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生发型”习题探究

2021-07-29严茜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阿拉伯人苏丹发型

严茜

目前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已经在部分地区使用。与旧教材不同,新教材必修分为两本书,中国史与世界史,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编写的。与旧教材对比发现,新教材出现了很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知识点,因此新教材在知识的容量上更加大,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但是随着新教材中每一课的知识量增大,会加重教师教学的负担和学生学习的负担,反而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都可以看做是历史思维能力。因此要结合新教材的优缺点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生发型”习题是一种基于历史教科书的习题,从教材出发,是对教材知识的解释说明,补充扩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生发型”习题的设计也有一定的方法。

一、基于教材概念的“生发型”习题

“历史概念是历史思维能力对历史感知对象和历史记忆对象进行简化处理后产生的文字表达,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是对历史知识本质属性的反映。”[1]在新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历史概念,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这些历史概念是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对于这些历史概念,教材中详略不一,在教学中如若不处理好这些历史概念,会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可以用做习题的方式来帮学生理解这些历史概念。例如在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古时期的亚洲》这一课中,教材在叙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相关知识点时,就有“苏丹”这样一个概念:“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新教材中给出了苏丹这一个概念,描述出了苏丹的地位。这样简单一句概括,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那么如何将苏丹这个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里就可以设计一道“生发型”的习题来解释补充教材上的概念: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被认为是贵族生命和财产的保护者,而贵族是苏丹的奴仆;苏丹是农民的“牧羊人”,农民则是苏丹圈养的“羊群”;苏丹还是非穆斯林臣民的皇帝。这说明(   )

A.苏丹成为凝聚社会的重要力量

B.苏丹的地位高于宗教领袖

C.苏丹是由各界共同推举产生的

D.苏丹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这道“生发型”习题从贵族、农民、非穆斯林臣民这三个角度来阐述苏丹的地位,苏丹对奥斯曼帝国的贵族、农民及非穆斯林臣民具有特定意义,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联通了贵族与农民,穆斯林和非穆斯林,这说明苏丹成为凝聚社会的重要力量,地位十分重要。这样,这道题将书本上关于苏丹地位的描述加以细化,更加具体,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来感受苏丹的历史地位,更利于学生对于教材中历史概念的理解。

二、基于教材情境的“生发型”习题

“就历史学科而言,所有的历史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下产生的。”[2]情境教学法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丰富的历史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发展历史思维。在教学中通常需要教师来创设出新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但是在新教材中有许多已经呈现出的历史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教材已有的情境设计习题,来辅助教学。例如在《中古时期的亚洲》这一课教材中叙述了7世纪中后期起,阿拉伯人向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叙利亚、伊朗和北非广大地区,建立起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教材上给出的只有一小段话的内容,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继续深化,让学生思考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的过程中会带来哪些影响。正好教材在辅助栏“学习聚焦”部分有这样一句话:“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的大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以说阿拉伯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大使。那么根据阿拉伯人进行东西文化交流这个情境,可以进行继续延伸。既然阿拉伯人在中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阿拉伯人对于自己所传播交流的文化到底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也是值得学生去继续深入探讨。那么可以设计一个“生发型”习題:

阿拉伯人对中国的丝绸、瓷器、长城赞叹不已,对中国的语言文字、科学技术、音乐绘画无太多涉及,尤其是对宗教和雕塑文化充满鄙夷。这反映出    (   )

A.阿拉伯人缺乏社会主流思想

B.阿拉伯人中国观的局限性

C.中国在精神领域的成就薄弱

D.中阿交流局限于物质领域

这个习题就是就以教材中的具体历史情境为基础,将教材所给的历史情境更加细化,将教材中“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细化成了“阿拉伯人对中国的文化交流”以及“阿拉伯人对中国文化持有的态度”这样的情境。阿拉伯人主流社会思想为伊斯兰教思想,从阿拉伯人对中国宗教和雕塑文化充满鄙夷可以看出他们对自身思想的坚持,正是因为他们站在自我视角对中华文明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阿拉伯人对中华文明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成就的不同看法。在选项的设置上,“阿拉伯人缺乏社会主流思想”和“中国在精神领域的成就薄弱”比较好排除。“中阿交流局限于物质领域”这个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中阿交流局限于物质领域,例如长城就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精神象征。这样设置也是为了在做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道题目从另一个视角展现了阿拉伯对外交流有很大的局限性,也是对教材知识的扩展。

