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6所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微信公众号健康科普传播现状分析

2021-07-29朱秋艳

现代医院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科医院精神疾病科普

朱秋艳 韦 婉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1]。《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进一步指出,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公众对其认知率仍比较低,政府机构要广泛运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创作心理健康宣教精品[2]。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举办并向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社会性医疗服务的载体,肩负着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责任[3]。长久以来,精神专科医院为消除公众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偏见和误解,减轻患者的病耻感,做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一直致力于开展健康科普工作,但这一现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以抑郁症为例,据2019年北京医学会抑郁障碍分会开展的“抑郁症就诊路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只有不到10%的抑郁症患者得到了专业的救助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就诊的首诊医院并非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极易造成患者的漏诊及误诊[4]。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医院积极探索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健康科普传播[5-6]。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支持下,面对疾病高发的社会现状和快速增长的国民心理健康需求[7]。精神专科医院如何与时俱进,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更精准有效的健康科普传播,进一步加大公众对精神心理疾病的了解,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值得分析与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位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9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精神医学综合排行榜前10位的6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包括服务号和订阅号),从2019年10月—2020年9月一年发布的文章,进行分类记录及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精神专科医院微信公众号样本

1.2 研究方法

按照内容分析法,由2名研究人员对6所医院发布的文章进行研读,将发布内容分为健康科普、新闻动态、医疗服务、通知公告、科研教学、荣誉奖励六大类。

根据我国“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8]、“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9],结合文章内容将健康科普类分为心理健康、抑郁症、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儿童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治疗方法、老年精神疾病、物质依赖、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精神康复、焦虑症、精神疾病的躯体问题、自杀、精神科其他常见问题、其他非精神科疾病等16种疾病种类。

用Excel 2010将文章按照发布医院(以代号表示)、发布时间、题目、阅读量、内容类别、健康科普形式、疾病种类与具体内容进行记录、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各类别文章发布数量及阅读量

6所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共发布文章1 909篇。健康科普指各种形式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新闻动态指院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报道,医疗服务指出诊安排、诊疗服务介绍,通知公告指医院发布的各种通知,科研教学包括学术新进展、医学教育,荣誉奖励包括医院及职工获得的院外荣誉和奖励。

健康科普类发文数量和总阅读量位列第一,共发表847篇(44.3%),总阅读量192万+,平均阅读量2 268,位列第四;单篇阅读没有10万+以上的文章,单篇阅读1万以上的文章共计55篇,健康科普类27篇位列第一,占总发布数量比位列第四,单篇最高阅读也来自健康科普类,见表2。

表2 6所医院各类别文章传播情况

2.2 健康科普类文章疾病类别、发布数量及阅读量

847篇健康科普类文章中,序号1心理健康指情绪、压力、心理问题等影响公众日常生活但又未达到疾病水平的健康科普,序号2~15指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序号16为其它非精神科疾病,主要为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其它疾病的科普,见表3。

表3 6所医院健康科普类文章传播情况

心理健康发布数量位列第一,占比高达49.7%,其总阅读量、单篇阅读量均最高,单篇阅读量1万以上文章最多,但平均阅读量位列第八。抑郁症发布数量位列第二,发布数量和总阅读量跟心理健康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平均阅读量和单篇阅读1万以上数量占比位列第一。排名前6位的其它4类疾病,各类数据比较接近,精神分裂症的平均阅读量、单篇阅读量较高。其它非精神科疾病的总发布量位居第二,但平均阅读量最低。

2.3 心理健康类文章内容、发布数量及阅读量

421篇心理健康类文章中,关于新冠肺炎引发的恐慌、紧张、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占了将近70%,位列第一,但平均阅读量倒数第一,见表4。

表4 心理健康类文章传播情况 (人次)

2.4 健康科普类文章形式、发布数量及阅读量

847篇科普文章以图文形式为主(56.9%),漫画形式发布数量最少,但单篇阅读1万以上文章数量占漫画总发布量的三分之一,平均阅读量最高,超过1万,见表5。

表5 6所医院健康科普类文章形式分布 (人次)

