的领先地位。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提炼文章主题后,让他们举例说明生活中接触到的中国科技产业。接着针对文章中提到的具体事例,鼓励学生发表他们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看法,进一步畅想科技对未来生活的影响。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介绍其他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小成果,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事,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向学生传递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少年教育上提出的“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的殷殷希望[8]。

3.5 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

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个人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内容,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于心,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针对对话中提到的交通出行方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自身出发,谈论自身偏爱的出行方式从而引出话题,之后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缺点以及我国的绿色出行观,将抽象空洞的思政道理动态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下让学生制作绿色出行手抄报、组队创设出行情境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绿色出行的理解和认可。

在和学生探讨科技话题时,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常用的移动智能应用,让学生发表使用感受,思考它们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等活动上的讲话精神,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对科技话题的学习中来,理解崇尚科技、树立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3.6 制定教学评价方案,查验思政教育效果

在查验课程思政的效果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掌握课程思政对学生思想的影响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了解自身思想的进步,正确认识自己,激发接受思政教育的动力。

在针对对话及文章制定教学评价方案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绿色出行观和崇尚科学精神等内容有机地加入评价方案中,通过教学反思和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来把握思政教育效果。教师也可以将相关思政内容和语言知识点相结合,以客观选择题、主观作文题等方式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4 结语

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充实,文化内涵丰富,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要在公共英语课中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就必须从教师队伍入手,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到英语知识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英语老师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