三、基于教材结论的“生发型”习题

新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着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历史结论。对于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等进行的总结性认识,原因、性质、影响、意义等都可以看做是历史结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结论的认识也十分重要。因此,“生发型”习题也可以在教材给出的历史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在《中古时期的亚洲》一课中,叙述到笈多帝国,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政令不够统一”就是所给出的一个历史结论。教师在讲解这一个知识点时最好进一步地解释“政令不够统一”。在讲解导致“政令不够统一”时可以给出学生一段材料:

笈多帝国强盛时期将土地分封给王公贵族和僧侣形成“自食封邑”,并向婆罗门、佛教寺院、新出现的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在广大农村则维持古老的农村公社组织,农村公社经济相对独立。

从这一段材料让学生思考笈多帝国“政令不统一”有哪些表现,学生不难看出,笈多帝国将土地大量赠与,农村的经济相对独立,使得王公贵族与农村公社组织都有一定的自主性。随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这样会产生何种影响。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可能会联想到西周的分封制,在分封制之下,诸侯同样拥有较大的自主性。通过知识的迁移,部分学生能回答出这些都不利于国家的统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回答不出来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的选项供学生选择。

A.宗教与民族矛盾尖锐

B.土地兼并现象剧烈

C.统一之下隐含松散性

D.种姓制度趋向瓦解

这道题目阐述了笈多帝国强盛时期实行了国家统一,但是王公贵族和僧侣形成“自食封邑”、宗教势力占有土地扩大、农村公社经济相对独立,经济上的分裂愈发显现,导致统一之下隐含松散性。它针对教材中的历史结论,既在题干的材料中给学生补充了笈多帝国“政令不够统一”的表现,又层层提问,在问题设置上让学生进一步谈到了由于政令不统一带来了笈多帝国统一下隐含松散性这个影响,由此加深了这一结论的理解,深化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基于教材知识拓展的“生发型”习题

教科书辅助文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教材中也有丰富的辅助文,对于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思维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史料阅读”是新教材辅助文的一个栏目,它们的内容都是对新教材正文知识的拓展。现在的历史核心素养中强调史料实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史料阅读”这部分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可利用“史料阅读”中的拓展知识来设计“生发型”习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例如《中古时期的亚洲》这课中关于高丽王朝的部分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其中提到了高丽王朝效仿唐朝制度,推行土地国有。没有详细地解释高丽王朝的土地制度。但是在“史料阅读”部分又给出了一段高丽王朝土地制度的史料:“高丽田制,大抵仿唐制:括垦田数,分膏瘠;自文武百官,至府兵、闲人, 莫不科授;又随科给樵采地,谓之‘田柴科。”这段史料简单地解释了高丽王朝的土地制度。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教材,据此我们可以在解读完这段史料后设计“生发型”习题:

公元976年.高丽王朝将一部分土地和山林按等级分给文武官吏和府兵,最高者得田柴110结(田为耕地,柴指烧柴林,结为高丽丈量土地的單位)。国家把土地的收税权授予受田者,只限当代,不得世袭。这一制度(   )

A.确立了层层分封的封君封臣制

B.成为巩固集权国家体制的物质基础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极大促进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这一“生发型”习题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是高丽王朝颁行的“田柴科”,国家掌握土地收授权力为前提,把土地的收税权授予受田者,只限当代,凸显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权,“田柴科”成为巩固集权国家体制的物质基础。这个题目就是对教材中“史料阅读”的解释与拓展,将高丽“田柴科”具体的授予对象、授予数量,以及授予的时限等展现出来。通过习题的方式更加清晰向学生解释了“田柴科”这一土地制度,让学生对于高丽王朝的田制理解更为深刻。

“生发型”习题除了基于上述的设计,还可以基于教材认识、教材评价等方面来设计。其他类型的“生发型”习题就留待其他老师来研究。

【注释】

[1]全仁经:《历史事物历史概念历史评价—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课程教学研究》2019年第5期,第21页。

[2]黄牧航:《论历史情境命题》,《历史教学》2012年第13期,第3页。

猜你喜欢

阿拉伯人苏丹发型
从名言名句中看古代阿拉伯人的求知思想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与斯瓦希里语的传播
阿拉伯人的头巾
好别致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