2.5 阅读量前十名的文章分布

排名前十名的文章中,疾病种类为心理健康(4篇)、抑郁症(4篇)、精神分裂症(2篇),形式包括图文(5篇)、漫画(3篇)、视频(1篇)和音频(1篇),见表6。

表6 阅读量前10名的文章分布 (万人次)

3 讨论

3.1 加强内容建设,注重质的提升

在“健康中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战略背景下,6所医院重视健康科普传播,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科普知识,所发文章数量和总阅读量居首位,与中医院[10]、肿瘤医院[11]等的调查结果相符。

单篇阅读量、单篇阅读1万以上文章数量均最高,印证了公众对健康科普类文章有更高的关注度[12]。平均阅读量低,表明科普类文章的阅读量两极化明显、水平参差不齐,吸引公众阅读、内容优质文章较少。

心理健康类的发布数量是其它类别的7倍以上,表明各医院更多关注社会群体,聚焦社会心理问题,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做了大量努力,但平均阅读量的低迷,显示有更多文章的阅读量居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主要归结于选题的重复,文章内容大同小异。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过载,使公众对阅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13]。各医院的健康科普类文章应加强内容建设,在追求量的同时,注重质的提升,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潜心研究发布内容,注重选题的创新,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争取早日创作出阅读10万+以上、广泛传播的科普文章。

3.2 关注重点疾病,进行健康科普的精准传播

3.2.1 聚焦高发病率人群,加强抑郁症的健康科普力度

据统计,到2018年,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超过3亿,其中,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接近1亿,患病人数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抑郁症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14]。6所医院的抑郁症科普文章虽然发布数量不是最多,但平均阅读量和单篇阅读1万以上占比数是其它疾病的两倍至数倍,单篇阅读量前十的科普文章有4篇来自抑郁症,显示公众对抑郁症有更多了解的需求,各医院在今后健康科普传播的选择上,应加大抑郁症的发布数量,提高其科普宣传力度。

3.2.2 重视传统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的健康科普不能忽视

重视社会心理问题、抑郁症等高发病率精神疾病的同时,作为精神专科医院,不能忽视像精神分裂症等传统高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这部分群体的健康科普传播同样重要。精神分裂症相关科普文章的阅读量位列第二,应引起各医院的重视,在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养的同时,精神疾病患者的科普需求不应受到影响。

3.2.3 解决公众困扰,关注社会常见心理问题

睡眠障碍、焦虑症、自杀等常见社会大众心理问题,是《健康中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2019—2030年)》关注的问题,也被列入“心理健康素养十条(2018年版)”中。6所医院中这部分健康科普内容的阅读量位列前茅,也应引起重点关注。

3.3 针对疾病特点,利用漫画形式开展健康科普

通过对健康科普类文章发布形式的对比,漫画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平均阅读量是其它形式的3~5倍,而且整体发挥稳定,单篇阅读前五的科普文章有3篇来自漫画。主要原因在于精神疾病主要依靠对症状的描述进行诊断,更易于漫画对其知识进行解构创作;漫画幽默有趣、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具有先天的传播优势。相比具有专门的播出平台、且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成本获取知识的视频直播等形式,微信公众号的健康科普可充分运用漫画的手段,让传播推进一步[15]。

3.4 突出专业特色,打造精神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平台

6所医院的微信公众号还发布了数量不少(10%)的其他疾病科普知识,但平均阅读量倒数第一,且远低于精神心理疾病。各医院应积极探索本医院的特色,医院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服务大众的重要工具,应充分探究其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和作用[16]。精神专科医院应聚焦本专业特色,打造精神心理疾病健康科普平台,有的放矢地进行科普传播。

猜你喜欢

专科医院精神疾病科普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科普达人养成记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医保拒付产生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2011-2014年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